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机坪管道底部积水引起的腐蚀产物容易堵塞管道,影响管道正常运行。结合计算流体力学和等效切应力原理,运用CFD技术对机坪管道积水驱除过程的流动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大管径工况下机坪管道底部积水的驱除状况,得出影响积水流态的主要参数及积水能够被完全驱除的临界条件,揭示机坪管道积水后系统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管道底部积水形态与油相流速、管路布置、积水量等参数有关;利用管道内部油相将底部积水完全携带出管道,需要增大油相流速、降低倾角、减小积水量。研究大管径管道积水的流动特性对机坪管道积水驱除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以妊娠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出无活力的弱仔、畸形儿、少仔、公猪不育症及母猪不孕症为主要特征。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的发展,猪繁殖疾病已成为大中型饲养场最重要疾病之一。引起猪繁殖障碍的因素很多,包括病原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种期对大千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大千生的最佳播种时间。[方法]以吉林省吉林市左家地区大千生种子为材料,分别在不同播种期(4月29日、5月9日、5月19日和5月29日)进行播种,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测定其各种生理指标和种子指标。[结果]播种期不同,大千生的生育时期不同,其各项指标均有一定差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是在形态指标、生理指标还是种子指标方面均以5月19日播种的种子生长比较旺盛,产量较高。因此,认为在吉林省吉林市左家地区大千生的最佳播种期为5月19日左右,即每年5月中旬。[结论]该研究为大千生生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秋冬旱季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下套种的多年生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的光合特性和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并用回归分析研究光合特性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在秋冬季,淡竹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曲线均呈“单峰型”,Pn无光合“午休”现象;水分利用效率(WUE)曲线呈“双峰型”。冬季淡竹PnWUE值高于秋季,Tr值低,在冬季表现出高光合、高WUE值、低蒸腾适应特征。淡竹冬季平均枝条水势(Ψw)(-8.094 MPa)高于秋季(-15.525 MPa),变化幅度小,表现出较强的水分吸收和减少水分损失能力。淡竹光合性能与温度、水分和光照密切相关,淡竹秋冬季光合日变化和水分利用有差异,其中冬季光合水分生理特性优于秋季。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与铜协同作用对5~16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及肉品质的影响,旨在探索一种低饲粮铜添加水平的方法。试验选用5周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Ⅰ组为对照组(铜添加水平为16 mg/kg,未添加枯草芽孢杆菌);Ⅱ~Ⅵ组为枯草芽孢杆菌添加组(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为250 g/t),铜添加水平分别为0、4、8、12、16 mg/kg。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枯草芽孢杆菌添加组中铜添加水平为8 mg/kg时平均日增重与料重比最佳。2)Ⅳ组、Ⅴ组、Ⅵ组屠宰率、半净膛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3)Ⅳ组的粗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Ⅴ组、Ⅵ组粗纤维利用率、酸性洗涤纤维利用率、铜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4)Ⅳ组的沉积氮和氮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粪氮显著低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提高铜利用率,从而降低饲粮中铜添加水平,提高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建议5~16周龄肉鹅在饲粮中添加250 g/t枯草芽孢杆菌条件下,铜适宜添加水平为8 mg/kg。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养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当前生产条件下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肥力现状,尤其是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以期为冬油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4—5月在我国长江流域14个省(市)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采集油菜收获后耕层土壤样品430个,测定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以及中微量元素(有效钙、镁、硫、铁、锰、铜、锌和硼)含量,参考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及油菜种植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硼的分级指标,明确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油菜种植土壤养分现状,并分析了不同区域(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种植制度(水旱轮作油菜和旱地油菜)和产量水平(<2 000 kg·hm -2、2 000—3 000 kg·hm -2和>3 000 kg·hm -2)下油菜种植土壤的养分分布特征。【结果】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pH、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平均含量分别为25.9 g·kg -1、1.47 g·kg -1、27.5 mg·kg -1、131.1 mg·kg -1、6.04、2 436.1 mg·kg -1、225.7 mg·kg -1、22.6 mg·kg -1、212.3 mg·kg -1、89.7 mg·kg -1、3.84 mg·kg -1、4.03 mg·kg -1和0.45 mg·kg -1。超过2/3田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土壤速效磷处于丰富、适宜和缺乏的比例各占1/3;而有63.8%田块土壤速效钾处于缺乏状态。