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林业   106篇
农学   114篇
基础科学   125篇
  156篇
综合类   643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174篇
园艺   180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1 毫秒
991.
以浦江县黄宅镇古塘村造林作业设计项目为例,使用多旋翼无人机结合低空摄影测量技术,采用差分GPS设备,开展精准造林作业设计工作,通过软、硬件集成,提出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992.
张超  彭晨  冯敏燕  王冉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3):245-250
随着科技改革三十条等政策的落地实施,科研院所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科技人员出访、外国专家来访等活动日益频繁,传统的管理方法及效率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因公出访和外事接待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出访审批和接待审批2个方面对国际合作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规范化设计。该系统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科研人员少跑腿",使得国际合作管理全过程清晰化、流程化、精细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提升国际合作决策部署水平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宁杭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及防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准确地评价高速公路边坡5种常用灌木的生态防护效果,通过对宁杭高速公路绿化现状的调查,把试验取样地点设置在已建成的高速公路边坡,通过挖掘法挖取植物根系,观察根系的构型;使用根系分析仪测定根系的形态学指标(根长、根体积);通过简易的设备和直剪仪测定根系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综合分析根系的形态学指标和力学指标,测得5种灌木对于生态边坡的防护效果按照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夹竹桃(Nerium indicum)、伞房决明(Cassia corymbosa)、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相似文献   
994.
正夏季气候多变,常出现高温、大风等不良天气状况。而夏季又是一年中很重要的生产季节,农事活动频繁,病虫害发生量大,农药使用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在此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好施药器械夏季施药最好使用手动喷雾器,尤其是地面施药的更应以手动为主,必须使用机动喷雾器时一定不要开大油门,且要压低喷雾头,严防药液漂移对附近作物造成药害。  相似文献   
995.
以乙醇诱发小鼠酒精性肝损伤为模型,研究野西瓜提物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按照2.0~3.5 mg/kg的野西瓜提取物连续灌胃给药28 d未对小鼠体重产生显著性影响,显著性降低小鼠肝组织丙二醛和甘油三脂含量、提高谷胱甘肽含量(p0.01)。肝组织病理分析显示上述计量明显降低对小鼠肝脏组织损伤。因此,野西瓜提取物(2.0~3.5 mg/kg)对由乙醇诱发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功能性组分可能是葫芦素A。  相似文献   
996.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锦艺术源远流长,富有特色.论文在讨论西双版纳傣锦和德宏地区傣锦两大流派发展渊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两者在面料、色彩、图案特点和纹样构成等造型艺术方面的特点、差异及其形成原因:西双版纳地区交通不便,艺术风格更具本民族传统原始宗教的特征;德宏地区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要冲,较多受到内地工艺的影响,进化较快.最后指出:傣锦两大流派的形成及其造型艺术特征是地理条件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
降雨非饱和入渗对土壤热量运移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温季节土壤表层温度非常高,土壤内部含水率较低,突发性降雨对于土壤温度动态变化和水热交换运移影响极大。为了揭示降雨非饱和入渗对土壤热量运移变化的影响,该研究建立了反映降雨入渗过程的土壤热量运移数学模型,编制了有限元数值计算程序,针对南京雨花台区典型土壤,开展了降雨非饱和入渗对土壤热量运移影响的数值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降雨入渗情况下,土壤温度变化与热量运移主要是表层土壤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作用引起,热量运移影响深度约0.2 m;降雨强度45 mm/h作用下,随降雨历时增加,雨水全部自由入渗到土壤内部,土壤内部基质吸力呈线性递减趋势,湿润锋面逐渐下移,土壤体积含水率快速增加;湿润锋过后的土壤体积含水率逐渐接近于饱和体积含水率,土壤入渗能力逐渐下降,直至趋于饱和入渗率;在降雨非饱和入渗影响下,入渗到土壤孔隙中的低温雨水与土壤颗粒发生热量交换,进而改变了原有土壤温度场分布,并随着降雨入渗深度的持续增加,降雨入渗过程对土壤热量运移的影响呈现逐渐减弱趋势。经过现场实测数据与模拟计算结果验证,随着降雨历时增加,土壤体积含水率实测值和数值计算值相对误差保持在±3.99%以内,均方根误差RMSE为0.01 cm3/cm3;土壤温度实测值和数值计算值的相关误差保持在±2.72%以内,均方根误差RMSE为0.55℃,模拟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均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对描述降雨非饱和入渗过程土壤热量运移规律的适应性较强,数值计算程序合理。研究成果可为农业水利工程与水土保持、土壤水文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城市水资源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