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林业   170篇
农学   188篇
基础科学   169篇
  149篇
综合类   1027篇
农作物   104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420篇
园艺   222篇
植物保护   17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7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以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走访等方式,获得了当地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现状,并对两者可持续发展双赢对策进行探讨,提出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其他自然保护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早熟杨梅浮宫1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建园、苗木培育、大苗栽植、合理施肥、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多年的试验、实地考察、市场调查、文献查阅等形式,调研了福建省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存在主要问题;介绍近期开展工作;从加强地方资源收集利用、优化品种布局、加快技术创新推广、完善鲜果冷链贮运、创建优势品牌、发展精深加工、开发荔枝产业文化等7个方面提出了福建荔枝产业发展对策.以期能为福建荔枝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94.
无公害粘虫胶,具有无毒、无刺激气味、无腐蚀性、抗老化、粘性强而持久、使用方法简便等特点,具有防治枣红蜘蛛、绿盲蝽象、桃小食心虫、食芽象甲、枣尺蠖和枣粉蚧等害虫。无公害粘虫胶是甫几种生物制品合成的一一种胶,一般风吹、日晒、雨淋对其粘着力影响不大。粘虫胶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枣树无公害管理水平,明显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防治成本,实现枣生产的无公害防治和无公害栽培,并实现无公害、绿色、有机枣生产。  相似文献   
995.
早熟杨梅新品种‘浮宫1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浮宫1号’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龙海市浮宫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龙海市聚鑫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协作选育的早熟杨梅新品种,具有早熟(漳州地区5月上旬)、优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3%~12.2%、可食率93.7%~94.3%)和较丰产等特点,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早熟杨梅新品种。  相似文献   
996.
农业干旱程度评估指标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指出目前各评估指标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干旱评估指标最重要的是应正确反映干旱给农业造成的损失大小的思想,并以此建立了农业干旱评估指标的量化模型,即农业干旱评估指标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该指标不仅能定量计算而且能较准确的反映干旱给农业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97.
从2005~2006年中国部分地区鸡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感染鸡分离到12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基因型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11株病毒分属于LX4和CK/CH/LSC/99Ⅰ型。通过S1基因比较、进化树分析、BLAST搜寻和动物试验研究发现,CK/CH/LSD/05Ⅰ是一株新型变异毒株。动物感染试验表明,CK/CH/LSD/05Ⅰ感染鸡的肾脏病变不明显,仅有20%的感染鸡肾脏病毒分离呈阳性,但100%感染鸡呼吸道病毒分离阳性,表明该病毒不是中国普遍流行的肾型毒株,而其对呼吸道具有较强嗜性。同时,实验应用弱毒疫苗H120和本实验室致弱的3株异种毒株进行了动物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用CK/CH/LSD/05Ⅰ攻毒后,这4株异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免疫对气管的保护率很低。初步揭示该毒株可能属新的血清型病毒。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究肥城桃各器官钙素分配及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以11年生肥城桃为试验材料,采用树干注射41Ca同位素及外施钙肥(0.5%氨基酸钙和0.5%硝酸钙溶液,清水为对照)处理,检测各器官41Ca丰度变化及总钙含量。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新梢、叶片钙含量增加均最为明显,分别增加40%~68%、13%~28%;果实中的钙含量在幼果期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多年生枝的钙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片对树体中41Ca的竞争能力远超过果实等组织;成熟期41Ca分配情况为树干最高,占67.78%,叶片、枝条次之,果皮、果肉再次,树干皮及枝条皮最低。综上,在肥城桃果实发育各时期喷施不同形态钙肥能有效提高果实、新梢、叶片等幼嫩器官的钙含量,利用41Ca示踪-加速器质谱技术可较准确的研究钙素在植物体内的运动分布规律。本研究结果为肥城桃科学补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基于3S技术,利用1980~2010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及相关统计资料,对典型生态脆弱区辽西北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在30年间发生了明显变化。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分别增加1601.51km2和332.92km2;林地、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分别减少925.33,207.85,448.43km2;草地面积呈现增(↑159.71km2)-减(↓643.25km2)-增(↑130.77km2)的变化模式。各土地利用类型在1980~1990年相互转换最多,2000~2010年相互转化最少。30年间林地和草地主要流向耕地,建设用地以占用其他各类土地的方式持续扩张,减少的水域面积主要转化为耕地,未利用地的持续减少则是由耕地和城市的扩张占用所致。研究区总体土地利用变化程度不断减弱,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由0.33减小到0.09,且2000年之前的总体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后期;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变化,以草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变化程度较为剧烈。驱动力分析表明,人为和自然两大因素共同驱动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两大因素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62.84%和32.42%。其中,干旱化加剧(干燥度年增速率达0.033℃·d·mm-1)是水域面积持续减少及林地恢复较慢的主要驱动因素,人口增加(30年总人口增加了229.16万人)和经济发展(三个产业分别增加了590.58亿元、1523.61亿元和1044.30亿元)及产业经济结构的改变共同驱动了区域内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多个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是驱动林、草地面积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叶色突变不仅能为探究植株叶绿体发育及叶绿素生物合成提供材料,而且在苗期还能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显著标记性状。采用60Co-γ射线照射花蕾与游离小孢子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一份稳定遗传的大白菜黄化突变体pem。该突变体全生育期整个植株表现黄化,叶球较小。前期研究已对突变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并预测候选突变基因为Bra024218,其启动子区域有一段30bp的片段缺失,拟南芥同源基因AT4G28210注释功能为胚胎缺陷。RT-PCR结果表明:Bra024218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突变体中表达强度相对减弱,尤其在根和花蕾中表达量显著下降。Bra024218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中均有表达,在突变体中表达强度相对减弱,第1片真叶和第3片真叶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启动子核心区域预测及作用元件分析结果表明,将野生型及突变体中Bra024218启动子连接载体后转入拟南芥。T2代拟南芥植株筛选后进行GUS染色分析。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启动子的表达活性在根、茎、叶、花器官和种荚中均较弱。对叶片的GUS酶活性进行测定,突变体GUS酶活性显著下降。利用拟南芥原生质体及烟草叶片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证明Bra024218只在叶绿体中表达。可见,突变体pem是研究大白菜叶绿体发育的理想材料,可为今后对于叶色突变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