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8篇
  3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解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燕麦品种、施肥和箭筈豌豆混播比例对燕麦人工草地植物各器官生物C、N储量分配的影响,采用4个燕麦品种、4个施肥水平(B1:不施任何肥料,CK0;B2:尿素75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IM;B3:有机肥1 500 kg·hm-2,OM;B4: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有机肥750 kg·hm-2,IM+OM)和4个箭筈豌豆混播水平(C1:0 kg·hm-2;C2:45 kg·hm-2;C3:60 kg·hm-2;C4:75 kg·hm-2)的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16(45)\],研究施肥和混播对不同品种燕麦乳熟期器官C、N储量的影响,C、N储量分配模式和地上、地下器官C、N储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品种、施肥和混播均对燕麦草地各器官和组分生物C、N储量分配具有显著影响。品种主要影响箭筈豌豆茎、根生物C储量分配,混播主要影响燕麦茎、叶、穗、根和箭筈豌豆叶生物C储量分配;品种主要影响燕麦茎、叶、穗、根生物N储量分配,而混播主要影响箭筈豌豆茎、叶、根生物N储量分配。燕麦人工草地建植时,燕麦各器官C、N储量分配在选用青燕1号、施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有机肥750 kg·hm-2,单播燕麦时,其燕麦茎、叶、穗和根生物C、N储量分配最高,其C储量分配分别达40.21%、15.48%、23.02%和9.89%,,N储量分配分别达20.70%、20.79%、32.09%和5.19%;箭筈豌豆各器官C、N储量分配在选用青海444、不施肥情况下混播箭筈豌豆75 kg·hm-2时,箭筈豌豆茎、叶和根生物C、N储量分配最高,其C储量分配分别达11.27%、13.57%和2.27%,N储量分配分别达13.03%、32.18%和0.95%。燕麦人工草地总生物C、N储量分配分别为茎(44.39%)>叶(23.99%)>穗(20.38%)>根(11.24%)和叶(42.14)>茎(26.77%)>穗(25.96%)>根(5.13%)。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栽培草地中,燕麦茎和穗,箭筈豌豆叶是主要的C、N储藏器官。  相似文献   
52.
水分是影响发草种子萌发和幼苗成功定植的主要限制因素,也是决定高寒退化湿地生态修复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研究以青海省和四川省5个地理种群发草(Deschampsia caespitosa)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PEG浓度溶液模拟水分胁迫环境,测定不同采集地发草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高度及胚根长度。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程度增加,发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高度和胚根长度不断降低。水涝(年均降水量860 mm)或干旱(年均降水量150 mm)条件抑制发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而湿生条件(年均降水量400~800 mm)是发草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植的理想环境。水势模型能准确预测发草种子在不同水势条件下种子萌发进程,预测结果与实测种子发芽率一致。由此可见,水分条件对发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可塑性,可为发草在高寒退化湿地生态修复和人工引种驯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3.
多年生人工草地建植是解决青藏高原地区家畜饲草料缺乏的重要途径,杂草控制是多年生人工草地建植初期田间管理的关键措施。本研究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sibiricus L.cv.Qingmu No.1)、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Keng cv Qinghai)和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 svar.anceps Gaud.cv.Qinghai)混播草地为对象,在建植1龄时,于当年开花期对混播草地进行杂草调查,对杂草种类、基本性状、群落中的位置和生态宽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播人工草地中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是黄花蒿、蒲公英、莓叶委陵菜、棱子芹、鹅绒委陵菜、灰绿藜和香薷,且出现在不同的混播处理中;黄花蒿、香薷、棱子芹、播娘蒿这些杂类草均植株高、盖度大,是环湖地区当下主要的杂类草;老芒麦混播草地栽培管理后期,对棱子芹、蒲公英、莓叶委陵菜、灰绿藜、鹅绒委陵菜及微孔草应提高杂草风险的评估和管控。单播早熟禾草地中发现13种杂草,杂草种类最多。老芒麦建植初期生长快,在人工混播草地建植中能有效抑制杂类草的种类和生长,可作为混播草地重要牧草品种,在混播组合中可优先考...  相似文献   
54.
为探讨除草剂甲咪唑烟酸在土壤中的残留对后茬小麦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土壤添加法测定了在不同甲咪唑烟酸土壤残留浓度(0~1.2 mg·kg-1)下麦苗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叶片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甲咪唑烟酸残留浓度的增加,麦苗的株高、单株鲜重和干重呈现降低的趋势,添加甲咪唑烟酸对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地上部,导致麦苗根冠比下降和生长不均衡。甲咪唑烟酸处理均引起麦苗叶片叶绿素减少,暗呼吸速率上升。土壤中甲咪唑烟酸浓度较高时小麦光合速率显著受到抑制,1.2 mg·kg-1处理的抑制率最大,达38.39%,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非气孔因素限制导致的。以上结果说明,甲咪唑烟酸土壤残留会对后茬小麦产生严重的影响,生产中应注意控制甲咪唑烟酸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  相似文献   
55.