对于土壤中微量元素,土壤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含量均处于中等及以上,有效钙和有效锌有8.4%和12.2%处于缺乏状态,而土壤有效镁、有效硫和有效硼处于缺乏的比例则分别为24.2%、36.0%和83.5%。长江流域上、中和下游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养分状况不同,但各区域各养分的分布趋势相同。水旱轮作和旱地油菜种植土壤养分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水旱轮作油菜种植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明显高于旱地油菜。不同产量水平下油菜种植土壤养分特征略有不同,高产(>3 000 kg·hm -2)油菜种植田的土壤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和有效硼含量明显高于低产(<2 000 kg·hm -2)油菜田。【结论】整体而言,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养分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但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硼缺乏的比例仍较大,有效镁和有效硫成为潜在的限制因子,因此在当前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生产中,应重视化肥的合理施用,做到稳施氮肥,增施钾肥和硼肥,局部区域如云南西部、广西北部和湖南南部应适当减少磷肥的投入,而在广西北部、湖南南部和江西北部同时应关注硫肥和镁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毛竹林带状采伐后采取垦复施肥经营方式对竹林快速更新恢复的效果,筛选最优组合模式,为毛竹林采伐更新恢复过程中高效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福建省漳平市毛竹林地为研究对象,设置8 m采伐宽度,采用竹蔸施肥(A)、垦复方式(B)和施肥比例(C)3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带状采伐下毛竹林垦复施肥对出笋数、立竹数以及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分析新竹生长及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毛竹出笋数和立竹数重要性顺序相同,均为B>C>A,但对土壤不同养分指标表现不同,其中B因素为首要因素且占较大比例;相关性分析表明,出笋数、立竹数均与土壤全磷、全钾、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0.05),出笋数与立竹数、立竹数与土壤速效钾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合考虑毛竹林带状采伐后林地迹地更新效果,最优的垦复施肥组合为A3B2C3,即用竹篼施肥2(200 g/竹篼),垦复方式为带状深翻,氮、磷、钾配比为17∶8∶5。  相似文献   
18.
牛瘤胃积食常发生于冬、春季节,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类疾病。从字面上来看,此病可解释为牛的瘤胃部位出现食物积滞导致消化不良,而在医学研究的分析中,瘤胃积食则是由于饲料积滞过多所引起的瘤胃壁扩张及一系列并发症。近年来,该病在畜牧养殖业中并不少见,而且病症的大范围暴发也给行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相关的疾病治疗技术已逐渐成熟,预防措施也有了明确的落实点。但在疾病高发季节,尤其对于舍饲  相似文献   
19.
缺钾对油菜主序产量性状的影响及施钾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施钾(+K)与不施钾(–K)处理,研究缺钾土壤上施钾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主序不同部位产量性状对施钾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缺钾土壤上施用钾肥油菜产量显著提高,增产量为1 321 kg/hm2,增产率达111%,同时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50.1%和9.2%。施钾显著提高单株主序籽粒重、单株主序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增幅分别为33.6%、21.6%和10.3%。施钾对主序不同部位籽粒重、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的提高程度不同,其中对主序上部的影响显著大于主序中下部;与不施钾相比,施钾主序上部籽粒重、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分别提高69.6%、41.7%和20.1%,该序段相应的钾积累量提高124.4%。综合结果表明,钾肥施用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主要途径是增加了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从油菜果序产量性状看,钾素对果序上部的影响显著大于果序中下部。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畜禽业规模化养殖水平显著提高,秸秆资源量逐年提升,农业废弃物还田不仅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还可以减少化肥施用。该文将湖北省分为5个种植区域(即鄂东南低山丘陵区、鄂北低山丘岗区、鄂西北山地区、鄂中平原区以及鄂西南山地区)。基于2019年-2020年统计数据,收集不同区域主要畜禽(猪、肉牛、奶牛、羊、肉鸡、蛋鸡)的存栏量、出栏量以及饲养周期,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经济产量,计算湖北省畜禽粪污的养分供给量,评估不同区域的畜禽养殖现状是否超过土地承载畜禽粪污的最大容许数量。根据不同农作物的草谷比以及秸秆养分含量,计算出湖北省农作物秸秆的养分资源量以及养分还田量。湖北省不同区域畜禽养殖量均未超出当地最大承载容纳量,其中鄂北地区的土地承载力指数最高,达到了0.35~0.78,鄂中地区的土地承载力指数仅在0.17~0.54,有较大的空间来发展畜禽养殖业。2019年湖北省畜禽粪污养分资源量分别为36.89万t N、14.03万t P2O5、52.06万t K2O。按照畜禽粪污肥料化还田率65%计算,畜禽粪肥的养分还田总量分别为23.98万t N、9.12万t P2O5、33.70万t K2O,理论可替减化肥比例分别为17.3%、11.9%、56.2%。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以鄂中地区秸秆资源量最高,鄂西北地区最低。当前湖北省秸秆养分资源为31.07万t N、9.98万t P2O5、68.30万t K2O,理论可替减化肥比例分别为22.5%、13.1%、114.0%。湖北省主要农业废弃物还田理论可基本满足主要农作物的钾素需求,实现氮肥消费量减少39.8%、磷肥消费量减少25.0%。该文通过计算湖北省主要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秸秆)的养分资源量,评估农业废弃物还田的化肥可替减潜力以及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为湖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