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1986~1988年,同步调查了13个 AR 猪场各种年龄不同品种猪(共2429头)的鼻腔 Bb 及 Pm 的感染情况.Bb总阳性率为33.4%,pm 总阳性率为2.9%,全部猪场均检出 Bb.7个猪场检出 Pm,其中6个场共检出65头 Pm 带菌猪,分离74株 Pm,包括 A 型7株,D 型67株,全部为非产毒素菌株(PmDNT~-)。检出和未检出 pmDNT~-的12个 AR 猪场,或有临床 AR 猪(28.8%),或解剖出 AR 猪(65.5%,87.5%),或有临床或解剖 AR 病史。这些猪场的 AR 病因显然与 Pm 无关,而与 Bb 育关.另一处有临床 AR 的猪场送检3头,有1头分到少量产毒素 D 型 Pm(PmDNT~ ).一假定健康猪场(非 AR 猪场)4年来均未检到 Bb,仅检到1株 D 型 PmDNT~-。  相似文献   
22.
23.
同染色电镜技术检查了10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形成纤毛的能力。除1个兔源I相菌株形成纤毛较稀疏外,5个猪源I相菌株均产生丰富的周在尾纤抟,但以两极端较密集,纤毛直径2-3nm、长40-100nm。由I相菌株传代获得的4个Ⅲ相变异菌株不形成纤毛。经过超声处理结合Tritonx-100溶解法由I相菌株制备的纤毛粗提物中也风到折断的大量纤毛段。往往有聚堆现象,应用两种方法已将纤毛分离提纯,SDS-PAGE证明纯化的纤毛由4种蛋白亚单位组成,分子量分别为123K、112K,02K和91K。  相似文献   
24.
我们在辽宁省马三家养猪工厂的部分商品猪群中应用了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油佐剂灭活疫苗,测试了母猪接种疫苗对防止其仔猪发生鼻甲骨萎缩和提高日增重的效力。该养猪工厂采用全封闭式密集型饲养方式,圈与圈之间以矮铁栏间隔。母猪常年产仔,仔猪从生后到育肥屠宰经历28日龄断奶、2月龄和4月龄3次转群。转群后按  相似文献   
25.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群和免疫彭发泉(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有免疫分型、遗传分型及病理分型等分群方法。目前以遗传资料为基础,普遍接受分为以下4群。一、标准血清1型(典型血清1型)。这是一群致病谱广的IBDV,在世界...  相似文献   
26.
采用自行设计的分离培养基,从胸膜肺炎病死猪及屠宰猪的病变肺中分离到11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leuropneumoniae).经生化及培养特性鉴定与国际标准菌株一致.血清7型的3株分离物均人工复制出典型的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病的症状和病变.3株分离菌株和国际7型标准菌株培养物,经电镜观察、首次发现本菌具有纤细的直纤毛.  相似文献   
27.
应用负染色电镜技术检查了10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形成纤毛的能力。除1个免源Ⅰ相菌株形成纤毛较稀疏外.5个猪源Ⅰ相菌株均产生丰富的周在性纤毛,但以两极端较密集,纤毛直径2~3nm。长40~100nm.由Ⅰ相菌株传代获得的4个Ⅲ相变异菌株不形成纤毛。经过超声波处理结合Tritonx-100溶解法由Ⅰ相菌株制备的纤毛粗提物中也见到折断的大量纤毛段,往往有聚堆现象。应用两种方法已将纤毛分离提纯。SDS-PAGE证明纯化的纤毛由4种蛋白亚单位组成,分子量分别为123K、112K,02K和91K。  相似文献   
28.
我国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感染症的确定和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胸膜肺炎嗜血杆菌(或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猪的一种严重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急性及最急性病例死亡率高达百分之百,慢性及亚急性病例胸腔及肺有严重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病变,影响生长发育。本病自六十年代初发现以来,至今几乎遍布所有养猪国家,特别是近十几年,流行日趋严重,成为世界性工业养猪的五大疫病之一。目前预防本病尚缺乏有效方法,某几个国家虽有商品化菌苗,但只对同血清型  相似文献   
29.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群和免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0.
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对普通饲养猪滴鼻感染的致病力,因变异、菌量和猪龄不同而育很大差异.细菌变异是降低致病力的主要原因,致明显乃至完全的鼻甲骨萎缩主要与接种的猪龄有关,而肺炎的发生主要与接种菌量有关.强毒力株为原型Ⅰ相菌,对周龄内仔猪致鼻甲骨萎缩的能力强于Ⅲ相变异菌株10万倍以上,6万至10万个活菌可使大部分猪致明显乃至完全萎缩。两个菌相致肺炎及皮肤坏死作用亦有显著差别。未发现Ⅰ相菌株在呼吸道内变异为Ⅲ相菌,而试管内稳宅的Ⅲ相菌株大菌量接种时,在周龄猪可全部返祖为Ⅰ相菌,仅部分例致轻度乃至中度萎缩;在2.5~3.0月龄猪仅半数例返祖为Ⅰ相菌,不能返祖者被迅速清除,不致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