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1篇
综合类   39篇
畜牧兽医   13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动物病理学》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兽医专业的必修课,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从2009年开始进行《动物病理学》课程的改革与探索,发现了病理解剖实验室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从改善实验室教学环境、动物标本的建设和管理、实验室开放及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以期为提高《动物病理学》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奶牛酮病红细胞膜上ATP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研究酮病的发生机理,选择荷斯坦奶牛作为实验动物,应用酮粉法和改良式水杨醛比色法随机检测分组,Ⅰ组为10头对照牛、Ⅱ组为10 头阳性牛。应用试剂盒比色法测定红细胞膜上ATPase 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阳性组和对照组相比,红细胞膜上ATPase的活性显著下降(P <0.05)。说明奶牛酮病影响红细胞膜上ATPase的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黑龙江省规模化奶牛场隐性酮病的多年研究进行小结,根据奶牛隐性酮病的发病特点,并结合国内外的文献,概述了黑龙江省奶牛隐性酮病的发生情况、病因学、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检测及防治方面的研究状况,提出一些问题,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不同日粮组成对育成肉牛营养代谢水平的影响,研究选择黑龙江省两肉牛场(A牛场N=32,B牛场N=22)300~330日龄育成牛共54头进行试验。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试验牛血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检测Glu、BHBA、TBIL、TC、BUN、Ca、Mg、SOD、GSH、NEFA、AST、ALT、TP、ALB、TG、GLO、GGT、L-ACT、BUN含量,从矿物质代谢、能量代谢、氧化应激、肝功能及其它功能相关的代谢指标,评定育成牛营养代谢状况。结果显示:牛场A,血浆中BHBA、TBIL、TC显著高于牛场B,其中TC与TBIL是极显著的差异,而血浆中Ga、BUN、Glu、GSH、SOD显著低于牛场B,其中Glu、GSH、SOD呈极显著性。牛场B育成牛在能量代谢及氧化应激方面优于牛场A,牛场A需要增加育成牛日粮能量配比和抗氧化水平,并应适当提高育成牛的日粮中钙和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AFB1饲料污染以及动物AFB1中毒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科学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就AFB1研究进展并且重点针对AFB1的危害和防控的基础性研究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益生菌在黄曲霉素中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望为目前霉菌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防治的方法从而造成畜牧业重大经济损失的瓶颈性问题提供理论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内质网应激(ERS)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自我防御机制,内质网应激时,首先启动生存途径,但长时间的内质网应激将使细胞凋亡。钙离子(Ca~(2+))作为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在细胞的各种生理及病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a~(2+)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与基础。内质网是细胞中重要的钙库,当细胞受到外源性化合物作用时,内质网内Ca~(2+)代谢失衡,功能紊乱,导致内质网应激的发生。当细胞中Ca~(2+)耗竭,使得膜上Ca~(2+)通道打开,胞内钙池引发Ca~(2+)内流,使钙池再次充满。论文主要就内质网应激、内质网中钙离子的作用及钙池引发钙离子的内流进行概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望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旨在通过对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指标与其他血液生化指标的分析,初步建立围产期奶牛氧化应激的预警体系。本试验以能量负平衡为判定标准,BHBA>1.2 mmoI/L,NEFA>0.4 mmoI/L,GLU<3 mmoI/L为发病组,BHBA<1.2 mmoI/L,NEFA<0.4 mmoI/L,GLU>3 mmoI/L为健康对照组,各采集围产期发病组和对照组各25头奶牛的血液并对血中能量代谢、矿物质代谢、微量元素代谢、氧化应激、免疫抑制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并利用logistic二元逻辑回归预测疾病,最后利用ROC分析确立分界值和诊断效果。结果显示:发病组奶牛血液中的Ca、GSH-Px、CAT、Ve、Mg、Se、Cu水平小于健康组;发病组奶牛血液中的IL-1、IL-6、CRP、IL-2、HP、TNF-α的水平高于健康组,表明能量负平衡的奶牛机体存在氧化应激并伴有炎症和矿物质代谢紊乱。奶牛血液中的Ca、Mg、GSH-Px、CAT、Cu、Se、Ve与BHBA呈显著的负相关,IL-1、IL-2、IL-6、HP、TNF-α与BHBA呈显著的正相关;奶牛血液中的Ca、Mg、GSH-Px、CAT、Ve、Cu与NEFA呈显著的负相关,IL-2、HP、TNF-α与NEFA呈显著的正相关;奶牛血液中的Ca、GSH-Px与GLU呈显著的正相关,IL-6、HP与GLU呈显著的负相关。经回归分析确定Ca、Mg、GSH-Px、CAT、Cu、Se、Ve、IL-1、IL-2、IL-6、TNF-α、HP、BHBA 13项指标与围产期泌乳奶牛氧化应激相关,经ROC分析确立GSH-Px、CAT、Se、IL-6、IL-2、TNF-α、BHBA 7项指标可作为氧化应激发生的预警指标。结果表明,因此,能量负平衡、VE、Se缺乏、炎性因子增多和矿物质代谢紊乱是奶牛产后氧化应激发生的风险因素,但VE和Ca未成为氧化应激的预警指标。初步证实了围产期奶牛氧化应激发生的预警指标,为今后更有效的监控和预防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胆固醇在非酯化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 NEFA)介导的犊牛肝细胞脂质沉积中的作用,揭示胆固醇对能量负平衡奶牛肝脂代谢的调控机制,采取体外分离培养犊牛肝细胞,添加NEFA的同时添加不同浓度(20、50和100 mmol/L)的胆固醇,模拟能量负平衡状态下的高NEFA环境,构建脂肪沉积模型。依据细胞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确定添加胆固醇的最佳浓度及时间,6 h后以最佳浓度胆固醇继续培养至12 h,确定胆固醇最佳处理时间;收集NEFA组(N组)以及最佳浓度和时间培养的胆固醇+NEFA(N+CHOL组)处理组犊牛肝细胞,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绝对定量(iTRA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组间的差异蛋白。结果显示:通过对不同方法处理的各组细胞的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发现胆固醇处理的最佳浓度为50 mmol/L,最佳时间为6 h;组间差异蛋白共66个,其中有41个蛋白表达上调(比率≥1.2,P0.05),25个蛋白表达下调(比率≤0.83,P0.05),这些差异蛋白与黄体酮反应、雌二醇反应、生长激素反应和糖酵解过程有关,相关分子功能有胆固醇结合、钙依赖性蛋白结合、钙依赖性磷脂结合、和D-葡萄糖跨膜转运,其富集的主要代谢通路有Rap1信号通路、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9.
碱性诺氟沙星在健康猪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 10 mg/kg单一剂量对健康猪分别肌注和静注碱性诺氟沙星注射液后 ,研究了其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应用 HPL C法测定猪体内的血药浓度 ,所得数据应用 MCPKP药动学软件处理 ,结果为 :肌注碱性诺氟沙星 ,Cmax(2 .6 30 80± 0 .6 830 6 ) mg/L,T1 /2 (6 .0 75 17± 3.0 4 76 1) h,AUC(12 .4 99± 2 .4 2 3) mg/L· h,F4 8.4 % ;静注碱性诺氟沙星 ,Co(12 .736 4 8± 5 .1835 2 ) mg/L,T1 /2 (3.312 89± 0 .4 84 39) h,AUC(2 5 .74 7± 3.14 9) mg/L·h。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近日,长清区农机局举行核桃机械脱皮现场演示会,各核桃主产镇(街道)农机站长、核桃主产村干部、种植户参加了演示会。在演示会现场看到,开动核桃脱皮机后,只需要一个人向机械入口填入青核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