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5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2篇
  23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441.
张敏  梅凯  张睿  羌金凤  孙国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199-5200,5202
[目的]研究由美人蕉(Canna indic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组成的组合植物型人工浮岛对生活污水在动态条件下的净化效果。[方法]总氮(TN)含量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TP)含量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Cr)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pH值采用PHS-3C精密pH计测定。[结果]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1 d时,进水不稀释情况下,系统对CODCr、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59.8%、46.4%、86.3%;在进水稀释1倍情况下,系统对CODCr、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8.0%、71.0%、90.8%。[结论]由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人工浮岛的净化效果得到提高,组合植物型人工浮岛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2.
在分析国外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现状和我国的发展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我国设施农业装备技术水平较低,突出表现在设施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设施栽培装备技术缺乏,设施环境调控能力差。进一步提出我国设施农业装备技术发展重点:设施农业生产关键环节装备技术,设施环境调控自动化装备技术,精准生产装备技术,设施栽培介质消毒装备技术,设施植物生理生态信息获取技术装备。  相似文献   
443.
分析了科技查新委托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探讨了科技查新委托网络化管理的现状,着重阐述了科技查新网络化平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44.
辽宁省水稻中晚熟种植区域品种类型选择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2007年中晚熟水稻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为分析材料,分析了不同试验点产量水平、不同产量水平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差异,不同试验点高产品种产量及产量结构差异。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高产品种对各生态区水稻产量有重要影响,在不同生态区水稻增产途径有一定的差异,辽阳、鞍山、海城、沈阳农大试区更适宜种植穗数、穗粒兼顾型高产品种,大石桥、辽宁省盐碱地所、西海试区更适宜种植穗数型高产品种,辽宁省稻作所试区更适宜种植穗重型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445.
以辽宁地区籼粳交后代品系为研究对象,测定亚种特征程氏指数及维管束性状,并调查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经济性状指标,分析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按程氏指数划分越偏粳型的株系,越倾向于有较高的结实率;越偏籼型的株系,越倾向于有较长的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而维管束数目越多,越可能有较高的穗粒数。  相似文献   
446.
为了明确吡虫啉对白蚁的持效性,研究了室内与野外模拟施工条件下降解半衰期。室内研究发现,在壤土中,吡虫啉初设浓度分别为20、50mg/kg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57.5、198.0d;在砂壤土中,吡虫啉初设浓度分别为20、50mg/kg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87.3、433.1d。同一初设浓度下,吡虫啉在壤土中比在砂壤土中降解得快。在同一种质地土壤中,浓度高者其降解半衰期相应变长。在野外试验中,初设浓度分别为0.05%、0.1%、0.15%,在0~5cm层土壤中吡虫啉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23.8、130.8和133.4d:在5~10cm层分别为216.6、210.0和216.6d。这与建筑物预防15年的要求差距相差甚远。建议实际施工中要注意跟踪补施。  相似文献   
447.
秸秆覆盖对旱地冬小麦灌浆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下冬小麦籽粒灌浆的动态及产量变化,在渭北旱塬设置秸秆覆盖量9000 kg/hm2(SM9)6、000 kg/hm2(SM6)3、000 kg/hm2(SM3)及无覆盖(CK)4个处理进行旱地冬小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浆渐增期,不同处理的灌浆速率表现为:CKSM3SM6SM9;速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大小为:SM3SM6CKSM9。SM9灌浆持续时间长,较CK多6 d,SM6、SM3与CK灌浆持续时间近乎一致。在灌浆速增期和缓增期,覆盖处理的灌浆贡献率均大于CK,在渐增期则均小于CK。相对于CK而言,覆盖一年后3 000 kg/hm2处理提高了冬小麦产量,较CK显著增产5.9%,且速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48.
东方百合转基因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东方百合‘索邦'(Lilium Oriental‘Sorbonne')鳞片为外植体获得试管苗,取试管苗鳞片为材料研究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培养基、pH值、蔗糖和抗生素等因素对百合试管苗鳞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建立了东方百合转基因受体系统。结果表明,东方百合试管苗鳞片适宜的再生系统为MS+0.2mg/L6-BA+0.5mg/L2,4-D+20g/L的蔗糖,pH5.8,预培养2d。在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中发现,头孢霉素(Cef)在400mg/L浓度以下对百合试管苗鳞片不定芽分化没有明显影响,但是随着卡那霉素(Km)浓度的升高,不定芽的诱导频率明显降低。本实验还研究了卡那霉素(Km)对试管苗鳞茎生根能力的影响,发现Km在100mg/L以上时能够有效抑制试管苗生根。因此,可以通过在转基因植株的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Km,来初步检测转基因植株的真伪。  相似文献   
449.
为了探究关中中部地区冬小麦的最佳播期和播量,为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5—2016年在关中中部灌区以‘西农509’为供试材料,采用两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试验设计,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西农509’目标产量为8250~9750 kg/hm~2时,适宜播期10月12—18日,适宜播种量125.3~154.0 kg/hm~2,播期与播量互作效应最佳处理的播期为10月12日、播种量为136.8 kg/hm~2,产量可达最高9265.5 kg/hm~2。不同播期播量对‘西农509’品质也有较大的影响,早播且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稳定时间和硬度。  相似文献   
450.
宽幅带状旋播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用关中灌区2种主推新机型与传统条播机进行播种后,比较小麦农艺和产量性状及其对籽粒品质的效应,筛选适宜关中麦区的高产播种方式。【方法】2013-2014年在关中中部的武功县,采用2BMG-4/6宽幅带状旋播机、2BJK-6型宽幅精量播种机和2BX-6普通条播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并在泾阳县、扶风县、凤翔县和临潼区进行示范试验,测定不同播种方式下越冬期和拔节期群体数量和个体质量、产量及其结构、籽粒品质等指标,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播种方式下宽幅播种的基本苗和越冬总茎数均低于普通条播;宽幅播种的春季最高总茎数较对照提高3.0%~15.2%;拔节期宽幅播种的株高、单株Ⅰ级分蘖、Ⅱ级分蘖、单株次生根分别较对照增加3.9%~5.2%,2.8%~22.2%,22.7%~45.5%,1.3%~12.5%。2BMG-4/6在各点均显著增产,增产幅度在5.0%~15.0%;2BJK-6在武功和扶风较对照分别减产9.2%和5.4%,在凤翔和泾阳分别增产10.4%和8.6%。从产量结构看,宽幅播种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分别较对照增加0.7%~16.3%和1.6%~8.6%;2BJK-6处理成穗数在泾阳和凤翔分别较对照增加6.1%,在武功、扶风和临潼分别较对照降低5.2%,5.2%和5.6%;2BMG-4/6处理成穗数在凤翔较对照显著增加,在其他各点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宽幅播种的功能叶净光合速率较对照提高7.7%~49.1%;籽粒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吸水率差异不显著;面团稳定时间较对照增加22.9%~38.9%,面团拉伸面积较对照增加3.7%~13.9%,面团延展性较对照增加0.4%~2.9%。【结论】宽幅带状旋播可以显著提高返青期后个体质量和产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面团的稳定时间和拉伸特性,对产量的效应与品种类型、地力水平高低、相应栽培管理技术的实施质量有关,也与机型本身设计与小麦生长的农艺要求协调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