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9篇
基础科学   12篇
  123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降雨因子对优先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为研究降雨对优先流的影响,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选择了一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的天然次生马尾松林地作为试验场地。采用自记流量计记录了优先流过程,同时对降雨过程进行测定。降雨过程中分别测定了降雨总量、降雨历时、前期降雨、>20 mm/h降雨量及最大降雨强度5个因子,优先流过程中测定了优先流流量、历时、对降雨响应的滞后时间、峰值流量4个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对优先流的制约关系十分明显。影响优先流流量的主要是降雨总量,影响优先流历时的主要是降雨历时和降雨总量,影响优先流峰值流量的主要是降雨总量。采用强迫引入法,建立了优先流因子与降雨因子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2.
在国土资源环境遥感综合调查中,利用3S技术结合地面野外调查为主要手段,进行了新疆草原资源面积、类型、第一性生产力、退化、草原建设和利用情况调查,并将调查数据与80年代开展的全国首次草原资源调查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客观、形象地反映了新疆近20年来草原资源与生态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3.
新疆是我国重要牧区之一,天然草原辽阔,其面积仅次于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居第3位。由于新疆复杂和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极为丰富的天然种质资源,也具有建立西北地区天然牧草优势基因库的先决条件。新疆以禾本科为主的野生牧草具有抗旱、耐热、耐寒、耐盐碱、抗贫脊的优良特性,在此基础选育出适宜新疆本地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0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专业。但随着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要求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做相应的调整。该文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际情况,提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5.
耿金华  张洪江 《动物保健》2014,(9X):112-113
蛋鸡顽固性腹泻症状表现为饮水量大,排水样粪或含有未消化饲料的粪便,尤其是刚开产到高峰期的蛋鸡。对产蛋率、蛋壳质量均有较大影响,时间长了蛋鸡的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或并发感染各种传染病,现将蛋鸡顽固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6.
北京市延庆县上辛庄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拥有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生态保护区,各项水土保持设施和内容齐全,仪器设备先进,展现了最新的水土保持理念与技术,符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能够提供气象学、测量与遥感、土壤学、水文与水资源学、水土保持工程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水保经济林、灌溉与排水工程、水土保持植物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科研能力训练与实践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条件。因此,依托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开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7.
为了探讨三峡库区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水分入渗的关系,将森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设定为独立变量,引入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对Horton土壤水分入渗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1)不同森林植被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不同,表现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乔灌混交林;2)初渗速率、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的差分别与土壤下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呈线性相关关系。研究还发现,Horton模型经引入土壤有机碳指标后,新模型的入渗速率与入渗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明显提高,模拟结果更逼近实测值。研究结果为同类地区森林土壤水分入渗过程预测与模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北京昌平区农地土壤大孔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在利用染色示踪法对北京昌平区农地的优先流发生区进行判断的基础上,采用Photoshop软件和土壤水分穿透曲线对该农地的大孔隙数量与分布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农地的土壤大孔隙半径主要集中在0.5~2.8mm之间,平均半径为0.695~0.711mm,大孔隙率为5.10%~22.06%。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染色区在土壤剖面上呈现出集中分布的特征,同时,染色面积比例逐渐减小。各土层染色区的稳定出流速率是未染色区的1.39~2.05倍,在大孔隙各孔径范围内,染色区的数量是未染色区的1.33~3.57倍。大孔隙的垂直分布表现出上层多、下层少的特点,其中半径小于1.5mm的孔隙占98%以上。染色区在大孔隙密度、大孔隙连通性上的优势能够使其更快地进行水分运输并更早达到稳定,因而也就更易成为优先流发生区。  相似文献   
109.
基于CoupModel的三峡库区典型农林地水量平衡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oupModel(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热量、物质运移综合模型),在野外观测试验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典型阔叶林(木荷和石栎)、针叶林(杉木和马尾松)和农地(玉米)SPAC系统水量平衡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2为0.80~0.91);蒸散是水量平衡中主要的支出项,比例高达61%,蒸散量由大到小为阔叶林(720 mm/a)、针叶林(700 mm/a)、农地(601 mm/a);农地年均深层渗透量(452 mm/a)分别比阔叶林、针叶林高60 mm和47 mm,且在降雨较多的年份表现更明显;试验期间阔叶林系统水分支出高于输入,这是引起阔叶林地土壤储水呈现负补偿现象的主要原因;水分盈余是农地水量平衡的主要特征,而林地却发生了春旱和秋旱,农林地水分条件具有较大差异。植被覆盖类型对水量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在实施植被建设、退耕还林时,选择与当地水分条件相适应的树种、采取合理的抚育措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0.
利用NDVI植被指数的新疆天然草原植被长势分级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大尺度范围内运用遥感技术对天然草原植被长势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陆地遥感卫星Terra所搭载的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13Q1植被指数16d250m数据源,分别对2011-2014年的193、177、161d的30景MOD13Q1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并根据阈值设定进行分级出图。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天然草原植被长势对比分级方法能够能较好反映了新疆整体植被长势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