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大棚蔬菜周年高效生产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番茄、越瓜、芜荽模式 番茄品种选用合作903,每年11月下旬采用大棚多层覆盖育苗。2月上旬定植,每亩定植3000株。大棚内套小棚盖草席、铺地膜覆盖方式。5月上旬上市,6月中下旬拉秧。亩产5000公斤,收入9000元。越瓜苗5月中旬采用营养钵育苗,选用地方品种,6月上旬,在大棚番茄畦的一侧面,两株番茄植株之间,间隔定植越瓜苗,并适当剪去周同番茄枝叶。越瓜一般在7月下旬上市,亩产量2000公斤,收入3,4000元。  相似文献   
102.
施兆鸿  彭士明  宋国  孙鹏  尹飞  王建钢 《水产学报》2012,36(9):1435-1442
为研究条石鲷幼鱼在饥饿与再投喂条件下机体各组织和血清中主要代谢酶活性和糖元含量的变化,以平均体质量为(10.0±1.0)g的条石鲷幼鱼为实验对象,实验共设5个处理组,分别为每天投喂(S0)、饥饿3 d(S3)、饥饿6 d(S6)、饥饿9 d(S9)和饥饿12 d(S12),饥饿后再恢复投喂至实验结束,整个实验同期对照30 d。在实验前、饥饿处理后和再投喂后分别取样,检测血清、肝脏和肌肉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变化以及糖元含量。研究结果显示,饥饿与再投喂对血糖、肝糖元含量影响显著(P<0.05),饥饿导致血糖(S12除外)、肝糖元含量显著降低,再投喂后肝糖元含量基本恢复到饥饿前水平。然而,肌糖元含量在饥饿与再投喂过程中变化并不明显。实验期间,AKP活性和GPT活性在血清和肝脏中变化明显,且恢复投喂后血清与肝脏中的各代谢酶活性均基本恢复到初始活性水平。肌肉中AKP、ACP、GPT和GOT活性在整个饥饿与再投喂过程中变化则并不明显。分析认为,条石鲷幼鱼血糖浓度维持在(2.65±0.33)~(3.70±0.36)mmol/L是保持机体代谢活动所必须的水平;在条石鲷机体应对饥饿胁迫的过程中,血清和肝脏中主要代谢酶活性的相应变化对于保障机体在饥饿条件下的基础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研究分析了饲料组成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特定生长率(SGR)及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共设4组不同的饲料组成,依次为饲料A(鱼肉糜)、饲料B(鱼肉糜+配合饲料)、饲料C(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和饲料D(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桡足类)。实验用银鲳幼鱼的平均体重为4.80±0.11 g,每组饲料设3重复,实验周期为9周。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饲料组成可显著影响银鲳的特定生长率,饲料A组的特定生长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其它各饲料组;饲料D组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且显著高于饲料B、C组的特定生长率(P<0.05);但饲料B、C组间银鲳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银鲳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的分析结果显示,4组饲料组成对银鲳肌肉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并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可显著影响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P<0.05)。饲料D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及n-3HUFA含量均分别显著高于饲料A、B和C组(P<0.05),饲料B和C组的PUFA、HUFA及n-3HUFA均分别显著高于饲料A组(P<0.05),但饲料B、C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分析得出,丰富的饲料组成以及饲料中较高的HUFA含量均有利于银鲳幼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4.
研究了投喂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各组织中脂肪含量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鱼粉、鱿鱼粉、豆粕为蛋白源,以氧化鱼油(过氧化物值POV为45 Meq O2/kg油)为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维生素E醋酸酯(纯度50%)的添加量依次为0 mg/kg、100 mg/kg、300 mg/kg、700 mg/kg、1 500 mg/kg饲料,共配制五种不同维生素E含量的配合饲料,投喂平均体重18.7 g的黑鲷幼鱼9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显著降低全鱼的脂肪含量(P<0.05),而对肝脏与肌肉中脂肪含量并未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鱼肝脏中的维生素E含量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显著降低了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且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肝脏MDA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添加维生素E 100、300和700 mg/kg组间,700和1500 mg/kg组间肝脏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此同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显著降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P<0.05),并且SOD、CAT活性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维生素E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并未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投喂黑鲷氧化鱼油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体内由于氧化鱼油胁迫所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减轻由于体内过氧化所造成的机体损伤.  相似文献   
105.
106.
