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4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3篇
  31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进境玉米种子携带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的检测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mported maize seeds were planted in a quarantine greenhouse and two seedlings with chlorotic mottle symptoms were observed. The ELIS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seedlings reacted positively with antibody against 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 (MCMV). The positive samples were further identified by RT-PCR method and the 711 bp size target bands were amplified specifically. The similarity range of nucleotide sequence of both RT-PCR product and six MCMV coat protein genes was 97%-99%.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homology was 97.88%-99.89%.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the virus was identified as MCMV.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MCMV was intercepted from imported maize seeds.  相似文献   
102.
干旱对棉花主茎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与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鲁棉研28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RWC60%)和对照(RWC同常规棉田)2种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棉花主茎叶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2种处理下ZR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干旱出现的峰值极显著高于对照,但晚于对照;干旱处理下GA3含量出现2次峰值,说明较早进入生殖生长期;IAA含量的变化趋势差异不明显,干旱使中期叶片IAA含量显著提高;干旱处理下ABA含量前期出现一较高峰值,中后期缓慢上升,促进早衰。另外,干旱也改变了棉花主茎叶片ZR/ABA、GA3/ABA、IAA/ABA和(ZR+GA3)/ABA的动态平衡。干旱使ZR在功能期发挥作用的时间延长;GA3/ABA在激素平衡互作中关系密切;干旱处理下IAA/ABA前期较低,中后期升高,说明水分缺乏并不影响IAA和ABA在棉花生育后期发挥重要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3.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推广,棉花早衰发生加重,已经成为制约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棉花早衰一般导致产量损失10%左右,严重早衰的产量损失达20%以上。叶片是棉花最重要的源器官,棉花全株干物质的90%以上源于叶片,叶片衰老过早或过晚都会对棉花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研究棉花叶片衰老特征与机制,探索延缓棉花衰老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转基因抗虫棉33B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氮素(纯N)水平(低氮0 kg/hm2、中氮189.5 kg/hm2和高氮395.0 kg/hm2)棉花衰老过程中叶片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叶片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并通过这些差异分析了氮素对棉株衰老的影响效应,以明确大田条件下土壤氮素含量水平对棉花生长过程中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和叶片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中氮和高氮处理相比,低氮处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光合速率等均较低,MDA含量较高,从旺盛生长期甚至更早期各生理生化指标开始表现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低氮处理降低了棉株体内的锌和锰含量,增加了铜含量;高氮有利于提高锌和锰含量;适当的施氮量能够控制对铜的过度吸收。土壤氮素含量与棉花衰老密切相关,低氮处理加速降低叶片的生理活性和叶片微量元素含量,造成早衰;中氮和高氮水平以及补充微量元素能够延缓棉花衰老现象。本研究为调控棉花早衰和提高棉花产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为解决普通RT-PCR不能直接检测大豆病种子中该病毒的问题,将简便快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和高灵敏度的普通RT-PCR检测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GICA-RT-PCR检测新方法.即先用GICA捕获病毒,将捕获的病毒直接进行RT-PER扩增,简化了检测的步骤,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检测提纯病毒灵敏度达到0.01μg·mL-1、检测大豆病叶和病大豆种皮,灵敏度达到10-4,分别比GICA检测提高了20倍、10倍和100倍.GICA-RT-PCR可进一步确认GICA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5.
采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和流动注射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中的硫化物含量, 研究了不同分析方法的检出限、 精密度、 准确度和加标回收率, 并对实际水样的测定结果进行t 检验和不确定度评定. 结果表明,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和流动注射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和流动注射...  相似文献   
106.
<正>基于"工业化"的池塘生态养殖系统是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配合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办事处从美国奥本大学引进的一种池塘养殖新模式(该模式在美国又称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模式),其原理是在池塘中利用2%~5%的面积建设集约化养殖水槽,并配套相关气提推水增氧、底增氧和集排污装备进行类似"工厂化"的高密度养殖,其它水面作为净化区,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套养滤食性鱼类、贝类和虾蟹类等,对残留在净化区的粪便、剩饵  相似文献   
107.
从表现黄花叶症状的紫松果菊病株上获得分离物2-1-2,电镜下可见直径约30 nm的球状病毒粒体,其与黄瓜花叶病毒抗体呈强的阳性反应,ds-RNA的谱带类型与本实验室保存的标准黄瓜花叶病毒株系相同。通过生物学、病毒粒体观察、血清学以及病毒核酸双链试验结果,确定该病毒分离物为黄瓜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08.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兴建煤矿,工业场地一般建设在黄土梁峁山坡中下部,对人工再塑地貌后修筑的工业场地中的雨水径流和工业场地上游梁峁山坡区域产生的洪水径流进行管理,是人居环境、生产生活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煤矿有效利用雨水的必要途径.麻地梁煤矿工业场地雨水管理工程在充分考虑煤矿工业场地主体功能、景观构...  相似文献   
109.
以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阳性样品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外壳蛋白基因设计3条引物和2条探针,探针5′端分别用生物素和荧光进行标记;利用这套引物和探针在59℃进行RT-PCR恒温扩增90min,扩增产物用核酸试纸条进行检测。用其它5种同样侵染葫芦科作物的植物病毒作为对照进行试验,以期确定试纸条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将梯度稀释后的总RNA作为模板进行检测,以确定该方法的灵敏度。结果表明:该试验建立的核酸试纸条检测方法对CGMMV具有特异性,能够有效区分CGMMV及同样侵染葫芦科作物的黄瓜花叶病毒(CMV)、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烟草花叶病毒(TMV)、番茄花叶病毒(ToMV)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同时该方法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检测低至24.300ng·μL~(-1)的总RNA。因此该试验建立的核酸试纸条法可用于CGMM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0.
井窖孔制作机使用时操作人员操作手臂受到强烈的振动感,为降低手臂的振动感、了解振动沿手臂传递特性及优化设计其关键部件。通过建立手臂系统的振动分析模型,利用DH5925动态信号采集系统对井窖孔制作机关键部件的振动频谱和人体手臂系统的振动传递特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锥形成孔钻头与瓦片式成孔钻头工作时井窖孔制作机把手处的振动基频分别为37.59 Hz、38.08 Hz;由理论分析得到手臂系统对振动能量的吸收及耗散与手臂系统受到激励频率成正比,通过试验分析,最大工作转速下手臂各测点振动传递率最低,手臂系统对把手处传递的振动能量吸收与耗散最多;即需重点优化其操作把手的结构及材料参数,以降低振动对手臂系统的损伤。该研究可为井窖孔制作机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改机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