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7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四川省盆周山区位于四川盆地边缘,是盆地的天然屏障,这里山川起伏,河流纵横,草地面积仅次于川西北牧区,水热条件却远较牧区优越,是四川草地资源较丰富、开发远景广阔的地区之一。开发盆周山区草地资源,发展草地畜牧业已被列为四川畜牧业发展的后劲,已愈来愈受到重视。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2.
13.
应用“3S”技术(GIS、RS、GPS)为主要手段,辅以地面路线调查,通过建立遥感与地面数据的数学模型反演地面信息而进行了阿坝县退牧还草工程的遥感监测,并对工程实施情况、工程建设效益进行了评价。为进一步开展草原资源与生态动态监测和草原生态建设工程效益评价与监测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炳武  张新跃 《草业科学》2013,30(12):2029-2034
对成都平原典型代表区饲用玉米(Zea mays)-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种植系统(简称CIS系统)内氮素需求、转移、利用、通量与氮素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施氮条件下饲用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分别达26 756.82和317.39 kg·hm-2,与施氮条件下相比差异不显著。施氮改变土壤氮含量,影响了饲用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地上部和根系的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但不影响收获期最终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不同处理条件下,饲用玉米生长期内土壤(0-50 cm)氮素矿化量(283.34 kg·hm-2)和播前土壤矿质氮量(139.58 kg·hm-2)是饲用玉米氮素需求主要供给来源,分别占不施氮条件下氮素有效累积(地上植株和根系)的86.53%和42.50%;施氮(纯氮246.30 kg·hm-2)条件下,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利用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0.49 kg·kg-1、5.95%和5.45%;土壤氮素残留和其它损失是氮素转移的主要途径,分别占氮肥总量的41.60%和51.44%,氮素地表径流、淋溶及其它损失分别是不施氮条件下的13.17倍、16.67%和46.92倍。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紫茎泽兰危害状况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较详细地论述了外来入侵生物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在四川的最新分布状况、蔓延趋势及对畜牧业、农业、林业与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并针对其分布、危害规律,提出了具体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草原生态修复的目的、意义、地震灾区主要地形地貌、草原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草种选择及组合、牧草播种、播后管护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地震灾区草原生态修复技术,对修复灾区被损毁植被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前言立体农业近几年来发展较快,已在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等方面利用时、空间广泛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草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报导的不多。如何在攀西河谷地区的立体气候、立体植被和立体农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建立立体草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开发利  相似文献   
18.
以场带户种草养奶牛综合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人工种草技术总结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张新跃洪雅县地处川西平原西缘,山地、丘陵、平坝交错分布,属传统的农业耕作区。该县天然草地分布零星或分布于高山、狭谷。1990年以来,项目组在洪雅县以省阳平种牛场为依托,以场带户...  相似文献   
19.
1.4.2各区域草种选择与组合。根据灾区植被毁损的山体裸露区的气候、土地条件和各种牧草的特性,结合草种选择的原则,灾区各区域生态修复主要草种及其组合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紫茎泽兰监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取路线调查、样方测定与"3S"技术等方法,组织有关部门对四川省外来入侵生物--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进行了监测,摸清了紫茎泽兰在四川省的最新分布、危害现状与规律,提出了防治建议.结果显示:紫茎泽兰已广泛分布在四川省凉山、攀枝花、雅安、宜宾、泸州、乐山、甘孜7个市(州)42个县(区),分布面积96万hm2;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对畜牧业、农业、林业造成了巨大危害;紫茎泽兰每年以20~30 km的速度向北向东传播蔓延,对成都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