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彭兴  赵云翔  李私丞  江威  朱琳  郑伟 《猪业科学》2019,36(9):108-109
扬翔华系杜洛克是以美系杜洛克和丹系杜洛克为育种素材,通过多个世代持续选育而成的一个瘦肉型猪专门化品系。该研究以扬翔华系杜洛克7个不同世代后备猪为对象,针对其生长性状的选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扬翔华系杜洛克后备公、母猪从第5世代开始,后面3个世代生长速度均显著优于前面各世代(P 0.05),且第7世代后备公、母猪校正115 kg体重日龄分别达到了166.28 d和171.36 d,均显著快于0世代(P 0.05)。后备公、母猪在校正115 kg体重日龄方面的平均世代改良比例分别达到了1.76%和1.72%。在校正115 kg体重背膘厚方面,扬翔华系杜洛克后备公、母猪平均世代改良比例分别达到了1.77%和2.44%。扬翔华系杜洛克在校正115 kg体重日龄及校正115 kg体重背膘厚方面取得较大遗传改良。扬翔华系杜洛克公、母猪达115 kg体重日龄平均每个世代减少2.69 d和2.49 d,115 kg体重背膘厚平均每个世代降低0.15 mm和0.20 mm。文章主要总结了扬翔华系杜洛克猪专门化品系生长性状选育的阶段性成果,为后续研究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猪遗传育种需要测定大量的表型性状,再根据表型性状测定值估计个体育种值进行选育,从而不断提高种猪的生产性能。为更好地利用测定数据需要对测定数据进行校正。本研究对10 364头种猪体尺进行测定并获得相关数据。由于体尺测定是在不同体重和日龄时进行,所获得的数据只有进行校正,才能对体尺进行准确的比较。目前对体型与遗传性状关系研究的比较多。通过前人对体尺的研究发现,猪的体尺、体重与体尺性状、繁殖性状都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施坚等研究发现,猪  相似文献   
13.
对384头扬翔华系杜洛克公猪生长育肥阶段背膘厚度(BF)、日增重(ADG)、日采食量(ADFI)、饲料转化率(FCR)和剩余采食量(RFI)5个性状用DMU程序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探究杜洛克公猪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 ADFI和RFI的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87.73%和84.91%;BF和ADG的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58.77%和58.91%;RFI与BF、ADG的表型相关系数均为零,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22和0.15;RFI与ADFI的表型、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9,RFI与FCR的表型、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44和0.81。多性状模型与单性状模型的估计遗传力基本趋于一致,ADG和FCR遗传力分别是0.27和0.19,属于低遗传力性状;而BF、ADFI和RFI的估计遗传力在0.31~0.46范围,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初生重(BW)和出生季节对后备公猪生长性能和采食性能的影响,试验采集广西某核心育种场584头后备公猪(其中杜洛克189头、长白274头、大白121头)的采食、生长性能及出生信息等数据,按照初生重分为高初生重组(BW1. 798 kg)、中初生重组(1. 197 kgBW1. 798 kg)和低初生重组(BW1. 197 kg),比较了不同初生重组后备公猪间的生长性能和采食性能的差异;同时按照出生季节分为春、夏、秋、冬四组,比较不同季节出生的后备公猪的初生重及生长、采食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初生重组公猪在体重为30~100 kg期间日增重(ADG)、剩余采食量(RFI)、平均日采食量(ADFI)、校正115 kg体重日龄和校正115 kg体重日增重均差异显著(P0. 05),而校正115 kg眼肌面积差异不显著(P0. 05)。夏季出生的仔猪初生重最高,与秋季出生的仔猪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5);春季出生的仔猪初生重最低,与夏、秋季出生的仔猪间均差异显著(P0. 05);秋季和春季出生的仔猪日增重、校正115 kg日增重、校正115 kg日龄、校正115 kg背膘厚、校正115 kg眼肌面积、饲料转化率和平均采食量均差异显著(P0. 05),而剩余采食量和校正115 kg瘦肉率均差异不显著(P0. 05)。日增重与饲料转化率呈负相关,与剩余采食量的相关性较弱,而与校正115 kg日增重呈较强的正相关;剩余采食量与饲料转化率、平均采食量均呈强正相关。因此,选留秋季出生且初生重大的后备公猪具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其后代也有更好的生长性能;结合剩余采食量与日增重、校正115 kg体重背膘厚等生产性状综合制订选择方案能使选育进程向正确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母猪的繁殖性能受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本研究对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3个种猪场2015—2019年的繁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分娩季节、不同胎次、不同分娩猪场等因素对扬翔华系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冬季分娩的杜洛克母猪窝均产总仔数、窝均产活仔数显著(P<0.05)高于夏季和秋季分娩的母猪。扬翔华系杜洛克母猪的窝均产总仔数随胎次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第3、4胎次时达到最优,分别为9.66头/胎和10.02头/胎,其中,母猪第4胎的产仔性能与第1胎、2胎、5胎、6胎、7胎及以上胎次间差异极显著(P<0.01)。扬翔华系杜洛克猪在不同猪场间的产总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产活仔数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胎次与配种季节对丹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彭兴  赵云翔  江科  朱琳  江威 《猪业科学》2018,(6):109-111
