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 毫秒
71.
为了调查新疆部分牧场自然放牧牦牛感染双芽巴贝斯虫及蠕虫的种类、感染率和危害,采用病原学常规方法和免疫学方法 (间接ELISA试剂盒),对巴音布鲁克和104团三分场的210头牦牛进行了双芽巴贝斯虫病及蠕虫感染流行情况的调查。结果:巴音布鲁克地区牦牛双芽巴贝斯虫的阳性率为18.68%(17/91),而蠕虫感染率为46.15%(42/91);乌市104团三分牧场牦牛双芽巴贝斯虫的阳性率为19.33%(23/119),而其蠕虫感染率为81.51%(97/119)。结果说明在被检样品来源区的牛类动物均感染双芽巴贝斯虫和蠕虫,应该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72.
用纯化的特异性重组抗原NcSRS2和TgSAG2作为包被抗原,经rELISA方法和商品化试剂盒,对采自新疆部分山区牦牛血清样品分别进行了新孢子虫和弓形虫抗体检测.rELISA检测结果显示,新孢子虫阳性率为5.4%(16/192),弓形虫阳性率为1.7%(5/192),与IDEXX公司新孢子虫试剂盒和北京永辉公司试剂盒符合率分别为98.9%、100%,未发现交叉感染的样品.表明建立的rELISA方法特异性好、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73.
为建立牛巴贝斯虫(B.bovis)的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B.bovis的18S r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建立检测B.bovis的实时荧光PCR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实时荧光PCR对靶基因的最低检测值为1.31×101 copies/μL,比常规PCR的敏感性高1 000倍;而且与牛的其他血液原虫无交叉反应;组内及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在23份被检样品中,实时荧光PCR和常规PCR的检出率分别为52.17%和30.43%.该检测方法的建立为B.bovis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杀菌剂双炔酰菌胺在马铃薯上施用后的残留动态并以此制定其合理的使用方法。[方法]在吉林和南京同时进行了残留动态试验,利用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结果]双炔酰菌胺在马铃薯植株中半衰期为4.5~7.5d,在土壤中半衰期为7.8~11.7d;试验条件下,双炔酰菌胺在最后1次施药后间隔3、7、14d均未在马铃薯中检出残留量。[结论]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在马铃薯上合理使用方法为:以75~150ga.i./hm^2喷施3次,安全间隔期3d;双炔酰菌胺在马铃薯中最高残留限量推荐值为0.01mg/kg。  相似文献   
75.
为了评价双炔酰菌胺在荔枝上的残留动态并建立合理使用技术,在南宁、海口两地同时进行了双炔酰菌胺在荔枝上的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双炔酰菌胺在荔枝果实(全果)中的半衰期为6.2~7.3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6~10.1d;双炔酰菌胺在荔枝全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未检出~0.055 mg·kg-1,果肉中的最终残留量为未检出...  相似文献   
76.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大蒜中211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方法]大蒜经微波使酶失活后,用乙腈和水溶液匀质提取,PSA和C18固相萃取柱净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结果]各农药的方法最低检出浓度(LOD)在0.015~0.082mg/kg,大部分农药品种的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低于0.020mg/kg。在加标水平为0.1mg/kg时,相对标准偏差均不超过15%,仅有个别农药回收率低于70%。[结论]该研究为去除含硫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时硫化物的干扰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7.
【目的】剖析红米水稻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的遗传效应,为高营养价值红米杂交稻的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8个红米恢复系为父本,6个不育系为母本,配制48个杂交组合为遗传材料,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及统计方法,分析在不同环境下红米水稻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遗传效应、杂种优势、遗传相关及其与环境互作。【结果】花色苷、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其中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总狭义遗传率高,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低代选择有效;花色苷以显性效应为主,适宜中、高世代选择。这4种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表型、遗传、加性、显性、加性×环境互作和显性×环境互作均呈正向相关,相关系数大;原花青素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小,稳定性好,以此为选择指标可有效提高其他3种成分,减轻工作量,提高育种效率。高温有利红米水稻杂种后代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积累,提高群体杂种优势。此外,提高不育系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有利于培育高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杂交后代;恢复系18Rr174、18Rr175可有效提高后代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且受环境影响小。【结论】采用植物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可有效预测亲本抗氧化...  相似文献   
78.
为了解不同虫态猕猴桃小蠹虫内共生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本研究利用IonS5TMXL测序平台,对幼虫、蛹、新成虫和老成虫4种虫态小蠹虫体内细菌的16S rDNA-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Uparse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操作分类单元聚类,用Mothur法和SSUrRNA数据库注释OTUs序列,分析样本的群落组成;使用Qiime软件计算Shannon,ACE等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以相似度97%为标准进行聚类,得到808个OTUs,注释到14个门,26个纲,48个目,76个科,133个属。各虫态的菌群组成和菌落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但均以变形菌门为其优势菌门,其丰度高达62.97%-98.21%。幼虫和新成虫的细菌群落多样性较低,而蛹和老成虫的则较高。在幼虫和蛹中,未鉴定到属水平的菌群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菌群总数的68.0%与46.3%,立克次体属(Rickettsia)的丰度在两个虫态菌群中分别占17.83%和8.49%;而上述立克次体属在成虫中占绝对优势,其丰度在新成虫和老成虫中分别高达41.38%与48.71%。研究结果可为基于共生关系的猕猴桃小蠹虫的生物防控技术的开发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79.
农药残留检测中不同蔬菜的基质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QuEChERS前处理方法,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GC-MS/MS) 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检测条件下,考察了200种农药在17种蔬菜基质中的基质效应,通过基质效应分析找到了合适的代表性基质用作配制检测过程中的基质匹配标准溶液。结果表明:由于基质干扰成分及农药性质的差异,导致不同蔬菜及农药品种之间的基质效应差异。在GC-MS/MS检测中,供试的150种农药中绝大部分表现为基质增强效应,其中葱、姜和大蒜表现为很强的基质效应,萝卜的基质效应较弱;菠菜、芹菜、豇豆和生菜4种蔬菜对其他蔬菜品种能够起到很好的基质校正效果,可作为代表性基质在日常检测中用于其他蔬菜基质的定量分析。在UPLC-MS/MS检测中,供试的105种农药中大部分表现为基质抑制效应,其中姜、大蒜、葱、芹菜、韭菜和菠菜的基质效应较强,西葫芦的基质效应弱;黄瓜、普通白菜、番茄和生菜4种蔬菜能较好地校正其他蔬菜的基质效应,但与GC-MS/MS相比校正能力稍弱。本研究结果认为代表性蔬菜基质可用于降低基质效应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相似文献   
80.
非极性代谢产物的分离和含量分析是植物代谢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极性代谢产物的分离过程中,样品提取方法对于化合物的分离种类和分离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草地早熟禾品种‘午夜’的叶片为材料,采用甲醇-氯仿提取法将非极性代谢产物从叶片中分离出来,然后再采用酸或碱水解法进行水解和甲酯化反应。经过酸水解后30种化合物被分离出来,采用碱水解的方法后,36种化合物被分离出来。而且采用碱水解后,大部分化合物的分离量显著高于酸水解。这种甲醇-氯仿提取结合碱水解的方法可以作为简单、高效的禾本科植物样品非极性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