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5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95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高淀粉饲粮时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对奶牛泌乳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选用10头荷斯坦经产奶牛[平均泌乳天数为(214±38)d,平均乳产量为(26.2±2.4)kg/d,平均体重为(727±65)kg]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2组,每组5头。试验设计2种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的试验饲粮,分别为瘤胃降解淀粉水平为62.3%(占总淀粉的百分比)的低瘤胃降解淀粉水平饲粮(L-RDS)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为72.1%(占总淀粉的百分比)的高瘤胃降解淀粉水平饲粮(H-RDS)。采用交叉试验设计,试验分为2期,过渡期7 d,每期试验21 d,其中适应期14 d,采样期7 d。结果显示:1)相比L-RDS组,H-RDS组有机物和淀粉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有升高趋势(P=0.07),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2)相比L-RDS组,H-RDS组尿素氮及它们占摄入氮比例有降低趋势(P=0.09),摄入氮、乳氮、粪氮、尿氮和沉积氮及它们占摄入氮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尿中总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微生物蛋白产量亦无显著变化(P0.05)。3)饲粮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乳产量和乳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以上结果可知,饲喂高淀粉饲粮时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影响饲粮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对泌乳性能和氮平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2.
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补充2-羟基-4-甲硫基-丁酸异丙酯(HMBi)以平衡日粮赖氨酸和蛋氨酸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45头处于干奶后期2~3胎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配到A、B和C组中,每组15头奶牛.其中A组为对照组,整个试验期饲喂基础日粮;B组于产犊当天(产后第1天)开始、C组于产前15天开始在基础日粮中添加HMBi,以平衡日粮赖氨酸和蛋氨酸.试验期为产前15天到产后第90天.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和C组产奶量分别提高了3.24和3.97 kg/d.C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和B组(P<0.05),而对照和B组乳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B和C组均提高了乳脂的绝对产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0.14和0.18 kg/d.不同组间的乳蛋白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B和C组乳蛋白的绝对产量分别提高了0.10和0.09 kg/d.产后第90天,各组奶牛血清葡萄糖含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补充HMBi对奶牛牛奶尿素氮(MUN)、血清总氨基酸(TAA)、血清尿素氮(BUN)都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有降低BUN和MUN的趋势.补充HMBi对游离脂肪酸(NEFA)、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有降低奶牛血清NEFA和TC的趋势.结果提示,通过补充HMBi来平衡日粮赖氨酸和蛋氨酸能显著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具有改善奶牛代谢状况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3.
脂肪酸平衡是继蛋白质和氨基酸平衡后的又一新概念。脂肪酸平衡主要包括3个方面:短、中、长链脂肪酸平衡,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平衡,ω3和ω6脂肪酸平衡。随着研究的深入,脂肪不再单一地被认为只发挥能量效应,更多个体脂肪酸或脂肪酸间组合的生物活性效应被陆续挖掘。文章主要综述了长链脂肪酸平衡在反刍动物上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4.
本试验对比研究25羟基维生素D3(25VD3)和维生素D3对青年和成年荷斯坦种公牛的冻精品质和抗氧化能力及钙、磷、镁代谢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2×2双因素试验设计(不同形式维生素D3和不同阶段种公牛),不同形式维生素D3分别为25VD3和维生素D3,不同阶段种公牛分别为16头平均30月龄成年荷斯坦种公牛...  相似文献   
105.
试验旨在应用粗饲料分级指数(GI)和饲料相对价值(RFV)评定8种反刍动物非常规粗饲料(湖北花生藤、山东花生秧、河南花生秧、东陵区玉米叶、甘肃豌豆秧、重庆皇竹草、四川谷草和内蒙麦秸)营养价值,并就非常规粗饲料的GI和RFV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分别按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含量对非常规粗饲料的品质排序,结果均不一致;(2)按GI_(2001)、GI_(2008)和RFV评价非常规粗饲料品质依次是湖北花生藤山东花生秧河南花生秧东陵区玉米叶甘肃豌豆秧重庆皇竹草四川谷草内蒙麦秸。结果表明,单一指标不能准确评价粗饲料营养品质,GI_(2001)、GI_(2008)和RFV评定粗饲料品质结果一致,8种粗饲料中营养价值最高是湖北花生藤,其次是山东花生秧,内蒙麦秸最低,GI_(2008)可更科学合理评定非常规粗饲料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氨基酸螯合铁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是动物机体所必需的元素,尽管机体含量很少,但在生命过程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新生动物体内铁的分布,存在着差别,主要反映在肝中铁贮含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上(表1)。到了成年,这种差别逐渐减少。初生仔猪体内铁的含量较少,这是由于猪在胚胎发育期间肝中铁贮量原本就少的缘故。仔猪出生后为了正常生长,每天需要吸收6—8mg的铁,但从母乳中每天只能获得lmg铁。因此,初生仔猪如果不补充铁,在生后3—4天会很快将体内贮存的40—50mg铁耗尽,而出现贫血症状。贫血仔猪轻则粘膜苍白,被毛粗乱,精神不振,生长不良,重则呼吸困难,横…  相似文献   
107.
采用生长猪,肉仔鸡和产蛋鸡经3批次试验,结果表明,颗粒包膜杆菌肽锌在生长猪和产蛋鸡饲料中添加使用,可使生长,生产性能明显高于粉剂杆菌肽锌和金霉素,并带来明显的综合经济效益;颗粒包膜杆菌肽锌在肉仔鸡饲料中使用可使生长性能有所改善,但经济效益方面二者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8.
网箱饲养尼罗罗非鱼13箱,总产量达23564.6公斤,折合亩产48339.6公斤,饵料系数1.69。本文报道了该试验。  相似文献   
109.
直接饲喂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直接饲喂50 g/d酵母培养物.试验分为对照组、扣囊酵母(Sacchromycopsis fibuligera,SF)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组和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berkhout,CB)组.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4期,每期18 d(预试期15 d,正试期3 d).结果表明:饲喂酵母培养物4~8 h均能显著提高瘤胃pH(P<0.05),其中CB组效果最好,可以把pH从6.24提高到6.45~6.59,在饲喂4 h后,酵母培养物将氨态氮浓度显著提高了11.64%~16.09%(P<0.05),并在6~8 h时,显著提高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比值(P<0.05).在4~8 h,酵母培养物能显著提高瘤胃液中细菌总数25.00%~59.25%和纤维素酶的活性6.13%~11.83%(P<0.05),但酵母培养物对瘤胃原虫数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各指标3种酵母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酵母培养物直接饲喂奶牛,可以改善瘤胃内环境指标,从而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0.
本研究旨在通过给围产前期奶牛饲喂不同水平的酵母硒,探讨酵母硒对围产前期奶牛全血硒浓度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酵母硒在围产前期奶牛养殖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选取20头体况、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奶牛,分为4组(A、B、C和D组),A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和D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饲喂酵母硒2.4、4.8g/d和7.2g/d。对试验牛群血样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全血硒浓度和抗氧化指标,饲喂酵母硒2.4g/d(硒含量0.49mg/kgDM)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