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8篇
  1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贵阳市无公害中药材基地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铁军  袁菊  沈方祥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1452-1456
基地环境质量是影响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关键因子。对贵阳市修文县小箐乡中药材种植基地大气、土壤和农用灌溉水的监测结果显示,该基地大气各污染指数均达清洁水平;14个土壤监测点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综合污染指数在0.36~0.74之间,有11个点综合污染指数小于0.7,属清洁水平,其余3个点属尚清洁水平;农用灌溉水质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0.5,综合评价指数在0.06~0.28之间,属于清洁水平。说明小箐乡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土壤、灌溉水、大气环境质量良好,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规定的基地环境质量标准,可以满足无公害中药材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2.
紫花苜蓿盐诱导HD-Zip类转录因子MsHB2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已有的一条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Zhongmu-1)盐诱导未知基因的EST序列基础上,克隆其(MsHB2)全长序列并分析其功能,以进一步了解其在紫花苜蓿中的耐盐调控机理。【方法】以先前获得的EST序列为基础设计引物,使用RACE法从紫花苜蓿中克隆得到MsHB2的3′和5′末端序列,经DNAMAN软件拼接后得到其全长序列。使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sHB2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等电点、分子量、疏水性、亚细胞定位、进化关系等进行预测分析。构建MsHB2的亚细胞定位瞬时表达载体,使用基因枪转化法将MsHB2与GFP在洋葱表皮细胞中融合瞬时表达并观察其亚细胞定位荧光信号。将生长30 d的中苜一号分别进行300 mmol?L-1 NaCl和0.1 mmol?L-1 ABA胁迫处理,取胁迫处理0、2、4、10、24 h后的根和茎叶组织提取总RNA并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构建了MsHB2的植物超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GV3101菌株,使用农杆菌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并在盐胁迫条件下对转基因株系进行相关表型分析。【结果】将RACE法克隆得到MsHB2的3′和5′末端序列拼接后得到1 126 bp的全长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其编码蛋白包含247个氨基酸,具有一个同源异型结构域和一个亮氨酸拉链结构域,与拟南芥HD-Zip第I类转录因子ATHB12具有较高相似性。进化树聚类分析表明MsHB2属于第Ⅰ类同源异型域亮氨酸拉链蛋白。洋葱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MsHB2定位于细胞核。转录水平表达分析表明MsHB2受300 mmol?L-1 NaCl和0.1 mmol?L-1 ABA胁迫诱导而表达量显著升高。转基因研究表明在NaCl和ABA胁迫下,过量表达MsHB2的转基因拟南芥表现比野生型拟南芥更敏感。【结论】从紫花苜蓿中克隆得到一个定位于细胞核的同源异型域亮氨酸拉链蛋白基因MsHB2,其在紫花苜蓿中受NaCl和ABA胁迫诱导,并在NaCl和ABA胁迫条件下抑制转基因拟南芥的生长。推测MsHB2可能通过ABA信号途径参与紫花苜蓿盐胁迫应激调控,并在盐胁迫等非生物胁迫下对紫花苜蓿的抗逆性起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3.
四倍体紫花苜蓿是重要的豆科牧草之一,由于其复杂的遗传背景与二倍体作物相比遗传作图与重要性状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研究相对滞后。然而,二倍体苜蓿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建立了高密度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这些研究为四倍体苜蓿遗传作图与QTL定位奠定了基础。随着第三代分子标记与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四倍体苜蓿的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与QTL定位研究,并借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对提高苜蓿选育效率,加速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苜蓿遗传图谱构建与QTL定位研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并对苜蓿关联作图与全基因组选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加以概述,旨在为读者就相关研究领域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44.
根据已经得到的MsZIP基因序列(GenBank序列号:HQ911778),设计两对含有酶切位点的引物ZIPF1/ZIPF2和ZIPR1/ZIPR2,合成用于构建干扰载体的正反义片段。将正反义片段插入到载体pART27中,构建成为含有发夹结构的RNAi干扰载体pART-F-R。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该干扰载体成功转化到苜蓿中,得到9株抗性苗,选取其中的3株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得到转基因苜蓿。  相似文献   
45.
