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2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选取 190日龄的产蛋黑凤鸡 135只 ,随机分成 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 ,其余 4组分别以 0 .5 %和 0 .3%的小肽制剂添加量替代基础日粮中 30 %或 5 0 %的鱼粉量。结果表明 ,添加量为 0 .5 %的小肽制剂替代基础日粮中 30 %的鱼粉量的试验 1组黑凤鸡的采食量、产蛋性能蛋的品质、饲料利用率均较高 ;小肽添加量为 0 .5 %的试验 1组和 2组黑凤鸡血清BUN水平分别比对照组低 33.33% (P >0 .0 5 )和 7.84 % (P >0 .0 5 ) ,TP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 14 .2 4 % (P <0 .0 5 )和 5 .2 2 % (P >0 .0 5 ) ,有利于提高黑凤鸡的生产性能和机体合成蛋白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SBOS对绵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SBOS的添加水平分别为基础日粮的0,0.4%,0.8%,1.2%,1.6%和2.0%等6个水平,即1个对照组(0水平组)5个试验组,每个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24 h,日粮中添加SBOS可以增加瘤胃液NH3-N、丙酸及总VFA、MCP浓度,提高培养底物NDF降解率,降低瘤胃液pH值、乙/丙比值,对瘤胃产气量、瘤胃液乙酸、丁酸浓度影响不显著。应用综合评定指标(MFAEI)对产气量、pH、MCP浓度、总VFA浓度、NH3-N浓度和NDF含量进行综合评定,得出添加量为1.2%的SBOS更有利于调控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3.
环境因素与鹿茸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鹿的产茸性能及鹿茸产量必然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由于人类能不同程度地改变自然条件对鹿茸生产的影响,因此,在诸多的外界环境条件中,人为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鹿茸生产。 1 自然因素 1.1 地理条件与水热因子 水热因子即温、湿度条件的变化主要受地理条件诸如经纬度、海拔高度及地形地势与坡向的影响。不同纬度的地区,其气温、光照、降水量各不相同,纬度越低,温度越高,湿度(降水量)越大,鹿脱角盘的时间也相应提早。Watson等通过17年的观察,发现不管在什么  相似文献   
14.
腐植酸钠为腐植酸的钠盐,天然腐植酸是由植物残体经微生物一系列分解合成而形成的高分子有机酸,广泛分布于土壤、河泥、海洋沉淀物、泥炭、褐煤和风化煤中,呈弱酸性,pH值3-4,难溶于水。  相似文献   
15.
李婉  张爱忠  姜宁  韩玉静 《饲料工业》2006,27(22):55-57
随着营养免疫学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营养物质对免疫功能影响的重要性。一个受损的免疫系统将会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从而降低动物的生产效率。有关疾病对动物生产性能影响的机制表明.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是增强动物的免疫功能、抵抗疾病的重要措施.如果掌握了营养与免疫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就可以从营养的角度来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6.
鹿茸是养鹿生产的主要产品,每年脱换一次,头茬茸主要收获二杈茸(梅花鹿,每年6月下旬)和四杈茸(马鹿,每年5月底6月初),收获头茬茸后,于8月25日前可收获再生茸。如果头茬茸收获过晚或技术不得当,就不能生长再生茸。提高头茬茸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养殖场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提高再生茸的产量也可为鹿场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影响鹿茸生长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营养、环境、管理等方面,其中营养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低聚糖在养猪生产中的效果及影响使用效果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家蝇幼虫制品对黄羽肉仔鸡营养物质可利用率、肠道菌群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 1日龄的黄羽肉仔鸡 252只,随机分成 7组,每组 3个重复,每个重复 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余 6组饲喂分别用 0.2%、0.5%的家蝇幼虫肽,0.2%、0.5%的家蝇幼虫酶解物,0.2%、0.5%的脱脂家蝇幼虫粉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鱼粉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1)添加家蝇幼虫肽有提高干物质、粗蛋白质和能量的可利用率的趋势(P>0.05),且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而提高;添加 0.5%的家蝇幼虫肽可显著提高粗脂肪、钙、磷和粗灰分的可利用率(P<0.05)。2)添加家蝇幼虫肽可显著提高试验第2周和第4周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显著降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P<0.05)。3)添加家蝇幼虫肽可显著降低试验第 2周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和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且以0.5%的家蝇幼虫肽组效果最优。在饲粮中添加不同家蝇幼虫制品均能显著降低黄羽肉仔鸡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由此得出,家蝇幼虫肽具有改善黄羽肉仔鸡肠道菌群、提高营养物质可利用率的作用,且以 0.5%的添加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家蝇抗菌肽(Cec Md)衍生肽——单体肽和串联肽对羔羊盲肠组织、黏膜形态以及腹泻频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7日龄小尾寒羊与澳洲白羊杂交一代公羔羊48只,根据体重相近原则平均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羔羊),分别饲喂基础日粮(空白组)、基础日粮+300 mg/kg单体肽(单体肽组)、基础日粮+300 mg/kg串联肽(串联肽组)和基础日粮+300 mg/kg金霉素(抗生素组),试验期28 d,每天记录各组羔羊腹泻状况,于羔羊14,21,28,35日龄时在每个重复中随机选择1只羔羊屠宰,取盲肠组织样品用组织学技术研究盲肠组织及黏膜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单体肽组能显著提高盲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在14,21,35日龄显著增大绒毛表面积(P0.05),21日龄和35日龄单体肽组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串联肽组(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空白组相比,串联肽组和单体肽组降低了盲肠绒毛的损伤程度;除7~14日龄串联肽组外,试验组羔羊腹泻频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串联肽组、单体肽组羔羊腹泻频率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单体肽和串联肽均能有效改善羔羊盲肠肠道发育状况,能够部分替代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尿素缓释剂、过瘤胃蛋氨酸、大蒜素复合型饲料添加剂对奶牛氮和磷消化利用的影响,试验选择24头身体健康且体况相近的泌乳中后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不添加复合型饲料添加剂)、A组(复合型饲料添加剂添加量为0. 20%)、B组(复合型饲料添加剂添加量为0. 41%)、C组(复合型饲料添加剂添加量为0. 82%),每组6个重复,正试期为30 d,分别测定奶牛干物质、氮和磷表观消化率,粪干物质中氮和磷排泄率,血清总蛋白、尿素氮、磷含量。结果表明:饲喂第30天时A、B、C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氮、磷消化率高于对照组,而氮、磷排泄率均低于对照组;第30天时试验组血清中总蛋白、尿素氮、磷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该复合型饲料添加剂能有效提高奶牛对饲料中氮、磷的利用率,减少氮、磷随粪便的排出量,减少排泄污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