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为加快我国农牧交错区“粮改饲”工作,提升饲草的产量和品质,借助公共信息平台,查阅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文献,分析了国内饲草生产现状、供需情况及应对措施。以粮改饲政策和饲草生产现状为依据,论述了发展优质饲草的必要性,提出了今后生产优质饲草的发展对策建议,为促进草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共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1993年至2013年甘肃省审定的60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其14项农艺和品质指标地变化及相关性,为甘肃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甘肃省近年来审定春小麦品种(河西地区)产量逐渐上升,平均每年提高41.6kg·hm-2,产量三要素中小穗数和千粒质量变化不明显,相关系数低;穗粒数呈下降趋势。生育期和株高逐年下降,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23d。品质指标中面粉沉降值、湿面筋质量分数、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逐年下降,而其蛋白质质量分数、体积质量和面团吸水率逐年上升。但东片和旱地品种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总体来看,甘肃省春小麦产量总体水平呈西片东片旱地,产量及农艺性状与品质指标呈负相关,但二者之间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协调的;小穗数多、粒大粒质量和株高中等更适合甘肃河西地区气候和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3.
陇春4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于2004年将高产品种陇春23号、陇春19号、陇辐2号、银春8号加入矮败轮选群体,通过连续2年的群体自由授粉,2006年从矮败轮选群体中选择优异可育株,后代选择以系谱法为依据.2017—2018年参加甘肃省水地春小麦西片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分别...  相似文献   
14.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5号是以9064为母本、陇春8139为父本通过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3 423.1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2.06%。2016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5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3 964.3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8.93%。陇春35号属春性中早熟普通小麦,生育期99 d,平均株高98 cm,平均穗粒数31.35粒,平均千粒重47.9 g,容重753 g/L。穗型纺锤形,红粒角质。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6.0 g/kg、湿面筋340 g/kg,沉降值29.8 mL。抗病性强,抗旱、耐瘠薄,落黄好。适宜在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区的定西市、白银市、兰州市、古浪县等地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5号是以9064为母本、陇春8139为父本通过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 2014 — 2015 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 3 423.1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2.06%。2016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5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3 964.3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8.93%。陇春35号属春性中早熟普通小麦,生育期99 d,平均株高98 cm,平均穗粒数31.35粒,平均千粒重47.9 g,容重753 g/L。穗型纺锤形,红粒角质。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6.0 g/kg、湿面筋340 g/kg,沉降值29.8 mL。抗病性强,抗旱、耐瘠薄,落黄好。适宜在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区的定西市、白银市、兰州市、古浪县等地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张雪婷  杨文雄  曹东 《麦类作物学报》2016,36(11):1464-1473
为挖掘甘肃省冬小麦种质资源潜力,对74份2003-2014年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域通过审定的冬小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陇中地区除穗粒重外,其他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值均高于陇南和陇东地区。其中,生育期天数、穗长、穗下节长、穗粒重的H′值在全部区域中均最高,均大于2.0。经主成分分析,前三个主成分(株高因子、产量因子、生育期天数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6.303%;陇中地区的品种与陇东、陇南地区在基因库上存在一定差异。利用42对SSR引物对参试品种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变异1~17个,平均等位变异7个,全部引物共检测到298个等位变异。经聚类分析,参试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异范围为0.486~0.781,平均值为0.605。全部参试品种可分为3个大类,7个亚类。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河西绿洲灌区节水灌溉条件下种植的春小麦品种,对19个当地主栽品种在萌芽期、幼苗期的抗旱性以及成株期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了系统测定和分析,并比较了相关节水抗旱性能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以萌芽期和幼苗期的抗旱性来评价,陇春30号和甘春24号的节水抗旱性较为突出;以充分灌溉下的水分利用效率来评价,二者的水分利用效率又较高;以节水灌溉条件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来评价,则以陇春30号最高。因此,陇春30号是能同时实现节水抗旱与高产的春小麦品种,适宜在甘肃河西灌区节水条件下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拟南芥rd29A启动子在不同胁迫下GUS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特异PCR扩增技术,以拟南芥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了rd29A基因上游1 600 bp的胁迫诱导型启动子序列。将此1 600 bp的调控序列与GUS基因连接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01-rd29A-GUS,并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基因拟南芥。定量PCR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转基因纯合株系中rd29A显著上调表达。GUS组织化学染色及GUS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ABA、甘露醇和NaCl等胁迫处理下,GUS活性增强,尤其是ABA胁迫处理。说明rd29A启动子可以增强逆境下GUS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一种诱导型启动子应用于提高作物抗逆性的基因工程研究中。  相似文献   
19.
以"绿箭一号"黄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川陈皮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涂膜材料对黄瓜的保鲜效果,以期在贮藏过程中减少其营养物质的损失。结果表明:与对照(蒸馏水)组相比,川陈皮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涂膜材料能有效降低黄瓜的失重率,减慢了黄瓜水分的散失;延缓了黄瓜中叶绿素的分解;减少了黄瓜中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的分解及丙二醛(MDA)的累积,并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当川陈皮素添加量为2 g·L-1时,黄瓜有较佳的保鲜效果,可将其贮藏期延长至18 d,该研究可为黄瓜的贮藏保鲜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1品种来源陇春27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8858-2为母本、陇春8号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于2009年11月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鉴定号:甘科鉴2009459号)2010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