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桐城市水稻种植大户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桐城市规模种植大户的水稻种植为切入点,认为其技术措施到位率偏低、防灾抗灾能力弱、晾晒和仓储产地少是制约其水稻生产取得高产和高效益主要因素,指出当前农村中可用劳动力进一步减少、关键时段劳动力严重不足是导致技术措施到位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水稻种植大户防灾抗灾能力,针对水稻种植大户水稻栽培现状研究适应性栽培技术,培训水稻种植大户使之尽快成为职业农民;同时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减少自然灾害对水稻种植大户收入的影响;政府要科学引导种植大户规模,促进水稻产业健康发展,认为现阶段水稻种植大户规模以10~40hm2为宜。  相似文献   
72.
以刚收割的中早25早稻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33h、40℃烘干处理,在发芽前进行浸泡处理,以发芽前湿润处理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探讨中早25早稻种子在不同浸泡处理下的发芽情况.结果表明:收割后2d,未烘干种子浸泡处理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收割后5d,烘干种子的浸泡处理发芽势显著高于对照,发芽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收割后8d,无论是未烘干种子还是烘干种子,浸泡处理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3.
生态因子对白蜡虫泌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5年分别在温 甸,北亚热带昆明,南亚热带景东,热带景洪地区设备进行白蜡虫放养实验,探讨不同生态因子对白蜡虫泌蜡的关系。研究表明:温带、亚热带地区白蜡虫能正常生长发育,雄虫泌蜡正常,产蜡也好;但热带地区的3-5月由于高温干旱,  相似文献   
74.
用两系不育系香125S、培矮64S和三系不育系协青早A与早籼高产品种嘉育164、中籼品种9311、晚粳恢复系T1027,按3×3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9个杂交组合。3个不育系杂种一代表现各异,协青早A组合平均生育期较长,组合间差距大,香125S组合平均生育期较短,培矮64S组合间生育期差距较小。亚种内组合,两系不育系组合结实正常,大部分组合株高恰当,三系不育系组合表现不育或半不育,植株较矮,存在包颈现象,亚种间组合结实率在45%~70%之间,植株存在超高亲现象,早籼/早籼组合穗型较小,其余类型组合表现大穗,尤其是培矮64S组合,表现较强的超亲优势。父母本遗传距离较大的组合单株总库容量中亲优势超过50%,而父母本遗传距离较近的组合低于15%。9个杂交种单株总库容量超父优势明显,3个不育系中,培矮64S组合超父优势最大,达62.30%。培矮64S组合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3个组合平均超父优势为57.72%,其中,培矮64S/嘉育164达到131.68%,显著高于其它组合。  相似文献   
75.
热带景洪气候环境对白蜡虫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白蜡虫生态活应性和扩大发展白蜡生产及白蜡稳产高产,于1992-1996年,选用不同的寄主树种在热带景洪育苗林,进行白蜡虫放养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强日照对白蜡虫生长发育不利;雌白蜡虫能繁衍后代性比正常,但子代种虫不,卵量少,热带地区不宜建种虫基地,雄虫泌蜡正常,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地方可建白蜡基地。  相似文献   
76.
常规粳稻新品种作单季稻种植对比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7个常规粳稻品种,以武运粳23号为对照,在桐城市进行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这7个常规粳稻品种均适合在桐城市作单季粳稻种植,经济性状优良,产量高,抗病性强,耐肥抗倒,平均单产11.26 t/hm~2,比对照增产23.19%。  相似文献   
77.
以早稻中早25收割后进行33h 40℃烘干处理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烘干种子在不同处理下的发芽表现。结果表明:低温烘干能够降低种子遭霉菌感染程度,提高发芽率,但不能有效解除种子休眠,也不能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势。低温烘干种子在未晒种发芽前湿润处理发芽率为83%,显著高于CK,未晒种发芽前浸泡处理发芽率为81%,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低温烘干种子在晒种后发芽前湿润处理和晒种后发芽前浸泡处理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5%和86%,均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晒种后的低温烘干种子平均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83.5%和85.5%,发芽势与未晒种相比差异显著,发芽率差异不显著。提出低温烘干种子在播种前宜进行晒种。  相似文献   
78.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研究秸混肥在安徽沿江麦区作基肥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秸混肥作基肥对小麦发芽无明显影响,全生育期较无机复合肥料对照适当延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多;秸混肥在安徽沿江麦区作基肥宜在耕后施用,使秸混肥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施用量可采用1 920 kg/hm2;秸混肥作冬小麦基肥时,宜适当提早追肥时间。  相似文献   
79.
汪向东  张长海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169-171,221
以复合-秸混肥、缓释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供试新型肥料,以镇稻18为供试品种,设置同田对比试验,研究新型肥料在机插双季晚粳生产中作基肥后不再追施穗肥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新型肥料作基肥后的秧苗分蘖动态存在差异,对生育性状影响较小,对经济产量有影响但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F=4.69,F0.05=6.94)。在试验用量下,复合-秸混肥处理和缓释肥处理在水稻生长后期未表现脱肥特征,结实率、千粒重和收获指数较高,可以作为不施穗肥的基肥使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在水稻生长后期表现较明显的脱肥特征,结实率、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偏低,在提倡化肥减量政策下,不宜作为不施穗肥的基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