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1篇
  3篇
综合类   87篇
畜牧兽医   25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上接第8期专家专论栏目)科技创新体系难以支撑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科技进步是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要素。当前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水平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畜牧业科技投入与产值比重不适应。2005年,我国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5%,  相似文献   
82.
为探讨地克珠利防控湖羊自然感染球虫的用药技术和效果,90只经粪检确诊为自然感染球虫的50日龄湖羊随机分为8组,其中第1~7组为药物试验组,分别按设计用药程序给予地克珠利,第8组为不用药对照组;应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用药前后供试羊粪样中球虫卵囊,麦克马斯特法计数每克粪便中的卵囊数,收集阳性样品中球虫卵囊进行培养和鉴定,依用药后不同时期的球虫卵囊减少率、转阴率、平均增重率等判定药物防控球虫效果和增重效益。结果显示:按1 mg·kg~(-1)剂量给予地克珠利,每天1次,连用2 d且间隔14 d再次用药对50日龄湖羊自然感染球虫的防控效果最好;用药后第56天,共4次给予地克珠利的试验羊比对照组羊平均每只多增重2.51 kg,经济效益显著;球虫种类鉴定表明,地克珠利抗小型艾美尔球虫(Eimeria parva)、类绵羊艾美尔球虫(E.ovinoidalis)、阿撒他艾美尔球虫(E.ahsata)、槌形艾美尔球虫(E.crandallis)、颗粒艾美尔球虫(E.granulose)、斑点艾美尔球虫(E.punctata)、苍白艾美尔球虫(E.pallida)、温布里吉艾美尔球虫(E.weybridgensis)的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果为羔羊和育肥肉羊球虫病防控提供了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3.
肠道菌群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十分密切。寄生虫感染往往会对宿主产生不利影响,其致病作用与寄生虫种类、寄生部位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关。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失调和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也影响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定植、增殖和毒力。肠道寄生虫包括寄生蠕虫和原虫,近年来对肠道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研究发现,无论是原虫还是蠕虫感染均可导致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改变,对宿主产生致病作用,而蠕虫对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治疗作用一度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寄生虫的认知。肠道菌群可促进或抑制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且益生菌对肠道寄生虫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或治疗作用。目前对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对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明确寄生虫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深入理解寄生虫-肠道菌群-宿主的相互关系、研发有效的抗寄生虫微生态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近年来肠道蠕虫和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利用RT-PCR技术从河南部分地域的猪囊尾蚴中获得10个分离株的cox Ι部分基因序列,其长度为344bp;将其克隆入pMD19-T并测序;分别用Clustal 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PAUP 4.0程序MP法和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 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WDANSIST 2.5程序和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河南猪囊尾蚴分离株的coxΙ部分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属于猪带绦虫亚洲基因型;猪囊尾蚴coxΙ部分基因可有效区分出Asian和American/African两种基因型,并可用于不同种带科绦虫的鉴别诊断。因此,猪囊尾蚴coxΙ基因有望作为一种鉴别基因用于带科绦虫病和囊尾蚴病的PCR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5.
贾第鞭毛虫(Giardia)简称贾第虫,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重要机会性致病肠道原虫,寄生于人、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和啮齿类动物[1].  相似文献   
86.
由于历史和现时的种种原因,牦牛隐孢子虫的概念和范围一直很模糊。本文对容易混淆的几个隐孢子虫种进行具体分析介绍,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牦牛隐孢子虫的分类和研究进展做一具体的综述。  相似文献   
87.
88.
为了研究仔猪感染猪等孢球虫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应用纯种猪等孢球虫孢子化卵囊人工感染9头6日龄仔猪,分别检测了感染前1d和感染后1、3、6、9、11d(DPI)外周血中CD3 、CD4 、CD8 T细胞。结果显示,DPI3,CD3 、CD4 T细胞增加,之后下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CD8 T细胞在DPI6增加,DPI 9达峰值(P<0.05)。CD4 /CD8 值在DPI 6下降,DPI 11达到最低点。表明DPI 3感染仔猪的免疫功能有所增强,而DPI 8后仔猪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9.
调查了重庆市山羊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应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重庆市武陵山区和山峡库区6个种羊场共301份粪样进行了检测(其中每个羊场抽检率大于10%).结果检出隐孢子虫阳性样品16份,平均感染率为5.32%,场感染率为50%,均在山峡库区,种羊场阳性率最高为21.1%;不同年龄阶段感染情况为:以2~3月龄羔羊、产后1月和怀孕2月左右母羊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9.68%、10.5%和6.67%.所检出的隐孢子虫卵囊经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  相似文献   
90.
为了解不同地区鸡源贝氏隐孢子虫的致病特点,对收集到的郑州、林州两地区鸡源贝氏隐孢子虫卵囊经雏鸡传代扩增纯化后,分别以1×106个卵囊量接种3日龄罗曼公雏鸡,从其排卵囊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比较了2个分离株的致病情况。结果表明:2个隐孢子虫分离株均主要引起雏鸡呼吸道症状和法氏囊炎病变;接种雏鸡均于感染后第4天开始排卵囊,林州株和郑州株排卵囊持续期分别为23 d和13 d;排卵囊高峰期均为感染后第8~12天。雏鸡感染2个地区鸡源贝氏隐孢子虫分离株后,排卵囊量及排卵囊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