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设置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园清耕与间作白三叶(Tri folium repens L.)2个处理,分析其对果园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及团聚体稳定性、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白三叶增加了果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降低了团聚体破坏率(PAD),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及其稳定性(P<0.05),但未对果园土壤中>0.25 mm粒级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产生明显影响;间作白三叶改变了果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分布,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P<0.05),其中0.5~0.25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增幅最大,1~0.5 mm粒级增加幅度较小.间作白三叶可显著提高果园0~2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其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P<0.05),且对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及团聚体碳含量的影响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以渭北黄土高原苹果园为对象,设置传统的果园清耕与间作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两处理,分别采集0~5、5~10、10~20cm及20~40 cm土层土样,探讨了间作白三叶对苹果/白三叶复合系统总土壤有机碳(TOC)、轻组有机碳(LOCF)、重组有机碳(HOCF)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果园清耕相比,TOC含量及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显著增加,增幅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0~5、5~10、10~20 cm土层LOCF含量分别比清耕处理增加了7.02、4.57倍和2.49倍,LOCF分配比例(LOCF/SOC)比清耕处理提高了7.01、4.57倍和2.51倍,说明间作白三叶较好地改善了果园SOC质量;与LOCF及SOC含量的增幅相比,HOCF含量增幅较低,说明HOCF受间作白三叶影响较小。LOCF对间作白三叶敏感,是指示果园生草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域广阔,土壤资源丰富,但如何对其生产力评级,做出开发潜力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以深水县傅家边村为例的评级尝试,首先抓住了地形变化对水热再分配而导致的农业利用方向划分成水田、经果林旱地和森林地三大类。而后,在每种类型内部再按土壤分布的环境条件、植物根系支撑与舒展条件,土壤养分储量及供应强度,以及常年平均生物积累量等项目所存在的差异划分成不同级差。评级方法是采用累计积分分级,再用聚类分析法验证,以视两者的吻合性。试行结果表明两者基本一致。评级成果已在该村土壤资源综合开发的整体布局,农作物调整,合理配肥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得到初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印度旁遮普农学院育成的PV18、卡里亚索那、S308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良矮秆小麦品种。 为了创造新的基因型小麦,印度在小麦育种上采取了四个主要措施。1.大量引种墨西哥矮秆小麦及其杂交种。例如,将列尔马—罗哈64A和索诺拉64两品种推广给当地农民种植,它们在头一年单产即达40公担/公顷,比当地品种C306增产30—40%。2.选育抗锈病和品质优异的品系。  相似文献   
16.
以渭北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传统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园清耕及间作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两个处理,测定和分析了不同土层(0—5 cm,5—10 cm,10—20 cm及20—40 cm)的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氮(SMBN)、4种土壤酶活性、有机碳(SOC)和全氮(TN)等指标,从土壤微生物碳、氮及酶活性的角度探讨间作白三叶对苹果/白三叶复合系统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白三叶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和全氮的利用效率,其作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表层土壤效果更为显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呈极显著相关或显著性相关。苹果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酶活性能敏感响应生草间作,可以作为评价果园生草对果园土壤影响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兴化市位于江苏省腹部里下河地区洼底,60年代成功地“沤改旱”脱沼泽化后,迅速建立了稳定的水旱两熟制。20多年来,该市连年增施磷肥,但最近的土壤普查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仍普遍缺磷,作物对磷肥反应很显著。1985~1986年我们在该市钓鱼乡丁庄村和老圩乡有家村的两种土壤上,分别设置氮磷2因素5水平完全实施的试验方案,探讨小麦和水稻的肥料效应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盐碱土中磷养分的植物有效性是盐碱地农业的重要研究课题。聚谷氨酸(γ-PGA)被认为具有良好的保肥性能和缓释肥性能,但是其内在机理并不清晰。本文通过模拟盐溶液蒸发结晶实验,应用盐溶液p H和电导率(EC)的在线测定、盐溶液各组分之间及各组分与γ-PGA相互作用的热动力学参数测量,研究了聚谷氨酸抑制盐溶液中钙质磷酸盐沉淀的机理。实验表明,随着蒸发过程,盐溶液的p H总体上为先持续上升然后持续下降。当γ-PGA存在时,p H从上升变为下降的拐点所需的时间明显延长,这说明γ-PGA显著延缓了钙质矿物(如HAP和碳酸钙)的沉淀生成。这种延缓作用主要与γ-PGA和各种盐分离子之间络合作用的显著差异相关。虽然HPO_4~(2-)-Ca~(2+)络合物的稳定性大于γ-PGA-HPO_4~(2-)及γ-PGA-Ca~(2+),但γ-PGA可以为Ca~(2+)提供的结合位点数高出HPO_4~(2-)-Ca~(2+)两个数量级,盐溶液中大量的Ca~(2+)被γ-PGA络合,从而抑制了HPO_4~(2-)-Ca~(2+)的反应及随后磷酸钙类矿物的沉淀。虽然γ-PGA可延缓钙质矿物的沉淀形成,但对溶液完全蒸发后产生的结晶产物没有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γ-PGA可通过抑制磷酸盐与Ca~(2+)形成沉淀,而提高盐碱土中植物对P养分的利用效率,通过与HPO_4~(2-)形成高稳定的络合物起到P肥缓释剂的作用。γ-PGA在实际土壤溶液和土壤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