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8篇
  7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就时变网络拓扑图下智能电网中基于优化算法的分布式调度响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原对偶方法将带有约束的智能电网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无约束的优化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求解算法.该算法允许不同发电机之间采用异构常数步长进行更新,同时给出了算法的收敛速度.理论推导表明文中所提出的算法能以线性收敛的速度达到该问题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72.
无人机果树施药旋翼下洗气流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植保无人机悬停果树施药时的旋翼下洗气流场分布对雾滴空间运动和在冠层内部的附着、穿透有重要影响。该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CFD)方法,结合RNGκ–ε湍流模型、多孔介质模型和滑移网格技术,通过构建虚拟果园,对六旋翼植保无人机悬停果树施药时的下洗气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无人机不同悬停高度、不同果树生长阶段和不同自然风速下的气流场分布特征,并进行标记点下洗气流速度测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风速大于3 m/s时,旋翼下洗气流速度已淹没于环境自然风速中,不再满足植保无人机悬停施药作业条件;2)自然风破坏了旋翼下洗气流的中心对称状态,向下风方向出现后扬,且随着自然风速和悬停高度的增大,后扬距离随之增大;3)与无自然风状态比较,果树生长时期对其喷头处速度分布影响不显著,主要受自然风影响,且竖直向下的z向气流占主体地位,对雾滴的对靶运输起主导作用,应将喷头安装于可使雾滴获得较大z向速度的旋翼正下方0.2 m处附近;4)无人机悬停位置沿逆风方向调整后,冠层内部上、中、下层气流平均速度较调整前分别由1.36、0.80、0.81 m/s增大至3.04、2.37、1.63 m/s;上、下层速度分布变异系数分别由74.26%、35.80%降至45.39%和22.70%,中层略有增大,总体利于实现对靶喷雾。试验结果表明,标记点下洗气流速度测量值和模拟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文可为动态环境条件下植保无人机悬停果树施药的对靶喷雾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不同大豆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大豆萌发时耐盐性差异,选取栽培大豆晋大53和野生大豆平南,设置多种NaCl溶液浓度对发芽过程进行胁迫处理,选取胁迫对发芽性状影响最适的差异浓度,对13种大豆材料进行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NaCl溶液浓度200 mmol/L为盐胁迫的最适浓度;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下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降低,而不同大豆材料受胁迫影响差异显著,材料间各指标也具有一定差异。综合来看,在13种大豆材料中,SNSZ177,SNSZ266为耐盐材料;SNWS93,SNWS265为不耐盐材料;其余为中等耐盐材料。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采精员、猪舍温湿度、氨气浓度和光照强度对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以提高猪精液品质。【方法】选取347头(580±48) d的杜洛克公猪,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共2 966条精液测定记录,采精员做好每天公猪的采精记录,猪舍温湿度、氨气浓度和光照强度参数于每天上午09:00进行测定。使用R软件对采精员记录、环境参数和精液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采精员对精液品质具有显著影响(P<0.05),8号采精员采集的精液精子活力最高、精子畸形率最低。(2)猪舍环境温度为22~25℃时,精子活力显著高于18.5~22℃(P<0.05),精子畸形率显著低于18.5~22℃(P<0.05)。(3)相对湿度在70%~77%时精子活力最高、精子畸形率最低,与相对湿度在46%~60%时差异显著(P<0.05),与相对湿度在60%~70%时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湿度在60%~70%时精子活力、精子畸形率和总精子数都处于较高水平。(4)随着氨气浓度降低,精子活力和总精子数呈现上升趋势、精子畸形率呈下降趋势,氨气浓度2~4 ppm与5~7.3 pp...  相似文献   
75.
对沙颍河周口段水质进行检测,包括微生物学检测、叶绿素a测定等,结合理化检测对其水质做出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大闸上游段水质为β中污带,贫营养型;胜利桥段水质为α-中污带,中营养型;地区医院段水质为多污带,属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76.
