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120篇
基础科学   139篇
  93篇
综合类   637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123篇
畜牧兽医   482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显性核不育亚麻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亚麻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丰富了我国显性核不育种质资源。本文对显性核不育亚麻的雄性小育机制从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其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显性核不育亚麻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2.
野生种抗豆象绿豆种质资源TC1966对多个豆象小种均具有很好的抗虫性。通过对抗虫亲本TC1966、感虫亲本绿1号及以中绿1号为轮回亲本经多代回交后获得的3个近等基因系材料进行抗虫鉴定.结果轮回亲本中绿1号的种子被害率〉90%.表现高感(HS);抗性亲本TC1966及三个高代材料种子被害率〈10%,表现高抗(HR).说明抗虫亲本TC1966中的抗虫基因呈显性遗传,且能够在后代材料中稳定遗传和表达。本文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该5份试验材料进行了多态性指纹图谱分析.结果从830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在抗、感虫材料间表现多态性的引物组合100对。将部分多态性AFLP特异扩增条带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回收,然后将二次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通过同源性序列比较的手段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抗豆象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及其转化研究乃至抗豆象基因的克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3.
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744-1746
[目的]为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菌株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1株青霉QM-1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固体发酵产β-甘露聚糖酶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该株青霉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0.5 g魔芋粉,20.0 g麸皮,1.5 g蛋白胨,0.3 gKH2PO4,0.03 gMgSO4.7H2O,初始pH值为5.5,反应pH值为5.8,含水量为60%。该株青霉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将在30 g基础培养基放在250 ml三角瓶中,接入菌种在35℃下培养3 d后,最高酶活力可达1 455.63 IU。[结论]当反应pH值为5.2~6.0时,-β甘露聚糖酶能维持较高的活性,这表明该菌所产β-甘露聚糖酶为酸性。  相似文献   
114.
研究了饲料添加剂糖萜素和寡聚糖对雉鸡育雏期(1~28日龄)小肠内容物pH值、免疫器官发育、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的试验设计,将1日龄200只雉雏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雉雏。结果表明:糖萜素、寡聚糖、土霉素对雉鸡育雏期的成活率无显著性的影响;糖萜素、寡聚糖和土霉素对降低小肠内容物pH值无显著影响;对雉雏胸腺、腔上囊和脾脏的发育均无显著性影响;糖萜素组、寡聚糖组、土霉素组均降低了雉雏血清尿素氮(BUN)的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4.29%(P<0.05)、21.43%(P<0.05)和17.86%(P<0.05),而3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对雉雏血液细胞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5.
“双优”两性花山葡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是我国野生果树资源中的瑰宝,特别是优质丰产的两性花品种国内外更为罕见。本研究经过7年的试验选出了既保持两性花的特点,又具备丰产、优质的两性花山葡萄品种——双优。仅7年就从1个优良单株繁殖到15万株苗木,并定植300亩,为加速山葡萄资源的开发利用,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文中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和品种性状,并提出了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6.
建立了2个斑块上种群扩散的食饵-捕食系统,主要研究了当其中一个斑块受到输入量存在极限值的外来毒素污染时,扩散对2个斑块上3个种群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扩散存在且扩散率满足一定条件时,食饵种群和捕食者种群在未来时刻将全部灭绝;而当扩散率满足另一条件时,食饵种群和捕食者种群将持续生存,进而会影响斑块上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7.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常温与低温贮藏分别对番茄组织内果胶酶(PE)、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为番茄贮藏运输及加工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研究得出,PE、PPO、POD、CAT在常温与低温贮藏条件下,随着番茄的成熟与衰老其活性都是前期过程中有升高阶段,而到了后期又呈现下降趋势;低温贮藏的番茄,PE、PPO、CAT、POD活性均低于常温贮藏的番茄;PE活性的变化与绿熟番茄果实硬度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8.
木质素降解酶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木质素降解酶系的组成、作用机理、生理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四个方面对木质素降解酶系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木质素降解酶系在农业固体废弃物降解中的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9.
张辉 《农技服务》2007,24(12):45-45
根据桑尺蠖的生活习性和当前蚕桑的生产现状分析了近年来桑尺蠖严重发生的原因,探究了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0.
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189-2191
[目的]探讨嗜热侧孢霉TH3-9突变株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单因和正交试验对嗜热侧孢霉TH3-9突变株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研究,并测定CMC酶和滤纸酶(FPA)活力。[结果]单因子试验表明,该突变株产CMC酶和FPA酶的最适条件是:碳源为麸皮+甘蔗渣,氮源为(NH4)2SO4,培养温度45℃,培养时间3 d,起始pH值5.5,含水量60%。正交试验表明,最适产酶培养基为:麸皮+甘蔗渣(1∶2)40 g,(NH4)2SO41.0 g,K2HPO40.1 g,MgSO4.7H2O 0.03 g,含水量60%,pH值5.5;在45℃下培养3 d后测得的CMC酶和FPA酶活力最高,分别达832.56和70.38 IU。[结论]该突变株在高温下能利用廉价天然纤维素类物质生产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