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在牛流行热(BEF)的诊断方面,一些国家的研究者都在积极研究简便、特异、快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对此,我们进行了间接免疫荧光诊断技术的研究,用以检测患畜血清抗体。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Berrimacb病毒(BERV)是牛流行热病毒(BEFV)的相关病毒。它对牛仅表现为亚临床感染,在血清学上与BEPV存在交叉反应。以纯化BERV与Quil A佐剂配成免疫制剂接种奶牛后,取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3.
前言目前用于牛流行热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免疫荧光法(直接法和间接法)、补体结合试验以及中和试验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简便、快速、敏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因此,在医学和兽医学研究领域特别受到广泛的重视。我们在研究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荧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ELISA检查牛流行热病毒抗体的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一些学者用牛流行热含毒血液和含毒血液感染适应 BHK_(21)细胞的病毒液对牛以外的动物进行感染试验的结果表明,牛流行热病毒(BEFV)不能使马、绵羊、山羊、犬、家兔、豚鼠、大鼠、小鼠和鸡胚感染发病。1967年 Van der westhuizen 用1~3日龄乳鼠脑内接种可使之发病并分离到病毒。1969年,Tanaka Y 等对 BEFV 的理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翟中和等  相似文献   
25.
为提高小麦抗全蚀病育种进程,利用菌饼接菌法,检测并分析了46个小麦品种(系)在温室条件下对全蚀病的抗性及其与根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46个小麦品种(系)对全蚀病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烟农23和良星66对全蚀病表现免疫,西藏半野生小麦、川农17和3份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表现高抗。小麦根部的根长、分叉数、根尖数与小麦全蚀病病情严重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438、0.521和0.896;小麦根平均直径与病情严重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6。说明根系越小的小麦品种(系)对全蚀病的抗性越强。  相似文献   
26.
我们对北京协作组于1976年从发生牛流行热的某牧场采集的病牛高热期脱纤血和抗凝血通过牛体3代的冻干血毒进行了牛体复归和传代,以不同代次的血毒对牛进行了毒力测定;对不同品种的牛进行了敏感性比较试验;与国内的穗新毒株进行了交互保护试验;与国外毒株进行了交叉中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