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9篇
  14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猪瘟是威胁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的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猪瘟病毒(CSFV)的突变性发展,从分子水平探索CSFV基因组及蛋白结构及功能,可以为预防猪瘟流行和爆发做好准备。同时,加强猪瘟病毒诊断中各技术的研究对预防和控制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对猪瘟病毒基因组结构和诊断技术中的蛋白表达技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72.
随着电子技术和互联网的革新发展,新媒体传播方式层出不穷丰富多样,而且深入人们的生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新媒体强大的流行趋势和在各领域的渗透扩张,对现代公共关系而言,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它一方面为公共关系提供便捷高效的沟通途径,拉近组织与公众的距离,增强了互动性.另一面也使公关主体趋于透明化,面临公关危机的概率更大,而且处理危机的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3.
研究是在山东省开展猪群健康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采取问卷调查、现场临床调查、病例剖检、免疫抗体检测等方法,对山东17个市50个县(市、区)的144个养殖场的猪瘟(CSF)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144份问卷中,共调查种猪场33个,规模场50个,散养户61个,部分养猪场存在着母猪流产、死胎、仔猪成活率低等现象,对242个场点采集的11 241份血清样品进行猪瘟免疫抗体检测,样品抗体合格数为6 379份,抗体合格率为56.75%。通过现场临床调查和查看山东省70个兽医门诊剖检诊断记录,发现2011年5月-2012年8月,诊断疑似猪瘟病例累计达93例,进一步证实了CSF的存在,说明了CSF仍然是危害山东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动物疫病之一,应加强对该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4.
一、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能源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发展正常情况下,总的能源消费量和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成正比关系。能源总消耗量和按人口平均的能源消耗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5.
参考Gen Bank中收录的E.acervulina ADF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河北保定株堆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DNA为模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扩增ADF基因。将扩增的ADF基因克隆至p MD18-T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蓝白斑法筛选出阳性重组子,提取阳性质粒进行PCR、酶切鉴定及对序列确证。将扩增产物与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 ET32a-ADF,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鉴定。用E.acervulina重组质粒p ET32a-ADF免疫雏鸡,观察其对雏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ADF基因扩增产物为729 bp,与预期结果相符。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株的ADF基因序列与参考序列同源性达99.6%。表达出的ADF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约为46 000。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重组质粒组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外周血中Ig G及IL-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表明p ET32a-ADF质粒DNA能有效提高雏鸡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76.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建立食用菌中维生素D_2的测定方法;优化质谱条件中的加速电压及碰撞电压,色谱条件中的色谱柱、流动相及其比例。优化结果如下,加速电压选择120 eV,定量子离子与定性子离子的碰撞电压分别选择22 eV和12 eV,色谱柱选择ZORBAX Eclipse plus C18(2.1 mm×150 mm,3.5μm),流动相选择甲醇-水,其比例为95:5(v/v)。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在0.1~40μg/mL浓度范围内,维生素D_2的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为20.0μg/kg,定量限为60.0μg/kg;回收率为77.0%~92.5%,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rdard deviation,RSD)为2.1%~4.9%,方法准确可靠,可满足食用菌中维生素D_2含量的测定需要。对0.5、1.0、1.5、2.0 kJ/m~2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照射后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香菇(Lentinus edodes)中维生素D_2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剂量短波紫外线照射均能显著提高3种食用菌中维生素D_2的含量,在实验范围内,维生素D_2的含量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照射剂量处理,糙皮侧耳所含维生素D_2最多,其次为双孢蘑菇、香菇。  相似文献   
77.
夜间增温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夜间增温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9—2020和2020—2021年两个小麦生长季,以苏麦188和安农0711为试验材料,采用被动式夜间增温方法,以不增温为对照,对小麦生育前期3个阶段(分蘖期至拔节期、拔节期至孕穗期、孕穗期至开花期)进行夜间增温处理,研究不同阶段夜间增温处理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至拔节期与拔节期至孕穗期夜间增温处理均能提高小麦孕穗期和开花期的旗叶叶面积,且分蘖期至拔节期夜间增温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孕穗期至开花期夜间增温处理的旗叶叶面积较对照有所降低;在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时,分蘖期至拔节期与拔节期至孕穗期夜间增温处理较对照均提高了小麦的株高,开花期各增温处理的株高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分蘖期至拔节期与拔节期至孕穗期夜间增温处理均提高了小麦干物质的积累量和产量,在分蘖期至拔节期夜间增温处理下,苏麦188和安农0711的两年平均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5.63%和6.77%。综上,分蘖期至拔节期夜间增温处理提高了小麦的叶面积和株高,使其获得更多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最终增加了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本研究结果为制定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业适应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为了解山东地区猪瘟病毒的变异情况,将6份经RT-PCR方法鉴定为猪瘟病毒(CSFV)阳性的山东地区患病猪的病料接种PK-15细胞,分离得到6株猪瘟病毒.对该6株猪瘟病毒的Erns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进行了RT-PCR扩增、克隆、测序,并经DNA Star软件对测序结果与HCLV疫苗株、Shimei株及Alfort株E...  相似文献   
79.
为了研究苜蓿多糖对新城疫弱毒苗免疫鸡所产生的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选择1日龄海兰雏鸡12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30羽,7日龄每羽用鸡新城疫活疫苗(La Sota株)免疫,28日龄以相同剂量进行加强免疫。其中3个试验组从7日龄开始分别肌肉注射低、中、高剂量(10、25、50μg/mL)的苜蓿多糖,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次/d,连用7 d。于14、21、28、35、42、49、56日龄,通过静脉采血,用MTT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吸光度值(OD值);同时用微量法检测血清中新城疫病毒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结果显示,苜蓿多糖能够显著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OD值,中剂量组(25μg/mL)淋巴细胞OD值最大;苜蓿多糖能够显著提高血清中新城疫病毒HI抗体效价,中剂量组免疫后期抗体存在时间长,抗体高峰期持续时间也长。本试验表明合适剂量苜蓿多糖对新城疫弱毒苗的免疫效果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0.
张月  张群  林靖凌  吕岱竹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173-4174
对比了4种不同套袋方式下丙环唑在香蕉上的残留降解情况.按推荐施药剂量1.5倍施用1次,不同时间间隔多次采样并测定丙环唑残留量.套袋方式下施药,丙环唑无初始沉积量;不套袋方式下施药,施药后也不套袋,丙环唑的降解半衰期是12.7d,施药后套袋,丙环唑的降解半衰期是17.1d.香蕉套袋可以有效阻挡农药在蕉果上的附着,从而降低丙环唑在香蕉上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