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97篇
林业   126篇
农学   94篇
基础科学   115篇
  65篇
综合类   717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351篇
园艺   137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51.
不同高丹草品种发芽期NaCl胁迫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法对高丹草及亲本进行发芽期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种子发芽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5级评分法能够准确评价耐盐性;明确了胚芽长、胚根长、幼苗生物量、发芽率等可作为耐盐性测定指标;耐盐性强的亲本组配的杂交种耐盐性也较强;NaCl溶液耐盐性评价方法简单,结果准确;不同材料耐盐性强弱顺序为冀草1号、S2006、冀草2号、天农2号、冀草3号、S76、HB623B、HG5B、H239B;按不同种分析,高丹草耐盐性最强,苏丹草次之,保持系较差。  相似文献   
952.
低磷胁迫下嫁接对西瓜生长早期磷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葫芦和南瓜为砧木嫁接西瓜,通过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低磷胁迫条件下嫁接对西瓜生长早期磷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嫁接可以提高西瓜生长早期的干物质量、叶面积和株高,同时西瓜嫁接苗的根系指标和光合速率也都优于自根苗。低磷条件下西瓜生长早期嫁接苗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要高于自根苗,且不同砧木表现不同,南瓜砧木要明显优于葫芦砧木。因此,低磷胁迫下嫁接可以提高西瓜生长早期磷素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953.
两种NDVI时间序列数据拟合方法比较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数据拟合目的是降低时序数据的噪声水平,重建高质量的NDVI时序数据,有利于多种参数反演和信息提取。针对国际上普遍应用的两种NDVI时间序列数据拟合方法,即Savitzky-Golay滤波法和非对称性高斯函数拟合法,该文在介绍两种方法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直接比较法和间接比较法在中国对两种拟合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avitzky-Golay滤波法和非对称性高斯函数拟合法的拟合效果总体上一致,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区域差异性,这种区域差异与两种方法的自身特点和中国区域自然条件紧密相关。不同数据拟合方法的比较研究可以弄清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区域适宜性,有助于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研究目的和研究区域选择适宜的NDVI数据拟合方法,减少遥感数据处理中的误差,提高研究精度。  相似文献   
954.
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秸秆颗粒还田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在山东省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不还田(CK)、常规粉碎还田(CCSI)和秸秆颗粒还田(GSI)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冬小麦群体茎蘖数、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和CCSI处理相比,GSI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增加基本苗和分蘖成穗率,显著提高有效穂数13.23%和16.64%。同时,GSI处理显著提高灌浆期叶面积指数、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改善开花后旗叶光合性能,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的转运。与CK和CCSI处理相比,GSI处理的开花后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显著提高19.65%和14.75%,籽粒产量显著提高9.69%和10.71%。相关分析表明,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有效穂数的提高是秸秆颗粒还田增产的主要原因。因此,秸秆颗粒还田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还田方式,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5.
采用大田试验,以不施氮为对照,采用释放期为60 d的包膜控释尿素(30%)与普通尿素(70%)掺混,研究了其不同施用方式(侧施、底施、分层施)对土壤脲酶及春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水平下,底施处理0~40 cm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侧施和CK,尤其是在春玉米抽雄、灌浆期,但底施与分层施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其中0~20 cm土层底施处理脲酶均值高于分层施、侧施和CK,分别为4.03%、55.94%和58.01%;20~40 cm土层底施处理脲酶均值高于分层施、侧施和CK,分别为3.77%、57.07%和67.37%。各处理植株和籽粒全氮含量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底施分层施侧施CK。采用底施处理在抽雄与灌浆期较分层施、侧施和CK叶片净光合速率平均值分别高3.61%、11.42%和33.43%,同时底施还提高了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分层施、侧施、CK相比,采用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底施春玉米产量分别增加0.42%、5.81%、49.23%。采用包膜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底施效果明显且减少成本,是适宜北京地区推广的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956.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基质匹配法检测地下水中多环芳烃的方法。[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提取目标物,采用基质标准进行定量计算。[结果]匹配基质溶剂校正,消除了部分基质效应,目标物在浓度较低时,均表现出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论]检出限(LOD)均低于2.0 ng/L,采用基质匹配法定量限(LOQ)均在10.0-20.0 ng/L,回收率为70.0%~120.0%。  相似文献   
957.
【目的】研究西瓜果实糖积累及与糖代谢相关酶的关系,为揭示西瓜糖积累机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籽瓜品种‘靖远大板’(P1)、西瓜‘04-12’自交系(P2)及其杂交的F1代为材料,测定了西瓜果实整个发育期果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磷酸合成酶(SS)、转化酶(Inv)的活性.【结果】幼果期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都较低,随着果实发育,P1与F1变化趋势相近,变化幅度较小,而P2果实果糖与葡萄糖都是先升高后略有降低,蔗糖含量快速升高成为后期果实中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蔗糖/己糖比值0.71).3个西瓜品系果实中酸性转化酶(AI)与中性转化酶(NI)活性都是早期变化缓慢,后期呈大幅度下降;SS活性变化为先升高后下降;SPS活性变化P2一直升高,P1与F1趋势相近,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只是F1下降幅度较小.【结论】西瓜总糖含量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增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更多的取决于蔗糖含量的增加幅度;高糖西瓜蔗糖的快速积累,与SS、SPS活性的上升和Inv活性的下降有密切关系(P0.05).  相似文献   
958.
该文主要介绍了"十一五"以来,房山区累计治理小流域51条,提高了471km2土地的治理标准,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房山区实现了水源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并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房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效和管理经验进行了概述.下一步工作中,房山区将完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布局,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使各项措施持续发挥效益.提升科技水平,开创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959.
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统计,研究了陕西楼观台青檀的种群年龄结构,编制了种群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及4个生存函数曲线,同时运用谱分析方法,共同揭示青檀的种群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青檀种群低龄级个体较多,Ⅰ龄级和Ⅱ龄级的个体占总数的81.7%,属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前期死亡率较高,后期稳定;死亡率和消失率变化趋于一致,均在Ⅱ、Ⅲ龄级和ⅩⅣ龄级出现死亡高峰;累计死亡率在Ⅲ龄级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危险率在Ⅱ龄级和ⅩⅣ龄级出现高峰。谱分析表明青檀种群的更新过程中还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波动主要发生在Ⅲ龄级、Ⅸ龄级和Ⅺ龄级。  相似文献   
960.
通过对比玉米苗期叶片在田间和室内条件下NSC日变化特征,分析自然条件下光照和温度变化与光合碳同化产物间的关联性,对室外水培条件下玉米苗期根系蔗糖、总可溶性糖和淀粉日变化特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叶片NSC累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特征,不同处理NSC峰值均出现在光照结束阶段;田间光温条件下淀粉和可溶性糖累积浓度均高于室内水培。光温变化对NSC积累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前一时间点的光照与后一时间点的淀粉和可溶性总糖之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R2=0.77;R2=0.90)。根系中可溶性糖浓度呈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淀粉则在141.9~161.9 mg/g DM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