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转基因双抗杂交棉F1、F2代高产优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在病圃和不打药防治田间二代棉铃虫条件下,由218个材料中筛选和鉴定出的6个最佳新组合试验,F1代霜前皮棉产量比对照中棉所29F1增产12.2%~31.4%,总平均增产19.9%,其中W-1407和W-1408表现突出,分别比对照增产31.4%和26.8%.纤维品质平均比强度高达26.8cN@tex-1,麦克隆值4.3.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2.
在对青海省香日德河谷灌区典型地块进行引退水监测试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引排差和VSMB模型2种方法开展耗水系数计算。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灌区典型地块2014年耗水系数分别为0.908和0.938,差值仅为0.03。研究区内计算耗水系数时,VSMB模型的方法可以对引排差法进行较好的验证。研究可为灌区及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3.
从流域生态环境平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符合黄河甘肃段流域生态环境实际的生态环境需水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面积定额法计算的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和以水文法计算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分别计算了河道外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和维持河道流量的河道内河流基础生态环境需水量、河流输沙运泥需水量、水库湖泊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黄河甘肃段生态环境总需水量为312.6亿m3,约占流域年径流量的52%,这一结果远超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地表水资源合理的开发程度为30%的阀值,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流域总径流量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有一些冲突。  相似文献   
194.
经急性毒性试验,求得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对斑马鱼96小时半致死浓度(LC50)为3.98 mg•L-1。在此基础上,设置4个浓度梯度:0、0.332、0.665、1.33 mg•L-1,研究了在不同的时间(7、14、21、28d)暴露下,BBP对斑马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E)、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4d时,各处理组SOD活性达到最高水平;实验期间(0-28d),各处理组AChE活性被显著抑制,整体呈现下降趋势;CAT活性,在7d时,除0.665 mg•L-1浓度组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外,其余各浓度组CAT活性均与对照接近,无显著差异,14d开始,除了0.332 mg•L-1浓度组高于对照组,其他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BBP对斑马鱼SOD、AChE、CAT活性产生的影响,其变化可作为水体污染的分子生物标记物,为制订BBP水质标准及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5.
中国绒山羊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绒山羊是我国一种独特的生物资源,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成的目前世界上产绒量最高、绒纤维品质最好的品种。其主要产品-山羊绒,细而柔软、颜色洁白如玉、光泽明亮、手感光滑细腻,其纺织品又集薄、轻、暖、舒适、高雅于一体,被美誉为“纤维宝石”和“软黄金”而畅销全球。  相似文献   
196.
崔嘉琪  刘文华  张灿  邹玲  任慧英 《黑龙江畜牧兽医》2023,(5):123-126+131+138-140
为了探究腹泻驴驹与健康驴驹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及结构组成差异,筛选出腹泻驴驹的特异性菌群,试验采集同等饲养条件下的腹泻驴驹和健康驴驹的粪便样本各5份,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腹泻驴驹和健康驴驹粪便在微生物多样性方面(结构和组成)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腹泻驴驹粪便微生物的多样性小于健康驴驹(P>0.05)。与健康驴驹相比,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0.05),且梭杆菌门仅出现在腹泻驴驹粪便中;在属水平上,腹泻驴驹粪便微生物中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升高。说明腹泻驴驹与健康驴驹在粪便微生物多样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减少及拟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加可能是驴驹腹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7.
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獭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毛皮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30日龄、体重相近(1.15±0.05)kg的健康獭兔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3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00、200、300 g/t枯草芽孢杆菌。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1、2、3组料重比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总钙的消化率均提高,其中试验3组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1、2组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3组极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的皮重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獭兔被毛密度提高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獭兔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g/t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提高生产性能、改善毛皮品质。  相似文献   
198.