为明确不同燕麦品种(系)间抗倒伏能力差异及其原因,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对选育的I-D品系及父本(青海甜燕麦)、母本(青海444),以抗倒伏较强的林纳和抗倒伏较弱的青引1号燕麦为对照,在开花期和乳熟期开展了表型性状、器官鲜重和茎秆力学特征等指标与抗倒伏性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找出影响燕麦倒伏的主要性状,探明燕麦抗倒伏评价的主要指标,为今后抗倒伏型燕麦品种选育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个燕麦品种(系)乳熟期抗倒性强弱依次为林纳I-D品系青海甜燕麦青海444青引1号。相关分析表明,倒伏指数、表观倒伏率与穗长、穗位高、株高、重心高度、各器官鲜重、节间长呈正相关,与茎粗、秆壁厚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秆力学特性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燕麦第二茎节对抗倒伏性的影响大于第三茎节。茎粗、秆壁厚、穿刺强度、茎秆折断力、折断弯矩、弯曲力矩和弯曲性能可作为燕麦抗倒性评价指标。株高对燕麦品种倒伏性的影响大于穗部特征,秆壁厚和茎粗对燕麦的抗倒性影响最大,穿刺强度最能反映燕麦品种抗倒伏能力,提高茎秆厚度和折断性能是提高燕麦抗倒伏能力的重要途径。选育的I-D品系燕麦株高适中,茎粗、秆壁厚、节间长及茎秆力学特性等方面优于亲本,其抗倒性显著优于亲本。  相似文献   
56.
在青藏高原高寒区民和县、湟中县和海北州西海镇3个试验点,对选育的I-D品系及其母本青海444、父本青海甜燕麦和对照品种青引1号进行种子生产性能及品质评价,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个燕麦品种适宜在海拔2600m以下的湟中县和民和县进行种子生产,海拔3200m的地区种子不能成熟。I-D品系燕麦的种子生产性能显著优于父本青海甜燕麦,在湟中县和民和县种子产量分别达到3997.6kg/hm~2和2587.7kg/hm~2,较父本青海甜燕麦分别增产7.89%和11.07%,低于母本青海444,但是茎粗、小穗数、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和千粒重等性状优于母本青海444。4个燕麦品种种子粗蛋白、粗脂肪和淀粉含量均为民和试点高于湟中试点,β-葡聚糖、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为湟中试点高于民和试点。I-D品系在湟中和民和试点种子的粗蛋白、淀粉、β-葡聚糖、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11.58%和12.94%、62.84%和57.32%、2.76%和2.89%、292.9mg/g和297.1 mg/g、355.1 mg/g和308.3mg/g,品质居于亲本之间。  相似文献   
57.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湿地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青藏高原地区湿地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在三江源黄河源区选取退化高寒河流湿地,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不同湿地退化阶段,分析了高寒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探究湿地退化的过程。结果表明:土壤呈碱性,土壤pH在各土层中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在0~20 cm土层,退化严重的湿地土壤pH(8.5~9.0)显著高于未退化湿地的土壤pH(8.0)。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被高度、盖度、生物量逐渐减少,群落结构趋向复杂;土壤盐分富集层逐渐下移,土壤含水量、全碳含量明显降低,碱解氮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全磷含量趋于升高,速效磷含量无显著变化。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是玛多河流湿地退化的首要原因,而退化主要影响群落的高度,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含水量和全碳含量明显降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8.
选取适宜于"三江源"地区寒旱环境生长的垂穗披碱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纸上发芽法,利用高分子渗透剂聚乙二醇(PEG-6000)配制成-0.15、-0.30、-0.50、-0.75和-1.00 MPa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以超纯水(0 MPa)溶液为对照组,研究了垂穗披碱草在成苗期间的耐旱性及其发芽出苗阶段的需水阈值.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种子发芽出苗率和发芽出苗速率.推迟了种子群体发芽、出苗的高峰期,且复水后种子发芽出苗高峰期同样存在推迟现象;垂穗披碱草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芽长、芽干鲜重和干物质积累率均随水分亏缺的加重呈下降的趋势,根长和根干鲜重则随水分亏缺的加重呈先升后降趋势;复水后,垂穗披碱草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随着水分亏缺的加重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根长、芽长及根芽干鲜重则呈下降的趋势;干旱胁迫对垂穗披碱草幼苗根的伸长影响较小,但对芽的伸长影响较大,且随着水分亏缺的加重而越发明显,从而使幼苗根芽比不断增加;垂穗披碱草发芽阶段与出苗阶段对环境水势的要求不同,发芽阶段的耐旱性较强.垂穗披碱草在成苗期间具有较强的耐旱性,且干旱后复水对垂穗披碱草种子发芽、出苗具有积极作用,即使重度(-0.50 MPa)干旱胁迫,复水后种子仍可大量发芽、出苗.本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垂穗披碱草干旱适应机理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同时对利用垂穗披碱草有效防治"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沙化及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9.
开发潞江坝热带果园种养结合特色养殖产业,人工放养生态型乌鸡、鹧鸪、鹌鹑等特色养殖,对调整该区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0.
为更好地开展杧果种质资源筛选工作,对杧果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以86份红河流域杧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9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及概率分级。结果表明,9个性状变异系数范围是4.7%~28.81%,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果重,最小的是果实宽度。K-S检验显示,叶长、叶宽、叶柄长、可溶性固形物等4个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单果重、果长、果宽、果厚、可食率等5个性状呈偏态分布,去除拖尾部分,也近似看作正态分布。9个数量性状均采用(X-1.2818S)、(X-0.5246S)、(X+0.5246S)、(X+1.2818S)4个点分为5级,使性状1~5级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单果重与果长、果宽、果厚、可食率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的开展可为杧果种质资源的评价及优异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