盐度对云纹石斑鱼抗氧化酶及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云纹石斑鱼肝脏抗氧化指标和血清溶菌酶活力对盐度骤降的响应,本实验设置4个盐度梯度(27、21、15和9)对云纹石斑鱼进行盐度骤降胁迫实验,在0、1、2、3和7 d时取样,测定其肝脏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血清溶菌酶(LZM)活力。结果显示,SOD与CAT活力第1、2天均呈下降趋势,盐度21组的SOD和CAT活力第3天大幅度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第7天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T-AOC变化趋势与SOD、CAT活力变化一致;MDA含量变化与SOD、CAT活力变化趋势相反;血清溶菌酶活力随盐度降低,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盐度21组第1天为最高值。研究表明:盐度骤降使云纹石斑鱼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初期抑制SOD和CAT活力,随后恢复,T-AOC和MDA含量也相应变化。溶菌酶活力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黑鲷(Acantlaopagrus schlegeli)幼鱼生长、鱼体营养成分、血浆生化成分及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以鱼油和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亚麻籽油=1::6)的混合油为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L-肉碱的添加量分别为0、300与1000 mg/kg饲料,共配制3种饲料(LCO、LC300与LC1000),投喂平均体重为(20.42±0.24)g的黑鲷幼鱼9周.设3个重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L-肉碱对黑鲷幼鱼的增重率、饲料系数及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尽管饲料中添加L-肉碱降低了黑鲷的肝体比与肥满度,但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饲料中添加L-肉碱显著减低了肝脏中水分含量(P<0.05),且添加较高含量的L-肉碱(LC1000)可显著降低肝脏中的脂肪含量,但LC300组与LCO组间肝脂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随着L-肉碱添加量的增加,高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表现出了逐步降低的趋势.饲料中添加L-肉碱降低了血浆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且LC1000组的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低于LCO组(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L-肉碱对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与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显著升高了肝脏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总量(P<0.05).分析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黑鲷幼鱼并无促生长的作用,但具有一定的降体脂效果.  相似文献   
108.
盐度对条石鲷幼鱼肝脏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鹏  尹飞  彭士明  施兆鸿 《海洋渔业》2010,32(2):154-159
测定了不同盐度(8、18、28、38、48)处理后条石鲷幼鱼肝脏中SOD、CAT、GPX和GST 4种酶活力,探讨了盐度变化对条石鲷幼鱼肝脏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当用低盐度8和18处理时,幼鱼肝脏SOD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当处理盐度升至38时,SOD活力增加并在24 h时达到最大,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之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而经过盐度48处理时,SOD活力则在24 h时达到最低,之后逐渐升高并趋于稳定。CAT活力在盐度为8和18的处理组中均在处理120 h时达到最高值;在经高盐度处理时与SOD活力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各盐度处理组中的GPX活力均在处理12~24 h左右出现最低值,然后又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而GST活力在处理盐度为8、18和38时基本呈增高的变化趋势,当盐度增至48时,GST活力迅速增高并在6 h时达到最高,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之后逐渐趋于平衡。结果表明,条石鲷幼鱼对低盐环境有较强耐受力,在盐度变化时能通过改变抗氧化酶活力来消除氧化压力下产生的多余自由基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09.
低盐胁迫对银鲳幼鱼肠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尹飞  彭士明  孙鹏  施兆鸿 《海洋渔业》2010,32(2):160-165
通过逐级降低水体盐度的方法,将银鲳幼鱼分别在盐度25、20、15和10的条件下饲养至120 h,检测不同盐度下、不同时间点银鲳幼鱼肠道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活力。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脂肪酶的活力总体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0.05);淀粉酶的活力呈升高的变化趋势(P0.05);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力的变化趋势不同,胰蛋白酶的活力呈现升高的趋势(P0.05),而胃蛋白酶活力呈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说明盐度降低会对银鲳幼鱼肠道的消化酶产生激活作用,从而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达到补充机体所损失的能量的目的。但对于不同种酶,激活的顺序和程度却不尽相同,甚至当超出一定的耐受范围后,酶活力反而被抑制。在本研究中,随着盐度的下降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脂类物质首先被大量消耗,然后是淀粉类物质,而蛋白类物质在整个过程中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建议,在雨季来临之前,提高脂类和淀粉类物质的投喂量,将有助于提高幼体对低盐度的耐受性及其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0.
海水鱼脂类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类在鱼类营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为机体提供生长所需的必需脂肪酸等营养物质,机体中的必需脂肪酸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至关重要。此外,脂类在能量供应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海水鱼类必需脂肪酸、鱼油替代、脂类营养与水产品品质关系以及海水鱼饲料这四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就未来海水鱼脂类营养与饲料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