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50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试验以通城猪为母本,长白猪(瑞典)、大白猪(英国)为父本进行三元杂交,对两个三元杂交猪(长×(大×通)、大×(长×通),简称为长×大×通、大×长×通)及亲本分别从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长×大×通和大×长×通三元杂交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均表现出较好的杂种优势。长×大×通三元杂交猪的测定期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活体背膘厚、剪切力、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12.54%、-13.89%、10.39%、-8.71%、-8.33%和8.57%,大×长×通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10.81%、-11.05%、10.55%、-6.50%、6.67%和2.44%。长×大×通和大×长×通两者比较,长×大×通三元杂交猪的试验期平均日增重、眼肌面积及腿臀肉骨率分别为843.4 g/d、34.51 cm2和73.54%,大×长×通三元杂交猪分别为808.6 g/d、31.45 cm2和70.67%,二者差异均显著(P<0.05)。综上所述,以通城猪为母本进行的两个三元杂交猪的生长和胴体性状显著优于亲本通城猪,肉质显著优于亲本长白猪和大白猪,且长×大×通组合优于大×长×通组合。  相似文献   
32.
对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中镇 《猪业科学》2010,27(7):22-27
<正>笔者在2007年11月于湘潭召开的"中国改革开放养猪30年纪念大会"上曾以"30年来我国猪育种工作进展与展望"为题综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遗传改良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与重大变化。本文则试图概述  相似文献   
33.
猪α-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多态性检测及与性状关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此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通城、鄂西黑、英国大白、瑞典长白纯种猪和大长通、长大通三元杂种猪的α-1岩藻糖转移酶(FUT1)基因编码区第307位的多态性,并进行FUT1基因型与部分生长性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和免疫性状间的关联分析。多态性检测结果发现,鄂西黑、长白、大白、大长通和长大通中该位点存在多态;通城猪中该位点呈单态分布,只有易感的GG基因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猪在内脂率上低于AG和GG基因型猪,而在眼肌面积、腿臀肉骨率和红细胞数上高于AG和GG基因型猪;AA基因型猪的失水率低于GG基因型猪、板油率高于AG基因型猪;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34.
<正>1可圈可点的育种发展历程——为种猪走向世界铺路一例:加拿大1.1加拿大猪遗传改良历程中的重要事件(表1)1.2加拿大核心猪群获得明显遗传改良,且影响到商品群生产水平与效益的提高提高生猪生产水平,固然有赖于猪群所处环境之改善、管理水平之提高,但猪群本身遗传组成(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逐代改进则是从根本上起作用的。或者说,提升猪群生产水平的根本出路,在于给猪群一代代地施加选择压从而逐代提高有利基因或增效基因(increasing alleles,对数量性状而言)频率导致特征特性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改变。由于加拿大较早且坚持  相似文献   
35.
人工神经元网络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杨兴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畜牧系,QuebecH9X3V9)彭中镇龚炎长(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武汉430070)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一种有别于传统的信息、数据处理新技术———人工神经元网络...  相似文献   
36.
保持或增加公猪血统数是保种工作的当务之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中镇  曹建华 《养猪》2009,(5):27-29
就单一品种而言,保种的实质是保存品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在种公猪群体中维持一定数量的、3代之内彼此无亲缘关系的家系数即公猪的血统数,是保种实践中最易于实施的保存品种内遗传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一个品种内应保存多少个公猪血统较为理想?这可结合实际情况并参考群体遗传学方法所进行的预测来估计。本文讨论了品种内的保种目标之一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保存的公猪血统数的预测数,并推荐了一种当现有公猪血统数不足时为增加公猪血统数可尝试的方法,即回交法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37.
猪活体背膘厚度与胴体瘦肉率呈较高度遗传相关(r_A=-0.5——-0.6)。因此湖北白猪Ⅳ系(薄膘系)的选种,把话体背膘厚度作为主选纳入选择指数,由于猪六月龄重大小不等,此时将所测不同体重的相应背膘厚值代入指数式误差较大,而等到同一体重时测膘,又存在一定困难,只有把不同体重所测得膘厚值校正到同一体重(标准体重)时的膘厚进行比较,才能减少度量误差,提高选种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制定校正系数。  相似文献   
38.
彭中镇 《猪业科学》2011,(9):100-103
3.2.2随着《计划》的实施,选拔和发现顶级公猪的可能性愈来愈大顶级公猪的发掘对猪群改良极为重要随着《计划》的深入实施所带来的以下条件的逐步成熟,发掘对猪群改良极为重要的顶级公猪的可能性愈来愈大。1)核心场规模和全国瘦肉型纯种猪核心群总规模将扩大;  相似文献   
39.
试论猪的杂交组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对商品猪生产中杂交利用的目的、最优杂交组合的标准与确定方法、杂交组合试验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并就试验设计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40.
通城猪的两个杂交利用模式效果比较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长大通和大长通两个杂交组合的生长、胴体及肉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大通在平均背膘厚、测定期日增重、饲料利用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大长通;长大通的眼肌面积、腿臀肉骨率、估计瘦肉率等极显著优于大长通组合.二者的肉质性状没有显著差异.综合评价,长大通组合是一个较理想的杂交组合,可作为通城猪杂交利用的繁育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