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4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327篇
农学   300篇
基础科学   373篇
  236篇
综合类   1957篇
农作物   172篇
水产渔业   114篇
畜牧兽医   976篇
园艺   506篇
植物保护   11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6 毫秒
91.
王小军  王强  扈新民  晏博 《蔬菜》2014,(2):17-19
以EVA减雾流滴耐老化膜、EVA多功能日光温室膜和EVA高保温温室膜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棚膜对温室内温度、湿度及透光率的影响,为西北地区设施蔬菜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EVA高保温温室膜保温效果最佳,但透光率最差;EVA减雾流滴耐老化膜透光率最佳,但保温效果最差;EVA多功能日光温室膜保温性及透光率都居中。  相似文献   
92.
精品课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育创新、提高教学内涵的重要手段。Visual FoxPro数据库与程序设计课程组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手段及方法、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评价机制作用等方面进行建设,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提升了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秦岭3种天然林细根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秦岭地区生态治理和森林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土柱法对秦岭辛家山林区云杉林、红桦林及云杉+红桦混交林3种天然林进行根系取样,分析细根生物量密度、细根根长密度、细根体积、细根比根长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孔隙度、密度、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和湿度的关系。【结果】随土壤深度增加,3种天然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孔隙度、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和湿度均降低,但密度升高;随土壤深度增加,3种天然林各细根指标均降低,其中细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腐殖质层,各林分在腐殖质层的占比均大于69%;腐殖质层具有最高的细根根长密度、细根体积和细根比根长,分别是淀积层的3.76~4.85、2.63~3.80和1.26~1.67倍,分别是母质层的11.13~14.98、6.32~16.01和1.76~3.28倍;3种天然林中,混交林各土层的细根根长密度最高(平均值为0.45 cm·cm~(-3)),云杉林各土层的细根根长密度、细根体积和细根比根长最低(平均值分别为0.26 cm·cm~(-3)、0.88 mm~(-3)·cm~(-3)和0.60 cm·g~(-1));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天然林分各细根指标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孔隙度、密度、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和湿度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其中细根生物量密度、细根根长密度、细根体积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正相关性最高(r值分别为0.813、0.795和0.784),与土壤密度的负相关性最高(r值分别为-0.715、-0.658和-0.683);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细根分布的第一主成分因子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硝态氮含量、密度、孔隙度、湿度和铵态氮含量;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细根生物量密度的直接正效应最高,土壤湿度的间接效应最高且主要是通过有机质含量的间接效应来实现。【结论】秦岭3种天然林的细根指标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腐殖质层为细根集中分布层;3种天然林分中,混交林的细根发达程度最高,云杉林最低;根系分布受多种土壤因子影响,影响程度表现为有机质硝态氮密度孔隙度湿度铵态氮;土壤有机质含量直接影响细根生物量密度;土壤湿度主要通过土壤有机质的间接作用影响细根生物量密度。在对秦岭地区进行生态治理和森林恢复工作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细根生物学特性,合理配置不同树种,注意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从而起到维护森林生产力,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测定10.8%阿维菌素?苯丁锡悬浮剂对桔全爪螨成螨和卵的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0.8%阿维菌素?苯丁锡悬浮剂对桔全爪螨成虫的玻片浸渍法的致死中浓度(LC50 )为2.1359mg/kg, 小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的LC50值5.2744mg/kg和7.8876mg/kg,卵的叶片浸渍法的LC50值 为48.2826 mg/kg,小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的LC50值654.3917mg/kg和115.2922mg/kg 。田间防效结果表明,10.8%阿维菌素?苯丁锡悬浮剂 1500~2500倍液对柑桔桔全爪螨防治效果较好,速效性好,持效期在28天左右。通过以上试验证明10.8%阿维菌素?苯丁锡悬浮剂可以在生产上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5.
以两系超级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桂两优2号为供试品种,通过田间研究比较常规耕作和粉垄耕作条件下水稻生长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粉垄耕作方式有利于水稻植株分蘖中后期的分蘖生长,全生育期白根多、活力强,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极显著高于常规耕作,叶片净光合速率高,并且持绿时间长,利于光合同化物的生产积累;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常规耕作,有效穗较常规耕作多27.6万/hm2,因而产量增加显著,增产约20.36%.  相似文献   
96.
储量起算标准的计算是储量评估的前提和关键,而目前尚无有效计算水平井储量起算标准的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盈亏平衡原理为依据,借鉴定向井储量起算标准的建立过程,确定了水平井储量起算标准的源公式,实现了储量起算标准公式与递减函数的融通。并以常用的Arps递减分析法为例,推导出了指数递减、双曲递减、调和递减所对应的储量起算标准公式。最后,以姬塬油田某区块水平井开发区为实例,说明了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
异物呛肺是因饲料、药物等异物误入于肺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现代兽医学称之为异物性肺炎.各种家畜都可发生,牛患本病时症状一般较轻. 1 病因病理 多因患牛吞咽功能障碍,将饲料、药物等异物误入气管和肺脏所致.如咽麻痹、咽炎、某些意识扰乱的脑病、生产瘫痪、食道麻痹和颈部食道阻塞等,都可引起唾液和饲料误咽.或由于投药不慎,也易使药误入气管和肺而发病.此外,全身麻醉引起的误咽或在横卧保定的手术中引起瘤胃液反流等也可引起.  相似文献   
98.
本文介绍了水稻冠层研究的相关概念与内容,分析了冠层研究的发展与研究进展,阐明了水稻冠层研究可行的方向,并对现有冠层研究的功能与效果进行了解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99.
以8个苦荞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苦荞品种花和籽粒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苦荞品种花和籽粒总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川荞2号总花数、总籽粒数最高,分别为3 046.6和1 367.8,而川荞1号最少,分别为1 017.6和487.2,品种间总花数和总籽粒数变异系数分别为34.8%、29.0%。不同苦荞品种花和籽粒空间分布呈现相同趋势,均主要分布于分枝上,分别占整株的76.3%和74.2%以上,且均显著高于主茎,分别高68.7%~87.0%和65.2%~84.5%。生产上可通过调控分枝的有效籽粒数来提高苦荞产量。  相似文献   
100.
文章就低矮平缓地区发展生态茶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围绕改善茶园小(微)生态环境为中心,针对降低茶园地下水位、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丰富茶园生态群落、营造小气候环境等方面,对低矮平缓地区发展生态茶园,提高种植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和分析总结,可为低矮平缓地区发展生态茶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