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75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46篇
  59篇
综合类   444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88篇
园艺   83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试验旨在研究槲皮素对蛋鸡蛋壳品质的影响。选择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240只29周龄蛋鸡,随机分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2%、0.04%、0.06%槲皮素。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产蛋高峰期试验2组的蛋壳相对重极显著提高(P<0.01);在产蛋后期各试验组的蛋壳厚度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2、3组的蛋壳相对重分别提高0.27%(P<0.05)和0.48%(P<0.01),试验1、2组的鸡蛋破软壳率极显著降低(P<0.01)。②产蛋高峰期各试验组的蛋壳钙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产蛋后期试验2、3组的蛋壳钙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3组蛋壳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③产蛋高峰期和后期各试验组的血清钙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在产蛋高峰期试验2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在产蛋后期试验1组的血清ALP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2、3组的血清羟脯氨酸(Hy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因此,0.04%槲皮素可有效改善产蛋后期蛋壳品质。  相似文献   
922.
高羊茅草坪上不同缓控释氮肥土壤硝态氮残留与淋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缓控释氮肥在高羊茅草坪土壤中硝态氮的运移,通过渗滤池和小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筛选适合高羊茅草坪的环境友好的新型肥料。结果表面:不同种类的缓控释氮肥处理比尿素处理均能减少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淋溶量。而且在0~90 cm土层中,PCU60处理比PCU30和IU处理减少硝态氮含量及降低淋溶效果更明显。综上所述,缓控释氮肥可有效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含量及淋失,是一种环境效益突出、应用前景广泛的新型肥料。  相似文献   
923.
随着我国农业机具设备化的快速发展,营养钵混料成型机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为了优化营养钵混料成型机的结构及滚链的运动参数,应用Inventor实体建模功能对营养钵混料成型机各结构进行了精确的三维参数化特征建模,同时对入料和搅拌等重要部件进行了虚拟装配及装配体干涉检查,确定了核心部件和重要机构的尺寸参数与结构形式,为营养钵混料成型机的设计优化提供了依据。在Inventor的运动仿真模块中,对营养钵混料成型机搅拌辊部分的工作过程进行了运动仿真。从建立的模型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营养钵混料成型机主要结构的连接关系,而Inventor运动仿真结果则直观地显示了营养钵混料成型机的实际工作过程,对营养钵混料成型机的结构设计及装配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24.
以某种型号的汽车冷却水泵为研究对象,观察耐久性试验时汽车水泵的失效现象,发现轴封处密封件因为水封出现干烧现象而损伤.为研究该汽车水泵失效原因,以时均N-S方程作为控制方程,采用SST k-ω双方程湍流模型及均相流空化模型对汽车水泵内空化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高温、高速工况下,叶轮后盖板与机械密封之间出现了压力缺失,产生气体,导致橡胶件处水封流动不充分,发生空化现象.文中通过增加泵壳扰流筋及挡水环,改变叶轮平衡孔位置及平衡孔大小,并将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优化结果表明:改变叶轮和泵壳模型,使得叶轮和密封件之间液体流动更加充分,改善了密封件处的空化性能,消除失效现象.研究成果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5.
依据大安市2000—2009年的降水、蒸发、地下水开采量和地下水埋深等数据资料,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与地下水埋深相关性较大的影响因素,然后利用多变量时间序列CAR模型建立了大安市地下水埋深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模型预测了地下水埋深。结果表明,农业用水量、降水量和蒸发量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46,-0.13,三者对地下水埋深的贡献率分别为:43.09%,27.45%,21.39%,总贡献率达91.93%,是影响地下水埋深的主要因素。CAR模型预测的承压水埋深和潜水埋深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根据预测方案,当降水量减少10%,蒸发量增加9%,农业用水量增加11%时,承压水埋深将达到8.70 m,潜水埋深将达到4.55 m。干旱时期应适当减少农业开采量,增加地表水灌溉,减小土壤沙漠化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926.
探究不同水分(75.65%和71.39%)下,添加剂(蔗糖添加量:20 g·kg-1和甲酸添加量:6 mL·kg-1)对袋贮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的发酵品质、养分及硝基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蔗糖或甲酸,灰绿藜青贮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乳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乙酸、氨态氮含量和pH极显著降低(P<0.01)。晾晒使灰绿藜青贮干物质含量、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灰分和pH升高;同时降低青贮中的硝酸盐、氨态氮和乙酸含量。添加蔗糖或甲酸和晾晒对灰绿藜青贮中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干物质回收率无显著影响。添加蔗糖或甲酸能改善灰绿藜青贮发酵品质尤其是晾晒后青贮。  相似文献   
927.
中国大麦供需平衡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FAO统计数据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运用食物供需平衡表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用途的大麦在中国的生产、消费和贸易状况。结果显示:中国大麦供给由国内生产和进口构成,且生产量和进口量相当,大麦进口依存度高;大麦消费以啤酒大麦为主,食用、饲用大麦消费数量相对较小;中国大麦贸易以进口为主,进口量对国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和国内啤酒大麦需求量反应敏感,贸易环境和政策对大麦进口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28.
锥栗种仁发育期叶片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芒仔’锥栗为试材,对其种仁发育期营养枝叶片、结果枝叶片及果实(种仁、刺苞、果皮 + 种皮)中N、P、K、Ca、Mg、Mn、Fe、Zn、Cu 矿质元素含量及果实不同组织质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坚果从幼胚发生期至成熟期为种仁发育的关键时期,坚果、种仁和淀粉干质量较前期都有显著增长,分别增加了6.14 g(92.4%)、4.97 g(99.43%)及3.82 g(99.92%)。在种仁发育期,营养枝及结果枝叶片中Cu 含量呈显著下降变化,P、Zn 含量波动上升;果实刺苞中Ca、Fe、Cu 含量显著下降,Zn 含量上升后下降,其余元素变化甚微;果皮 + 种皮中N、P、K、Mg、Cu 含量前期变化甚微,后期显著下降,Ca、Zn 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种仁中N、P、K、Ca、Mg、Mn、Fe、Zn、Cu 含量均呈降低变化,种仁中各元素总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在采收前1 周Ca、Mg、Mn、Fe、Cu 总量呈明显降低。种仁内淀粉总量与结果枝叶片及营养枝叶片中Cu 含量,刺苞中Cu 含量,果皮 + 种皮中K、Mn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刺苞中Fe 含量,果皮 + 种皮中P、Mg、Cu 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种仁中的N、P、K、Mg、Mn、Fe、Zn、Cu 总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29.
不同施肥措施对球茎茴香产量、品质及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填闲作物、施用秸秆、单施有机肥以及优化施肥等不同措施对球茎茴香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使球茎茴香增产1.00%~7.65%,氮素吸收增加4.62%~26.7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果实硝酸盐含量呈增加趋势,以常规施肥最高;种植填闲作物、施用秸秆及优化施肥处理的球茎茴香VC含量相对较高,可溶性糖以单施有机肥处理为最高,各处理中硝态氮主要集中在0~40 cm内,未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930.
以全优527为材料,测定6种不同种植基本苗数的产量和主要产量性状,研究机插双晚杂交稻的最适插植基本苗数。结果表明,当基本苗数在83.25万株/hm^2以下时,产量随基本苗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超过此值,产量增加不明显。双晚机插杂交稻的种植基本苗数以83.2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