为了研究在育种群中利用MAS对猪育种中所需选择的5个性状即NBA、BF、FCR、ADG、IMF的经济效益,本研究采用3个不同规模的基础群:母猪分别为100、200、300头,公猪都为10头,利用LE、LD和DR等3种类型标记对5个性状分别进行MAS闭锁繁育选择5个世代,基础群个体间无亲缘关系;估计育种值采用的模型为SBLUP(标准BLUP)模型(以此育种值为对照)、MBLUP混合模型(使用LE和LD标记时)和QBLUP模型(利用DR标记时).由各性状利用MAS获得的额外遗传进展计算MAS带来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利用DR标记获得的经济效益高;3个规模不同育种群利用DR标记进行MAS时,300头母猪群体获得的经济效益最高;尽管利用LE标记比利用LD标记获得更多的额外遗传进展,但还是以利用LD标记获得的经济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77.
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6份大豆品种的种皮色素含量及其与种皮色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皮的花色苷含量、原花青素含量、总黄酮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含量、亮度L值、色度成分a值、色度成分b值和色度C值均在不同种皮色大豆间存在显著差异;大豆种皮花色苷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和总黄酮含量3个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原花青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种皮亮度与花色苷含量、原花青素含量、总黄酮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种皮色度与花色苷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也均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中的前4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95.92%;聚类分析将大豆品种分为4个类型;黑色种皮大豆的花色苷、原花青素、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最高,绿色种皮的花色苷、原花青素、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含量均最低。研究结果可为大豆种皮色素的发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8.
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已从工业领域发展到了农业领域。综合我国棉花非结构化的种植模式以及棉花的特点,概述了图像处理及应用的基本过程,从图像处理的角度重点分析了目标物的识别与定位、导航路径的识别在采棉机器人中的重要性,并总结了图像处理在采棉机器人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及关键技术。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处理技术日益成熟,采棉机器人代替人类劳动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79.
针对背景和杂草干扰下的果树图像冠层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SP特征加权聚类的冠层分割算法。首先,将采集的原始图像由RGB颜色空间转换到HSI颜色空间,计算果树与背景区域在H、S分量上的马氏距离,构造马氏距离相似度矩阵〖WTHX〗M〖WTBX〗;其次,提取图像像素的垂直位置作为空间特征〖WTHX〗P〖WTBZ〗,在HSI空间内的I分量上,利用最大熵算法提取图像的阴影区域,并进行掩膜处理,将获取的阴影区域作为空间特征的加权区域L,从而构造阴影位置加权的空间特征〖WTHX〗L〖WTBX〗P;最后,对获取的M-LP特征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分别进行上背景、下背景、果树冠层、杂草4个类别的K means聚类,最终完成图像分割。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在采集的果树图像上进行了分割试验,结果表明,基于M-LP特征的聚类方法能有效解决重度杂草干扰条件下果树冠层被漏分的问题。采用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3个评价指标对分割结果进行定量评价,选取不同杂草干扰程度(轻微、中等、较强)和时间段(早晨、中午、傍晚)的果树图像,分别以传统K-means和GMM聚类算法作为对比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未经过特征提取的普通聚类分割方法,本文算法对于不同杂草干扰程度和不同拍摄时间段下的果树冠层分割表现出一定的鲁棒性,平均精确率为87.1%,平均召回率为87.7%,平均F1值为87.1%。分割和验证结果表明,在进行有效图像特征提取的基础上,结合少量标注作为先验知识的无监督分割方法可以准确分割出果树冠层区域。  相似文献   
80.
选择在广州地区亚热带气候条件下2岁~6岁的娟姗公牛5头,观察其精液品质(采精量、原精密度、原精活力以及细管精液产量)在全年不同月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娟姗公牛的每次采精量和细管精液产量在气温较高的7~9月份会因为采精频率的减少而增加,10月份会因为周采精频率增加而使每次采精量和细管精液产量有明显减少;娟姗公牛的原精密度在气温适宜的2月份和采精频率较低的8月份会出现两个高峰值;娟姗公牛的原精活力在气温较高的月份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月份气温适宜时原精活力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