通过对广西扬翔某猪场1 314头丹系大白母猪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并从不同配种胎次和不同配种季节对繁殖性能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随着胎次的增加逐渐增加到一个最大值后减小。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在第4胎达到高峰,总仔为17.98头,活仔为16.06头,之后随着胎次增加繁殖性能逐步下降。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在第3胎达到高峰,初生窝重为20.95 kg,初生个体重为1.37 kg。冬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最多,初生窝重最重;夏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最少,初生窝重最轻。  相似文献   
17.
利用Arcgis将航拍DEM数据转换为渭河下游河道地形数据,采用Delft 3D生成正交曲线计算网格,并模拟不同工况下洪水在河道及淹没区的演进过程,实现了河道及溃堤洪水演进的实时动态演示,可以为洪水风险分析及防洪调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与播期对直播晚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连作晚稻直播栽培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期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合湖南省洞庭湖平原区连作晚稻直播栽培的品种有两优287、株两优30、株两优08等品种(组合),晚稻产量随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适宜播种期应控制在7月9-15日,如播种过迟,不利于晚稻安全齐穗,显著降低产量.  相似文献   
19.
猪的生长性能受性别、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分析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3个种猪场2015—2019年的生猪生长性能数据,研究性别、出生季节、胎次、猪场等因素对扬翔华系杜洛克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发现不同性别扬翔华系杜洛克猪的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校正达115 kg日增重、校正达115 kg背膘厚和校正达115 kg眼肌面积等均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季节出生的扬翔华系杜洛克公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季节出生的扬翔华系杜洛克母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春季和夏季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秋季和冬季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秋季和冬季出生的母猪校正达115 kg体重极显著大于春季和夏季出生的猪。此外,第3胎次出生的猪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最小,校正达115 kg日增重最大且与其他胎次间差异显著(P<0.05);第5胎次出生的猪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最大,校正达115 kg日增重最小且与其他胎次间差异显著(P<0.05)。扬翔华系杜洛克公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校正达115 kg日增重、校正达115 kg背膘厚、校正达115 kg眼肌面积在3个不同猪场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丹系与美丹大白、长白和杜洛克母猪的胎产活仔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超  谭岳华  江科  张超  彭兴  周玉 《猪业科学》2018,(11):116-117
文章主要通过比较丹系和美丹系的大白、长白和杜洛克母猪的胎产活仔性状,分析不同品种的丹系和美丹系产仔性能的差异,从而为品系的培育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整理了2017年1-11月广西某种猪场丹系和美丹系的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的繁殖记录,共2 301窝,其中美丹系196窝,丹系2 105窝,并对胎产活仔数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丹系大白、丹系长白和丹系杜洛克母猪的平均胎产活仔数分别为(15.37±0.76)头、(14.30±0.54)头和(7.63±1.06)头。美丹大白、美丹长白和美丹杜洛克母猪的平均胎产活仔数分别为(12.35±1.48)头、(11.66±1.33)头和(8.59±1.06)头。丹系和美丹大白母猪差异显著(P 0.05),丹系和美丹长白母猪差异极显著(P 0.01),而丹系和美丹杜洛克则差异不显著(P 0.05)。丹系大白和长白母猪的产活仔性能优于美丹大白和长白母猪,而美丹杜洛克母猪的产活仔性能则强于丹系杜洛克母猪。研究为品系的培育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