NaCl和PEG对华北驼绒藜和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NaCl和等渗PEG 6000处理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Losinsk.)Tsien et C.C.M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Mey.)Bunge)2种旱生植物种子。结果表明,盐胁迫和水分胁迫对其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降低种子萌发率,推迟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延长种子萌发时间;在700 mmol/L NaCl处理时,华北驼绒藜和梭梭种子萌发率分别为0和49.33%,说明梭梭比华北驼绒藜种子具有更强的耐盐性。PEG6000(-3.2MPa)溶液处理后,2种旱生植物种子萌发恢复率高于等渗NaCl溶液处理;在NaCl(-3.2MPa)溶液中处理10 h后,华北驼绒藜和梭梭种子中Na+含量增加,K+含量减少,表明种子中Na+的大量累积,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46.
NaCl胁迫下苞片对华北驼绒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去苞片和带苞片的华北驼绒藜种子在不同的盐浓度下进行处理,带苞片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高于去苞片的。在NaCl浓度为70,140,210,280和420mmol/L 时,带苞片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去苞片的(犘<0.05),分别为90.00%,89.00%,79.75%,69.25%,53.75% 和78.50%,81.50%,74.00%,62.25% 和39.25%。用蒸馏水和490mmol/L 的NaCl溶液对带苞片和去苞片的华北驼绒藜的种子处理12h,带苞片种子吸水率均低于去苞片的,苞片延缓了种子的吸水率。490 mmol/L NaCl处理华北驼绒藜种子1,3 和7d后,苞片中Na+ 含量显著增加(犘<0.05)。说明华北驼绒藜种子的苞片可以吸附一部分Na+ ,减少对胚的伤害。苞片对华北驼绒藜在荒漠盐渍环境中的定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本研究选择16份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1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中苜1号’和1份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阿尔冈金’作为试验材料,采用苗期反复干旱法模拟干旱胁迫,通过11个形态与生理指标变化分析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18份种质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不同苜蓿种质的株高、叶长、叶宽、地上生物量、CAT、POD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下降程度从1%~71%不等;可溶性糖、MDA、ABA、fPro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上升程度从9%到65%不等。株高和地上生物量与综合评价D值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叶片相对含水量与综合评价D值呈显著相关关系,这3个指标可作为黄花苜蓿抗旱性评价核心指标。基于综合评价D值,18份苜蓿种质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PI 634112>PI 502445>PI 561456>PI 631635>PI 499666>W6 21494>PI 325384>PI 634105>PI 502450>PI 502449>PI 491407>PI...  相似文献   
48.
西北地区气候异常与前期环流场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利用奇异值分解法(SVD)分析了西北地区季节(春、夏、秋)降水、冬季气温异常与前期高空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前期的高空环流异常对西北地区季节降水、冬季气温异常有重要影响,且与各季节降水和冬季气温异常相对应的前期高空环流异常在前期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前期的高空环流异常对季节降水和冬季气温异常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49.
张铁军 《食用菌》2009,31(4):48-49
2008年笔者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的围场县,利用其海.拔高、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在盛夏高温酷暑季节(7月中下旬最高气温达38℃),栽培反季双孢菇。经过几年来的试验、示范获得成功,栽培规模20000m^2,产量在10kg/m^2以上,时价16元/kg。既满足了奥运会期间市场对双孢菇的需求,也填补了双孢菇在承德地区反季栽培的空白,为反季双孢菇生产技术,在承德地区的大面积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50.
近几年,北京的蔬菜数量足、品种多、价格稳,消费者比较满意。“八五”期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蔬菜消费将出现一些新趋势。一、“大路菜”销售不快趋向时鲜菜和反季节菜。二、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趋向方便快捷以前那种“买回一篮,扔掉一半”的传统消费方式已不合时宜,“净菜上市”适应了城市的快节奏、高效率。1990年北京16家菜店首推净菜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