为了解鸡胚来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情况,本试验对山东省某白羽肉鸡孵化场6个不同批次种蛋孵化后随机抽检的174枚啄壳未出壳死胚的卵黄和胎粪进行了大肠杆菌分离。通过细菌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方法鉴定大肠杆菌;通过小鼠攻毒试验和毒力基因PCR检测确定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致病性;利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检测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大肠杆菌28株;小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27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小鼠的致死率达到了50.0%以上,其中有24株超过了83.0%;在检测的14种毒力基因中,papA、papC、eaeA和vat四种基因未检出,fimC检出率最高(85.7%),另外9种毒力基因检出率介于3.6%~64.3%;菌株的致病性与携带的毒力基因数量大致呈正相关;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株对10种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耐药率介于17.9%~89.3%。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的鸡胚源大肠杆菌绝大多数具有致病性,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本试验结果为种鸡场加强大肠杆菌垂直传播的管理和控制以及临床用药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9.
低品位磷矿开发应用困难的关键问题在于其活化释放困难以及磷素在土壤中易被固定。将不同添加量的天然腐殖质材料及其衍生物作为促释材料,采用连续水浸提法、X-射线衍射以及红外光谱分析了促释材料对低品位磷矿粉的水溶性磷释放特性以及磷矿粉的结构与成键变化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磷矿粉与促释材料在最优配比下的生物肥效。结果表明:随着促释材料添加量的提高,水溶性磷的释放也呈现增加趋势,当天然腐殖质材料和HNO3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分别与低品位磷矿粉混合的质量比为20:80时,5次水溶性磷释放总量分别为对照处理的1.54倍和1.72倍。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腐殖质材料或HNO3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混合低品位磷矿粉经过5次浸提后,P2O5和Ca(PO3)2对应的特征衍射峰出现显著下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腐殖质材料或HNO3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混合低品位磷矿粉经过5次浸提后,可明显看到位于966 cm-1处PO43-对称伸缩振动v1吸收峰消失,同时位于1 127、673和612 cm-1处PO43-非对称伸缩振动v3吸收峰、H2PO4-相关吸收峰和HPO42-相关吸收峰强度均显著下降。盆栽试验进一步表明,天然腐殖质材料或HNO3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作为一种优质有机物料按照6 g?kg-1或9 g?kg-1的施用量同时与低品位磷矿粉按照20:80的质量比混合后可显著提升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同时可快速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天然腐殖质材料按9 g?kg-1的施用量同时与低品位磷矿粉按20:80的质量比混合,在播种后第14、30、60天土壤有效磷分别较对照处理增加了29.86%、29.47%、36.48%,土壤有机质分别较CK增加34.16%、8.05%、47.40%。HNO3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按9 g?kg-1的施用量同时与低品位磷矿粉按20:80的质量比混合,在播种后第14、30、60天土壤有效磷分别较CK增加了36.97%、94.44%、34.51%,土壤有机质分别较CK增加27.29%、14.57%、45.41%。天然腐殖质材料或HNO3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呈酸性、高比表面积、腐殖质含量高、活性官能团数量多等特性是提升低品位磷矿粉的水溶性磷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0.
为了研究生态缓冲带对重金属扩散的控制效果,于2020年6—11月在云南省兰坪县兔子山矿段磨面河河岸带构建灌/草套种模式生态缓冲带开展原位试验,研究8种灌-草模式生态缓冲带植被生长状况、植物重金属累积特征、水土流失及重金属扩散特征。结果表明:泥沙是Cd、Pb和As迁移的主要载体。在生态缓冲带植被恢复初期,草本植物盖度超过85%时,提高植被盖度能有效消减污染扩散。11月径流中泥沙、Cd、Pb和As平均浓度较7月分别降低58%、46%、41%和40%。灌/草套种模式水土流失量和重金属流出量较草本植物单作模式更低。PCA分析表明,8种模式中黑麦草/杜鹃模式水土流失和Cd、Pb、As流出得分最低。研究表明,灌/草套种模式生态缓冲带能有效减少采矿废弃地重金属扩散,推荐采用黑麦草/杜鹃套种模式生态缓冲带作为Pb-Zn矿采矿废弃地沟渠河岸带污染物消减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