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对某种鹅场疑似白血病的朗德鹅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剖检可见病鹅极度消瘦,肝、肾、脾、胆囊和卵巢等组织器官呈不同程度肿瘤样病理变化。其中肝病变尤为明显,稍肿胀,表面有颗粒状弥漫性结节,切面有斑驳状异变;肾苍白,质硬,正常结构消失,形成肿瘤结节;胆囊变硬,胆囊壁增厚。组织切片观察可见肝细胞大量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脱落,肾间质与肾小球有不同程度的坏死,血管球结构模糊;脾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异嗜性粒细胞增多,有多量肿瘤细胞浸润;胰腺、卵巢、胆囊等则有纤维化、淋巴细胞浸润和凝固性坏死等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2.
生物防护(biosecurity)所涵盖的内容较多,简言之是指采取疾病防制措施来防止病原引入禽群或在群体内长期存在。这是一项综合兽医学、环境卫生学与生态学、建筑学、设备工艺和营养学等的系统工程。总的目标是保持禽群的高生产性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生物防护以“防病”为基本  相似文献   
53.
以静脉注射方式向免疫后不同AIH5抗体水平的鹅人工感染AIVH5后,观察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研究鹅抗氧化功能动态与AI抗体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AIH5免疫后抗体水平在1∶0~1∶32之间时,人工感染AIVH5后,血清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抗体水平在1∶64~1∶128之间时,SOD活性和MDA含量则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54.
研究从面部肿胀的成年狮头鹅眶下窦中分离到一株细菌,经生长特性、菌体染色镜检、生化试验、16 S rDNA测序比对及HMTp210基因扩增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确定分离菌株为血清型B型的副鸡禽杆菌,具有NAD依赖性;副鸡禽杆菌hagA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株与国内大部分副鸡禽杆菌分离株的亲缘性相近,与国外副鸡禽杆菌分离株的差异较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喹诺酮类药物和氟苯尼考的MIC较低,分别为0.25μg/mL和4μg/mL,氨苄西林等6种药物的MIC值均大于128μg/mL,表明菌株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分离纯培养物人工感染7日胚龄鸡胚后24~48 h内致死鸡胚,经眶下窦感染80日龄乌棕鹅,48 h鹅开始出现流鼻液、鼻窦部肿胀,72 h剖检可见眶下窦有干酪样渗出物,从渗出物中又重新分离出副鸡禽杆菌;表明分离到的副鸡禽杆菌对鹅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55.
鸭免疫H5N1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的免疫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不同剂量禽流感H5N1油乳剂灭活疫苗对各种周龄肉鸭、种鸭进行免疫接种,检测其相应的HI抗体水平,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反应标记淋巴细胞的细胞化学方法测定其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比值.探索肉、种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动态规律,为免疫防制禽流感制定最佳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免疫接种小鸭,1周龄免疫接种效果不良,2、3周龄二次免疫效果优于2周龄一次免疫.种鸭对禽流感免疫应答反应良好;雏鸭H5N1母源抗体在出雏后3日龄达到峰值,5日龄开始下降,直至19日龄消失.  相似文献   
56.
家禽羽毛异常的原因及防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家禽的羽毛不同于家畜的被毛,是禽类特有表皮构造。除自然换羽原因外,由于饲养管理不当,使用药物,发生传染病,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某些营养缺乏时,鸡只羽毛会出现蓬乱、干枯、晦暗、逆立或易断,提前或推迟换羽等异常现象。羽毛异常的家禽不但在外观上影响家禽品质,而且使裸露的皮肤容易受损而降低家禽胴体质量;羽毛异常情况的出现还常伴随着销售价格急剧下跌,推迟上市等不良后果;如果发生在种禽,会出  相似文献   
57.
生物安全所涵盖的内容较多,简言之是指采取疾病防制措施以防止病原引入禽群或在群体内长期存在,以及防止家禽生产对人和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的一切饲养管理措施.这是一项综合兽医生物学、环境学、建筑学、设备工艺生态和微生物学、营养学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8.
1988年前后,广东省佛山及其邻近地区.中山、东莞、肇庆、广州等地雏番鸭陆续爆发一种以喘气、下痢、迅速消瘦、死亡及胰腺炎、纤维素性浮膜性肠炎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俗称番鸭三周病),患病雏鸭死亡率达到35%-50%。1989年起,佛山科技学院(原佛山农牧专)禽病学教研室对本病进入研究,先后完成该病病原(雏番鸭细小病毒,MPV)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学机理的研究、临诊免疫研究,并于1995年起.以所分离鉴定的MPV免疫制备成MP高免蛋黄抗体、MP高免血清及一定量的MP弱毒活疫苗,陆续应用于有关地区的相应疾病防制,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9.
标准鸭肝炎I型血清对鸭肝炎野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鸭肝炎免疫失败的原因,对从该地区分离到的鸭肝炎野毒SN株等6个毒株在7日龄雏鸭、10日龄鸭胚上作免疫保护试验、交叉中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标准鸭肝炎I型(DH-1)血清对部分野毒株(SN株、Z株、SF株)的免疫保护指数较低,明显低于相应野毒株血清的保护指数,表明该校区部分鸭肝炎野毒的原性已发生改变。这一免疫保护试验结论得到了交叉中和试验结果的支持。根据试验结果,采取若干有代表性鸭肝炎野毒性与标准DH-I型毒株,制备鸭肝炎高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用于临床免疫防治,并注意排除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扰,使临床免疫保护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60.
对经过H5N1油苗免疫的50日龄番鸭,按HI抗体水平分组后,进行人工接种HPAIV,通过试验鸭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排毒情况综合判断HI抗体水平与保护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HI抗体水平在5.0log2以下时,番鸭群可感染HPAIV,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并有排毒现象。抗体水平达到3.0log2~5.0log2的免疫番鸭群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可以延缓发病时间,降低发病程度。随抗体水平的升高,发病与排毒的程度有所下降。当抗体水平达6.0log2及以上时,番鸭对人工接种HPAIV具有完全抵抗能力,不排毒。因此,番鸭对H5N1亚型HPAIV具完全抵抗力的HI抗体水平的临界保护滴度为6.0log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