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2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30篇
  39篇
综合类   186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27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油菜素内酯提高水稻抗病性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类甾醇类激素,在抗病毒、病菌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Nakashita et al.(2003)发现BR能诱导水稻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和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产生广谱抗性。为探明BR提高水稻抗病性的分子机制,本试验利用双向电泳技术筛选受BR调控的在抗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通过  相似文献   
7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型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肿大和出血斑点为病理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其中以I型鸭肝炎病毒(DHV-1)危害最大,对易感雏鸭具有高度致死性且传播迅速,1周龄以内的易感雏鸭病死率常在95%以上。我国以DHV—I流行最为严重,几乎各养鸭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是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73.
低温胁迫下增施锌肥对水稻氮代谢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施锌是缓解低温胁迫对水稻伤害的有效途径之一,低温胁迫下研究增加施锌量对水稻氮代谢与物质积累的影响,为低温年提高水稻抗低温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叶一心期水稻幼苗进行水培试验,设置低(Zn?0.08?μmol/L)、常规(Zn?0.15?μmol/L)、高(Zn?0.30?μmol/L)?3个ZnSO4·...  相似文献   
74.
B样条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钵苗移栽可以提高产量,对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水稻钵苗移栽机构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该文作者发明了基于三次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的非圆齿轮行星轮系钵苗移栽机构。选取非圆齿轮节曲线上的13个型值点来控制和表达非圆齿轮的节曲线形状,通过该移栽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在确定优化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了夹秧片姿态和尖点轨迹的目标函数,将目标函数转化为优化数学模型。利用MATLAB GU平台,开发出该移栽机构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通过人机对话调整型值点,优化夹秧片姿态和尖点轨迹,从而获得了一组满足水稻钵苗移栽要求的结构参数。建立三维模型,并利用Admas进行虚拟样机仿真,验证了该移栽机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5.
醇溶蛋白是小麦胚乳中的重要贮藏蛋白,决定面团的延伸性和粘着性,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复杂性。本文综述了醇溶蛋白的结构特点、基因定位、等位基因的变异以及醇溶蛋白等位基因变异与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6.
矮化大豆突变体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矮化是一种优良的农艺性状。以"东农42"为野生型,以NaN3处理它而获得的矮化大豆"东泽11号"为突变体,对突变体与野生型叶片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叶绿素含量、还原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生育期延长逐渐增大,除50 d生育期时突变体叶绿素含量大于野生型外,其它生育期均表现为突变体小于野生型,叶绿素a/b两材料均接近2.6/1。生育期20、40 d时,突变体的还原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小于野生型;生育期50 d时,突变体大于野生型。生育期20 d时,突变体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略小于野生型;其它生育期时,突变体大于野生型。  相似文献   
77.
白莲蒿的特性和生态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指出白莲高是多年生中旱生-石生半灌木状根蘖型草本植物。主要分布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东、西部的砾石性低、丘陵的阳坡、半阴坡及丘陵顶部。又蒿建群及为正常组分的群落,是山地草原的重要群落类型,亦可成为夏绿阔叶林区域森林破坏后最重要的次生类型之一。其活动芽多数出现在地下枝条与根的分叉处;中龄枝条上较多。枝条从根颈顶部发出或芽水平走向或先向下生长,再向上生长而形成,并有明显的枝条位移现象。中龄植标根蘖性很强,能从母株不断生长新株。  相似文献   
78.
为解决现有的田间杂草识别方法无法兼顾高准确率与实时性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MobileViT网络的轻量化杂草识别方法。首先,该方法使用高效的MobileViT网络构建杂草特征提取网络,在保证特征提取能力的同时实现更少的模型参数量与计算量;其次,通过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加强下采样后特征图中的重要特征,进一步提升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最后,特征提取网络中的MobileViT模块被用于同时学习局部语义信息和全局语义信息,仅通过少量模块的组合便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不同类别杂草与作物间细微差异。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以农田环境下采集的玉米幼苗及其4类伴生杂草图像为数据进行了模型训练,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准确率、精准度、召回率和F1分数分别为99.61%、99.60%、99.58%和99.59%,优于VGG-16、ResNet-50、DenseNet-161、MobileNetv2等常用卷积神经网络;同时,可视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杂草图像中的关键特征,并抑制背景区域对识别结果的影响。该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够精准、快速地区分出农田环境下形态相似的多种杂草与作物,可为智能除草设备中的杂草识别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以多菌灵为主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一直是小麦抽穗扬花期防控赤霉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本研究对2018年我国主要麦区采集的1 464株赤霉病菌菌株进行多菌灵抗性分子检测。共检测出多菌灵抗性菌株97株,抗性频率为6.63%,同时发现抗性菌株以F167Y突变频率最高,其次为E198Q和F200Y。通过比较不同省份间多菌灵抗性发生频率发现,长江中下游麦区赤霉病菌群体抗性频率明显高于黄淮麦区群体。本研究相比之前研究中的抗性频率大幅度上升,表明在多菌灵的选择压力下,多菌灵抗性种群发展迅速。为防止抗性群体的进一步发展,致使多菌灵防治赤霉病失效,应采用混配、复配药剂、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交替轮换使用来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80.
选用红、黑2种粒色小豆材料进行杂交,研究该杂交组合F3世代籽粒色泽及总抗氧化性遗传变异。结果表明,红、黑粒色小豆杂交后代出现黑、蓝黑、花斑、黄白、黑红、浅红和红等多种色泽类型。F3世代籽粒在L*、a*和b*3个色泽参数上存在较大变异,L*和b*值出现超高亲材料。以植株为单位的籽粒总抗氧化能力测定值存在明显超亲现象,最高值(2.048U/mg)比高亲值(1.439U/mg)提高42.52%。相关分析表明,总抗氧化能力测定值与色泽参数a*呈极显著负相关,对于小豆红-绿类型高总抗氧化材料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