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38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35篇
  42篇
综合类   316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妃子笑”荔枝是我国栽培区域最广的荔枝品种,比较研究不同区域“妃子笑”生长发育特性可为树冠、养分管理和成花着果调控及区域适应性发展等参考,为荔枝品种制订高产和克服“大小年”技术方案提供借鉴。2008—2022年,调查统计华南六省(区)北纬18°32′~28°47′的24县(区)39个示范园“妃子笑”物候期;于始花期调查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省(区)18个果园“妃子笑”结果树枝条、叶片和花穗生长量,并取样分析枝条、叶片、花穗主要养分含量,计算植株不同部位营养需求量。结果表明,主产区“妃子笑”末次秋梢成熟期8月下旬至11月中旬,现“白点”(花穗原基)期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盛花期2月上旬至4月上旬,果实成熟期4月下旬至7月底。3次秋梢生长分别约为35.9、39.5和40.2 d,秋梢老熟至现花穗原基(花诱导)约87 d,花穗与花芽分化期约56 d,果实发育期约需63 d。海南等地区“妃子笑”采果后树冠重回缩修剪至1.5 m高,形成矮化树形,而粤西等地修剪至2~3 m高,塑造高大树形。“妃子笑”结果植株采果后秋梢生长1~3次,树冠表面积的平均枝梢数16条/m2,秋梢...  相似文献   
672.
小麦蓝矮病植原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蓝矮病是中国北方小麦的重要病害。利用植原体特异引物对小麦蓝矮病带病植株总DNA进行巢式-PCR(Nested-PCR)扩增,获得1.2kb的特异性片段,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小麦蓝矮病是一种植原体病害。对具有红矮和蓝矮症状的病株扩增均可扩增出目标片段,说明红矮和蓝矮症状都是由植原体引起。试验为在小麦蓝矮病分子诊断、田间介体带毒检测、寄主范围研究等提供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3.
报道了海南岛3种新记录植物,包括柳叶牛膝Achyranthes longifolia(Makino)Makino,盾叶冷水花Pilea peltata Hance以及西川朴Celtis vandervoetiana Schneid..引用的标本全部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即原华南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674.
‘陇薯13号’是以K299-4为母本,L0202-2为父本杂交,经系统定向选育而成。该品种晚熟,生育期120 d左右。薯形圆,淡黄皮淡黄肉,薯皮有网纹,芽眼浅,大中薯率93%。薯块含干物质21.74%,淀粉含量16.27%,粗蛋白含量2.26%,维生素C含量19.76 mg/100 g,还原糖含量0.37%。‘陇薯13号’块茎产量1 371 kg/667m2左右,适宜在甘肃省半干旱地区及高寒阴湿、二阴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75.
5种农药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研究不同杀虫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及使用技术,筛选有效防治甘蔗螟虫的理想杀虫剂,采用5种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分析各种农药对甘蔗螟害株和螟害节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甘蔗糖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新植蔗还是宿根蔗,与空白对照相比,各药剂处理对甘蔗螟虫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甘蔗糖分和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75 kg/hm2对螟虫的防治效果最好,螟害株防治效果和螟害节防治效果分别为76.59%和87.83%,处理后甘蔗糖分和实测产量也均为最高,分别达15.72%和101382.15 kg/hm2,较对照增加0.64%和7832.40 kg/hm2;3.6%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次之,螟害株防治效果、螟害节防治效果、甘蔗糖分和产量分别为72.34%、84.26%、15.66%和100234.35 kg/hm2,甘蔗糖分和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0.58%和6684.60 kg/hm2。因此,在甘蔗大培土期,使用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75 kg/hm2或3.6%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可有效防治甘蔗螟虫,增产增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76.
[目的]揭示局域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与位点状况之间的关系,即物种多样性如何特异性地依赖于位点条件以及现实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如何影响新的建植。[方法]利用野外田间试验,在不同扰动、不同种子添加方式处理下对12种亚高山草甸植物出苗建植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不同程度的扰动使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形成不同大小、数量和类型的空白位点,创建特定微生境条件,满足了不同物种繁殖体萌发及其幼苗建植的需求,即扰动处理会影响绝大多数物种的种子出苗及幼苗的建植。在演替后期的自然植被区,出苗的10个物种中有7个在中度扰动下出苗及建植成功率最高;而在演替早期的撂荒地有4个物种在无扰动条件下,4个在中度扰动条件下出苗及建植成功率最高。[结论]大多数物种在重度扰动即空白位点最多的处理下没有最高的出苗及建植成功率,种子添加方式也对大多数物种的出苗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77.
红砂幼苗根系形态特征对降水格局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北荒漠生态系统典型植物红砂一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利用塑料遮雨棚,研究了人工模拟不同降水格局下红砂幼苗根系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降水量一定时延长降水间隔时间,红砂幼苗根系各指标均呈增加趋势,总根长、总根体积和根系生物量增加最为显著,分别为39.22%、62.50%和63.20%。(2)降水间隔时间延长至10 d时,降水量增加30%对幼苗根系各指标均有促进作用,且对总根体积和根系生物量的作用尤为突出,使其分别显著增加116.27%和224.40%(P<0.01)。(3)在自然降水条件下延长降水间隔时间,比根长和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幼苗其他指标则无显著变化,说明幼苗对此水分条件的适应能力最强。(4)相关分析表明,不同降水格局条件下,红砂幼苗各形态指标间存在相关关系,但水平各异。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及根系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接近0.5,说明红砂幼苗根系具有较强的形态可塑性。  相似文献   
678.
浅谈甘南高原草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雄  张荣 《草业科学》2010,27(10):182-184
甘南高原天然草地面积约272.27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0.28%。通过对甘南高原环境状况、水域资源、家畜资源和草地资源现状的介绍,了解现阶段甘南高原草地所面临的问题——由于受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和人为不合理的经营利用,导致草原植被长期得不到恢复和更新,使天然草原植被日趋恶化。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期提高人们对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草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79.
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斑地锦入侵后,马铃薯LK99不同生育期形态和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LK99生长、光合特性和色素含量受入侵程度和入侵期协同影响.1/3:1水平入侵对LK99生长和光合特性影响很小;1:1水平下,LK99株高增大,茎粗减小,叶面积变大,根生长减慢,表现徒长趋势,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降低;1:3水平下,LK99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根生长减慢,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色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680.
滴灌春小麦高效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干旱区灰漠土中等肥力条件下,分析了滴施不同肥料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体内的运行方式及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小麦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①小麦滴灌的最佳施肥量为,氮肥234kg/hm2,磷肥108kg/hm2,钾肥61.7 k岁hMh2;最佳施肥方式为,氮肥以75%滴施25%基施,磷肥75%基施25%滴施,钾肥50%基施配合50%滴施.②滴灌小麦全肥区增产效应为26.5%~41.5%,其中,氮肥35.9%,磷肥13.8%,钾肥平均增产效应8.1%0③小麦植株体内各部位氮、磷、钾的含量均随氮、磷、钾肥用量的增加有增高趋势,氮、磷、钾肥用量每增加1kg/hm2,小麦植株体内氮、磷、钾的含量分别提高9.95%,3.09%和11.26%.④壤质土壤滴施的氮肥可以随水移动,被分配到耕层湿润峰的各个部位,磷肥主要集中在0~10cm表层,钾肥移动性好于磷肥,但弱于氮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