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林业   17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4 毫秒
41.
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采用甲醇溶剂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外果皮进行提取,并用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cucumerinum,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vasinfectum等15种病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干样100 g.L-1时,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黄瓜菌核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辣椒疫病菌等4种病菌的抑制率为100%,除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外,对其余的10种病菌抑制率都在69%以上。对其中6种供试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测定试验表明: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好(半数效应质量浓度为29.8 g.L-1),其次为番茄灰霉病菌(半数效应质量浓度为31.1 g.L-1),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作用最差(半数效应质量浓度为46.2 g.L-1)。利用山核桃外果皮开发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2.
喜树叶提取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喜树叶乙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茼(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杆茼(Bacillus subtilis)、八叠球菌(Sarcina ventriculi)、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木霉(Trichoderma virid)和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喜树叶乙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对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好;喜树叶乙醇提取物对3种霉菌都有抑茼效果,水提物对霉菌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3.
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rDNA中ITS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研究利用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分析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rDNA中的ITS区。ITS区界于rDNA的18S和28S基因之间,并被5.8S基因分为ITS1和ITS2两个区。5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rDNA的ITS区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松材线虫不同来源株系中,来自中国和日本的株系的酶切图谱一致,与来自加拿大的株系有着微小差别。对南京和日本的松材线虫及富阳的拟松材线虫株系ITS1区的序列分析显示在ITS1的280bp中,南京和日本的松材线虫株系之间,同源性高达99.7%,而来自富阳的拟松材线虫与南京和日本的松材线虫ITS1区序列的同源性相对较低,分别为90%和89.6%。  相似文献   
44.
松墨天牛寄生白僵菌的优良菌株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1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菌株的生长、产孢能力、抗逆性等生物学性状以及对松墨天牛(M.alternatus)4龄幼虫的毒力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综合各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对天牛幼虫的毒力指标,最终得出防治松墨天牛幼虫最优良菌株是来自浙江象山的Bxs和来自江苏的B5菌株,其中Bxs在生长指标上略占优势,B在抗性指标上略占优势。  相似文献   
45.
微生物农药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针对国内外微生物农药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微胶囊技术应用于微生物农药中的意义及微生物农药微胶囊化的控制释放作用的特点,阐述了界面聚合法和凝聚相分离法是微生物微胶囊制备的主要方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表1参11  相似文献   
46.
苏云金杆菌微胶囊剂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的品体蛋白是主要的杀虫成分,抗紫外照射能力差.造成野外防治过程中易失活、防效不稳定、残效期短,为改良Bt剂型,探讨了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囊壁材料的复凝聚相分离法制备Bt做胶囊剂的加工工艺,并用平板活菌计数法对得到的Bt做胶囊剂进行了抗紫外能力分析及用毒力测定法比较微胶囊前后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经过紫外2h的照射,原Bt菌液平饭活菌计数成活率只有11.4%,微胶囊化后的Bt菌液成活率高达78%;相应地,原Bt菌液已基本丧失杀虫活性,而微胶囊化后的Bt菌液对小菜蛾致死率仍达66.7%,比原菌液抗紫外能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4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