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6篇
  15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酒棉23号在甘肃省植棉区种植生育期为135 d,植株筒形,株高73.4 cm,Ⅱ式果枝,单株结铃7.9个,铃重5.7 g,衣分43.7%,籽指11.0 g,霜前花率92.8%,耐枯萎病,高抗黄萎病;2019―2020年甘肃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中,酒棉23号平均每666.7 m2籽棉产量为359.3 kg,每666.7 m2皮棉产量为160.8 kg。介绍了酒棉23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2.
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探究退耕还林还草背景下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对准确评估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和2018年黄土高原县域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构建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生态修复工程"退耕还林还草",阐明退耕对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8年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高于2000年,系统的可持续性在逐步增强;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由自然资源供给为主导,转变到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阶段。2)2000-2010、2010-2018年间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增长率分别达到31.03%和28.81%,因此,2000-2010年间是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大幅提升阶段。3)退耕背景下虽然耕地大幅减少(-33.48%),但平均海拔和坡度也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20.3 m和0.88°),土壤侵蚀模数由16.14 t/(hm2·a)降至9.34 t/(hm2·a),产水量和粮食生产潜力则年均增长5.09 mm/(km2·a)、53.75 kg/hm2。4)退耕背景下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显著提升,工程的实施对六个分区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都呈正向的促进作用;其中,土石山区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指数由0.14增长至0.17,其受退耕的影响最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生态脆弱地区实行退耕,虽减少了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但通过改变其空间分布格局,对耕地质量、耕地平均海拔和高度均产生影响,由此使得土壤侵蚀模数下降、水源涵养能力提高,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整体而言,退耕还林还草提升了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安全对粮食安全存在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3.
为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的双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登录的PCV2和弓形虫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并对反应体系及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对单一PCR检测条件进行摸索,确定其最佳检测条件和灵敏性;进而建立两种病原的双重PCR检测方法,通过对退火温度、灵敏性和特异性进行测试,最终确定该方法的反应体系及条件。结果显示:双重PCR方法对PCV2和弓形虫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78.16和29.19 μg/mL;对伪狂犬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瘟病毒(CSFV)等均无扩增,特异性良好。利用该方法对来自川渝地区部分猪场的63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与单一PCR检测结果进行比对,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100%。以上结果说明,本试验建立的双重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可靠、方便经济,可用于PCV2和弓形虫的实验室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4.
本文研究了甲奈威、灭多威、异丙威、抗蚜威、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涕灭威(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在苹果上的残留量,建立了使用液质联用仪同时检测的方法,样品提取液中加入无水MgSO4,NaCl,柠檬酸钠后振摇离心,上清液中加入无水MgSO4和PSA,继续振摇离心,上清液过膜上机检测,大大降低了干扰,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95.
【目的】通过研究毛竹林带状采伐对其竹林恢复的影响,阐明不同处理样地内生物量分配差异,揭示林分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年生产力动态变化,以期为评估伐后林分质量恢复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8 m带宽采伐样地(SC)及其保留样地(RB)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经营毛竹林为对照(CK),调查伐后5年不同处理样地毛竹各组分生产力及生物量积累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不同处理样地毛竹各组分生产力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1)不同处理样地毛竹各组分生产力在发笋大年均表现为竹秆>竹蔸>竹根>竹枝>竹叶,在发笋小年表现为竹根>竹蔸>竹秆>竹叶>竹枝。2)伐后第1年SC的毛竹各组分生产力与RB和CK无显著差异;伐后3年CK的竹枝生产力显著高于SC和RB(P<0.05);伐后5年RB的竹根生产力显著高于SC和CK,但竹蔸生产力显著低于SC和CK(P<0.05),SC地上生物量积累量(73 357.74 kg·hm-2)达到CK(63 728.99 kg·hm-2)水平。3)相关性分析发现,3种处理样地中新竹...  相似文献   
196.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棉花主产区,棉花年播种面积7.3万hm~2左右,单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进一步提升该区棉花生产水平,优化品质,增加效益,2004-2008年我们积极开展了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5年累计在敦煌、瓜州、金塔三县(市)示范棉花超高  相似文献   
197.
【目的】研究带状采伐毛竹林中氮、磷、钾养分变化特征,为伐后竹林的养分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 m带宽采伐样地(SC)及其保留样地(RB)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经营毛竹林(CK)为对照,调查伐后5年内不同处理样地毛竹生物量、林下灌草生物量、凋落物产量及各组分相应的养分含量,量化养分流通量,计算不同处理样地的养分循环系数,比较不同处理样地的养分流动及循环特征的差异。【结果】(1)伐后第1年,不同处理样地内毛竹氮、磷、钾的留存量无显著差异;采伐样地中氮、磷的归还量减少;(2)伐后3年,保留样地中氮、磷、钾的留存量小于采伐样地和对照样地;采伐样地和保留样地中氮的归还量显著低于对照样地。(3)伐后5年,保留样地中氮的留存量小于采伐样地和对照样地;采伐样地中氮、磷、钾的归还量、养分贮量均与对照样地无显著差异;(4)带状采伐显著增加了氮、磷的利用系数(P <0.05),随着样地的恢复各养分的利用系数逐渐下降,与对照无差异;采伐对氮、磷、钾的循环系数无显著影响。【结论】伐后5年氮、磷、钾养分贮量达到伐前和现期对照样地水平,从养分循环的角度证明伐后5年带状采伐样地能够恢复到对照样地水平。保留...  相似文献   
198.
宠物临床对犬血液肿瘤疾病的诊断主要基于病理组织学技术,目前在及时确诊方面仍有待完善。为探索系统、可靠和快速的犬血液肿瘤诊断方法,本试验拟对临床21例犬血液肿瘤疑似病例,通过血常规检查、血涂片分类计数、影像学检查、骨髓穿刺和骨髓液涂片技术综合应用以确诊肿瘤性质。结果显示,21例疑似病例被诊断为18例造血系统肿瘤和3例非造血系统肿瘤。18例造血系统肿瘤分别为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6例淋巴瘤,2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和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3例非造血系统肿瘤均为肥大细胞瘤的骨髓转移,即肥大细胞白血病(MCL)。结果表明,临床采用血常规检查和血涂片分类计数可鉴定血液肿瘤患犬的细胞形态学异常,继之适应性应用骨髓细胞学技术辅助检查可确诊肿瘤的性质。因此,骨髓细胞学对犬血液肿瘤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99.
沈跃  肖鑫桦  刘慧  张璇 《农业机械学报》2023,54(11):20-28,48
针对果园环境中GNSS定位信号易丢失和传统SLAM算法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LiDAR/IMU紧耦合框架的全局无偏状态估计果园机器人定位与建图方法。LiDAR/IMU紧耦合框架基于因子图进行多源约束的IMU里程计构建,实时输出高频位姿信息,IMU里程计因子和预积分因子优化LiDAR里程计并提供位姿先验约束IMU零偏。引入局部点云地图参与特征点云粗匹配和非特征点云递进式匹配进一步稠密化源点云,改善LiDAR里程计的性能。融合GPS信号与LiDAR/IMU紧耦合框架的地图构建,能够得到准确且高频连续的位姿信息,提高点云地图的复用率。在果园和苗木等场景验证了该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LIO-SAM等算法相比,定位精度维持在0.05 m左右,均方根误差为0.016 2 m。本文算法使机器人具有更高的精度、实时性和鲁棒性,有效降低了系统累积误差,保证了所构建地图的全局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