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8篇
林业   92篇
农学   131篇
基础科学   104篇
  171篇
综合类   647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436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室内水培对常春藤某些形态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室内水培对常春藤扦插苗某些形态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找出了常春藤水培适宜的IBA处理浓度和营养液浓度.结果表明:以500mg/L浓度的IBA和营养液2中培养的长春藤,生长旺盛,且生根量多,生根率高,根长且粗壮.在室内,不同浓度营养液和IBA处理条件下,一天中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曲线,且均以500mg/L的IBA和营养液2的峰值最高,中间有“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82.
响应面法优化鲈鱼鱼松加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丰富淡水鱼精深加工品种,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为原料,制备一种鱼松。通过单因素优化腌制时间、汽烹时间和干制时间3个关键工艺参数。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建立感官评分与工艺参数间的模型,确定鱼松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感官分数的因素排序依次为干制时间腌制时间汽烹时间。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的模型,曲面方程拟合性好,其优化的鱼松最佳工艺参数为腌制时间1.01 h,汽烹时间18.04 min,干制时间2.44 h。此条件下感官分数达8.92,与模型方程理论预测值(9.07)相对误差为1.65%。产品鉴定出挥发性物质成分27种,主要为烷类、烯类、苯类和酮类。本试验鱼松产品呈疏松的浅黄色絮状,味道鲜美,可进一步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3.
为了降低发酵奶油中胆固醇的含量,以植物乳杆菌为发酵菌种,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奶油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并确定了植物乳杆菌参与下奶油的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为41℃、发酵时间为6 h、接种量为9%,菌种(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比例为1∶1∶1时,植物乳杆菌参与下的发酵工艺可使奶油中胆固醇含量由0.531 mg·g-1降至0.384 mg·g-1,胆固醇降解率为31%。  相似文献   
84.
根据新沭河太平庄闸至三洋港挡潮闸河段污染源分布特点,对区域内污染物入河量采用分布式污染负荷模型进行测算;建立两闸区间河道型水库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研究区域水量水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水库来水为功能区水质及污染源汇入条件下的水质浓度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相同蓄水时间内,污染源汇入不利方案下水质浓度场范围较上游来水为功能区水质方案下的范围有所增加;蓄水45天时,不利方案下污染带已达到范河闸取水口处,但水质浓度仍未超出农业灌溉用水标准,表明该河道型水库水质可在较长时间内满足农业灌溉要求。  相似文献   
85.
为了探讨有机肥、生物炭配施对吉林省西部沙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设置不施改良剂、单施有机肥、单施生物炭、低量生物炭+有机肥、高量生物炭+有机肥这5种处理,进行为期3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剂的施加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持水性及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土壤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和速效养分元素含量。不同处理间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生物炭、有机肥联合施加对土壤各项理化性质的影响均明显高于单施处理的效果,以高量生物炭+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单施生物炭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总有机碳及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优于有机肥,单施有机肥对速效磷含量作用效应优于单施生物炭处理。  相似文献   
86.
为了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茎叶中挥发性成分及芳樟醇含量的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以石油醚为介质,分析了落花生茎叶中挥发性成分,并测定了落花生茎叶挥发油中芳樟醇的含量。结果鉴定出33种落花生茎叶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组分为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芳樟醇,16.82%)、N-棕榈酸(17.07%)和1-辛烯-3-醇(芳樟醇的分解产物,8.82%),均能与内标物很好地分离。芳樟醇在6.25~200.00μ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石油醚中的芳樟醇浓度为10.415 mg/m L,落花生茎叶中芳樟醇浓度为578.611 mg/kg。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落花生茎叶挥发性成分及芳樟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87.
为了明确填闲作物对棚室蔬菜土壤NO3--N的消减潜力, 揭示不同填闲作物消减土壤剖面累积NO3--N的特征, 并为探索阻控棚室蔬菜土壤氮素淋溶损失机制及预防地下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华北平原传统的棚室蔬菜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 在蔬菜休闲期采用种植深根型填闲作物甜玉米、甜玉米+牛膝间作和白菊花的田间原位修复技术。结果表明:甜玉米和甜玉米+牛膝处理的总含氮量和吸氮量较高, 分别为20.11、19.62 t·hm-2和240.34、287.56 kg·hm-2, 显著高于白菊花的5.81 t·hm-2和57.13 kg·hm-2;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均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而降低, 其中白菊花处理的根长密度与根干重在0~30 cm土层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30 cm土层以下的根干重在各处理间无差异, 根长密度在数值上表现为间作甜玉米> 甜玉米> 白菊花> 间作牛膝;甜玉米对土壤剖面0~200 cm土层的消减量高达907.87 kg·hm-2, 显著高于白菊花的891.16 kg·hm-2和甜玉米+牛膝间作的879.93 kg·hm-2。因此, 在蔬菜作物轮作的间歇期, 种植填闲作物能有效地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 控制土壤剖面硝态氮向下淋溶。  相似文献   
88.
通过田间小区实验,对生物发酵残渣农业处理和利用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两年对水稻、小麦、玉米、甜菜和苜蓿的实验证明,发酵残渣的施用可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作物产量。水田的施用效果要好于旱田,水田的最佳施用量为22.5t·hm^-2,旱田最佳施用量为11.25t·hm^-2。发酵残渣的施用可以降低旱田土壤pH值,提高旱田和水田的有机质含量。发酵残渣的农业利用是其处理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河南省主要草种的生物学特点、生态学特点以及经济价值的分析,结合当前农牧业发展对饲草的需要特点的分析,采用系统学优化理论,确定了河南省当家草种应具备的条件,制定了全省草种区划方案。结果表明:适合河南省的当家草种有10种,分别是:紫花苜蓿、沙打旺、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小冠花、红三叶、杂三叶、鸡脚草、无芒雀麦;适合河南省草业优质发展的草种区域有6个,分别是:豫北平原牧草种植区、豫西北黄土丘陵和太行山地种植区、豫中东低洼平原和南阳盆地种植区、豫西山地种植区、淮南与桐柏山区种植区、豫东平原种植区,并且明确了各区域内以当家草种为核心的草种优化组合。河南省当家草种的制定和草种区划的确定有利于为河南省各地草种的正确选择和草业未来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将碱性木聚糖酶应用于造纸工艺中,使传统的化学漂白向着生物漂白改进,以减少废水中含氯有毒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用麦草浆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碱性木聚糖酶预处理麦草浆的条件研究(浆浓、时间、pH、温度及酶用量)和生物漂白工艺条件研究.碱性木聚糖酶用于纸浆生物漂白的工艺条件:5%浆浓,1h,pH9.6,50℃,20IU/g绝干浆,5.5%有效氯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