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综合类   56篇
畜牧兽医   16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奶牛乳房炎(mastitis)是奶牛的一种常见多发病,是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无抗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于中药具有抗菌、消炎、低毒、无残留或低残留等特点,用中药治疗乳房炎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为此,试验筛选了几种中草药提取物,以不同的组方研制出了乳源康系列药物,为了验证其效果,对这几种药物进行了体外抑菌效果比较,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2.
通过观察五氯柳胺混悬液在一系列剧烈条件下的稳定性,确定五氯柳胺混悬液的降解途径,为样品的包装和储存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其在使用期间的稳定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五氯柳胺混悬液在强酸、强碱、氧化、光照和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对五氯柳胺混悬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氯柳胺混悬液在0.5mol/L的NaOH溶液中放置48h含量降解约75.69%,在0.5mol/L的HCl溶液中放置48h含量降解约0.43%,在100mL/L的H2O2溶液中放置48h含量降解约0.53%,在90℃条件中放置48h含量降解约0.31%,在4 500lx±500lx光照中放置72h含量降解约4.33%。结果显示,五氯柳胺混悬液在0.5mol/L的NaOH溶液和4 500lx±500lx强光条件中不稳定,而在100mL/L的H2O2溶液、0.5mol/L的HCl溶液和90℃高温中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23.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热病毒(Camne Distemper ⅥruS,CDV)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动物感染CDV后,发病率高,死亡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24.
志贺菌是引起腹泻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志贺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出现多耐药性和交叉耐药性。耐药机制复杂,通常包括产生灭活酶、作用靶位和膜通透性改变等。耐药基因多位于质粒、染色体或转座子上,易于传播,对志贺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菌痢的控制和新药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5.
本试验旨在观察伊维菌素微乳制剂对动物的过敏性反应。以《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为指导,选用豚鼠及Wistar大鼠为试验动物,采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观察伊维菌素微乳制剂对动物的致敏作用。结果显示伊维菌素微乳制剂对豚鼠和Wistar大鼠的过敏性反应均为阴性。本试验为伊维菌素微乳制剂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6.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鸡组织器官喹烯酮残留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组织中喹烯酮浓度的方法,用于监测鸡组织器官中喹烯酮的残留。方法:采用Prodigy 5μPhenyl-3色谱分析柱,Waters TM486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组织样品用乙酸乙酯、乙腈、正已烷、氯仿等试剂提取处理纯化后进样,在312 nm波长处检测,流速为1.0 mL/min。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脂肪、肾脏和肌肉均为0.005-0.080μ/g;肝脏为0.005-0.500μ/g。方法平均回收率:肌肉为(99.23±2.75)%;脂肪为(105.15±8.65)%;肝脏为(93.55±11.16)%;肾脏为(104.10±9.80)%。精密度考察喹烯酮的日内各组织各浓度的RSD(相对标准差)均小于5.1%,日间测得各组织各浓度的RSD均小于8.5%。本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7.
采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性酯法和混合酸酐法,将伊维菌素(IVM)分别与多聚-L-赖氨酸(PLL)和卵清蛋白(OVA)连接制备人工免疫原5-O-(单)琥珀酰IVM-PLL和包被原5-O-(单)琥珀酰IVM-OVA,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证实人工抗原合成成功.  相似文献   
28.
O/W型药用微乳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O/W型药用微乳形成的基本规律及评价方法,为药用微乳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滴定法绘制拟三元相图,考察不同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对O/W型微乳形成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油相的情况下,不同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不同结构和性质、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温度的变化对微乳的形成均有影响。【结论】恰当的油相和适配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合理搭配,可以使微乳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降低至7.5%,而且一般微乳形成的区域大小与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总量成正比,与油的用量成反比。用三元相图作为选择最佳微乳组方需要结合微乳的稳定性考察来确定微乳的最佳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29.
巴贝斯虫病广泛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于巴贝斯虫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 作者就近年来治疗巴贝斯虫病的药物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常用的较为有效的药物咪唑苯脲对肝功能具有损伤作用,阿托伐醌和阿奇霉素联用可造成寄生虫细胞色素b基因突变,且复发感染和寄生虫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较为严重。对于抗巴贝斯虫的化合物开发主要集中在噻唑和咪唑等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等。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寻找寄生虫中适当的靶基因并进行其颉颃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还有一些试验结果显示部分传统药物对于抗巴贝斯虫有效。  相似文献   
30.
为建立新型兽用蒿甲醚注射液中蒿甲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Hypersil ODS C18色谱柱(5μm,4.6 mm×150 mm),流动相为乙腈-水-四氢呋喃(体积比为62∶37∶1),柱温30℃,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16 nm。测定结果显示,蒿甲醚在该色谱条件下系统适应性好,在质量浓度为100~800μg/m L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302.36x-682.02,R2=0.999 8;总平均回收率为97.58%,RSD为1.58%;对3批样品的蒿甲醚含量进行测定,RSD为1.42%。表明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新型蒿甲醚注射液中蒿甲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