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0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本研究对PCV-2感染对小鼠组织中IFN-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别取各基因RT PCR扩增的回收产物进行序列稀释(10-1~10-6),再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扩增完毕后,进行熔解曲线分析,相对定量检测了PCV 2感染小鼠脾脏不同时段IFN γ基因的表达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得到定量标准曲线,起始模板浓度与Ct值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β-actin基因标准曲线为y=-3.32x+31.57,IFN-γ基因标准曲线为y=3.43x+45.83,PCV-2感染小鼠后脾脏IFN γ基因表达水平升高,但第14~28天 IFN-γ基因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2.
鹅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细小病毒病,在我国又称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1月龄以内的雏鹅,雏番鸭也很易感染.GPV是细小病毒科、依赖病毒属成员、无囊膜的单链DNA病毒,病毒直径20~22 nm,是目前已知的动物病毒中较小、较简单的病毒之一.该病最早由我国学者方定一于1956年在扬州首次发现,并于1961年用鹅胚分离到病毒[1].自1965年以来,先后有许多国家有类似该病的报道[2],鹅细小病毒病以肠道栓塞为主要特征病变,近年来研究发现,小鹅瘟的发病日龄有所增大,超过30日龄占总发病率的14.3%,这可能与细小病毒毒力增强及基因变异有关[2].为了进一步研究GPV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变异趋势,本研究对本世纪初黑龙江某鹅厂疑似小鹅瘟病鹅肝脏进行GPV分离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Caspase3、Bcl-2、Bak是细胞凋亡过程中3种重要的调节蛋白,为研究感染猪圆环2型病毒(PCV2)后体内细胞的凋亡情况,本实验以BALB/c小鼠为实验模型,建立了SYBR Green Ⅰ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结果表明实验组Caspase3的表达在各时间段里与对照组相比均呈上升趋势,提示了PCV2感染可以上调Caspase3水平,从而增加被病毒感染组织的细胞凋亡,而小鼠心、脑、脾等组织Bak基因表达明显上调,Bcl-2基因表达水平也伴随Bak基因而升高.这些结果揭示了PCV2感染BALB/c小鼠后,相关细胞凋亡基因在体内的作用与机制,同时为今后细胞凋亡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为获得副猪嗜血杆菌(HPS)黏附素基因的表达产物并对其进行免疫原性鉴定,本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了HPS黏附素基因序列,将扩增产物与表达载体pET-32a(+)连接,得到表达重组质粒。通过EcoRⅤ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经SDS-PAGE电泳分析,获得了59.5ku的表达产物,与预期大小的黏附素蛋白分子量一致。经western blot检测,表达产物与HPS阳性血清反应,证明表达产物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提示本研究所表达的蛋白将有助于HPS的血清学诊断和疫苗的研发。  相似文献   
35.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和Nsp2基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RT-PCR方法对2006-2007年华南地区部分省份的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阳性病料进行克隆和测序,获得13个Nsp2基因的部分序列片段和14个ORF5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13个Nsp2基因序列中均有2个区域存在明显缺失,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6.9%~99.1%,与中国代表毒株CH-1a、美洲株代表毒株VR-233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5.1%~86.4%和67.2%~68.9%,与疫苗株MLV的同源性在67.6%~68.9%之间,而与欧洲株代表株LV的同源性在54.1%~55.9%之间;获得的14个ORF5基因序列不存在缺失现象,核苷酸的相似性为同源性为98.8%~99.7%,推导编码氨基酸同源性为96.5%~99%。与国内毒株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85.2%~100%,氨基酸同源性为84.6%~99%;与中国代表毒株CH-1a、美洲型代表毒株VR-233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4.4%~95.2%和86.7%~87.9%之间,与疫苗株MLV的同源性在86.4%~87.6%之间,而与欧洲型代表株LV的同源性在54.1%~55.7%之间,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则分别在91.5%~93.5%,86.6%~88.6%,85.6%~87.6%,54.7%~56.2%之间。结果表明所获得序列的流行毒株均属于美洲型,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毒株可能均起源于同一个毒株,通过猪运输流通等途径在全国范围流行扩散。  相似文献   
36.
论述了北方3种野生观果植物沙棘、枸杞、欧李的观赏特性、生态特性和经济价值,并探讨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以期增加北方干旱地区园林植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37.
试验旨在验证Nsp9基因是否影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复制。构建含有Nsp9全长基因的质粒pIRES2-EGFP-Nsp9,并转染到Marc-145细胞中,接毒之后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PRRSV N蛋白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转染Nsp9基因的Marc-145细胞上PRRSV的N蛋白在mRNA水平上显著高于未转染Nsp9基因的对照组(P<0.05),是对照组的1.5倍,同时转染Nsp9基因后的Marc-145上PRRSV N蛋白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剂量的增加,N蛋白的表达量在mRNA和蛋白水平都有所增加。由以上结果初步可知,Nsp9基因可以在Marc-145细胞上促进PRRSV的复制,Nsp9基因与其复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8.
试验旨在建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Nsp9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探究其在感染细胞过程中表达量的变化。根据PPRSVNsp9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基于SYBR Green Ⅰ检测模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RRSV Nsp9基因在1×104~1×108拷贝/μL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只有1个单特异峰,无引物二聚体。该方法与猪戊肝病毒(HE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病毒(PRV)基因组均无交叉反应,可重复性好,组内变异系数小,可用于临床PRRSV检测。在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Nsp9基因表达量逐步升高,36 h达到最高。本研究为探究病毒复制规律与临床疫苗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在垄作滴灌栽培技术条件下,对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冀张薯8号和陇薯6号结薯集中,薯形较好,均适合商品生产,且各品种产量比露地旱作条件下增产15 t/hm2以上,增幅明显,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0.
垄作滴灌栽培条件下马铃薯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垄作滴灌栽培技术条件下,对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冀张薯8号和陇薯6号结薯集中,薯形较好,均适合商品生产,且各品种产量比露地旱作条件下增产15 t/hm2以上,增幅明显,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