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0篇
  4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秦仲(1~4号)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不仅是名贵的中药材和提取天然橡胶的工业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绿化和水土保持树种.张康健等(1997;1999;2001;2002)对杜仲次生代谢物的生态学、合成积累、个体发育特性和部位差异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以次生代谢物含量为首选指标,结合生长量和抗性指标等(张博勇等,2003;翟金兰等,2003),历时16年选育出了秦仲1~4号杜仲新品种,其次生代谢物(药用有效成分)含量高,生长快,尤其是秦仲1、2号的杜仲胶含量也高,经专家鉴定认为居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2.
四翅滨藜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在中国西北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利用组培进行扩繁是解决用于生产的优质苗木的有效方法。以四翅滨藜半木质化及全木质化枝条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取材时间、消毒方法、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质量浓度对组培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材时间以4月为宜;消毒方法先用体积分数70%乙醇表面消毒20 s,无菌水冲洗2次,再用1.0 g.L-1氯化汞(HgCl2)浸泡消毒6 min为宜;初代培养宜选用高盐培养基MS(Murashige and Skoog) 0.5 mg.L-16-苄基腺嘌呤(6-BA);继代培养基以MS 1.0 mg.L-16-BA 0.1 mg.L-1萘乙酸(NAA)更有利于茎芽增殖和生长;在1/2 MS 0.1 mg.L-1NAA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较高,根系发育较好。图4表4参10  相似文献   
73.
不同树莓和黑莓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图拉名、秀美特、威廉姆特、俄国红4个树莓品种和黑巴提、百胜2个黑莓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条件下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阴天,6个树莓和黑莓品种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叶片瞬时水分利用率(WUE)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在晴天,俄国红、秀美特、黑巴提和百胜4个品种的Pn、Tr、Gs和WUE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在14:00出现峰值,而此时胞间CO2浓度(Ci)出现最低值,图拉名和威廉姆特的Pn、Tr、Gs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造成图拉名和威廉姆特2个品种在晴天出现光合“午休”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非气孔因素引起的;2个黑莓品种的WUE日均值较低,表明黑莓品种较树莓品种耐旱性差。  相似文献   
74.
以湘早籼24、湘早籼143和自选1号3个早籼品种为研究对象,早、中、晚3季栽培,通过分析抽穗后单株主穗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籽粒颖壳和子房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动态变化,探讨稻米色素形成的规律,确定籽粒灌浆、稻米色素沉积、米质形成的最佳切合时期和保健色米的收获适期。结果表明,水稻灌浆期籽粒的干重随着灌浆的进行呈逐渐上升趋势,早季栽培的水稻籽粒干重的增加速率快,灌浆时间短;而晚季栽培的水稻籽粒干重的增加速率较缓,灌浆时间长,成熟后籽粒干重比早季栽培的重。收获期对色素的影响最大,水稻籽粒子房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颖壳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且延后于颖壳色素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保健色稻收获适期早、中、晚季稻分别在抽穗后25、20和25d。  相似文献   
75.
机收再生稻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保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安全是当前中国作物生产面临的两大挑战,劳动力短缺和气候变化进一步增加了这些挑战的严峻性。构建机械化和轻简化的新型水稻集约化栽培技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目标是转型期水稻栽培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再生稻模式作为一种古老的种植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品质优和增产增效等优点。本文介绍了机收再生稻模式的优势与发展历程,总结了机收再生稻技术在品种选育、肥水管理、留桩高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机收再生稻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相似文献   
76.
以6年生紫叶杜仲和对照绿叶杜仲扦插苗为试材,测定了杜仲叶片中花色素苷、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可溶性糖等叶色相关物质含量及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pH值在叶色表达期随时间(8-10月)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叶色变异与叶片叶绿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PAL活性、pH值的相关性,同时对紫色杜仲叶进行遮光处理并探讨光对叶色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叶杜仲叶片内花色素苷含量、PAL活性均高于绿叶杜仲的,而紫叶杜仲叶绿素含量和pH值却低于绿叶杜仲;在8-10月,其叶绿素含量、pH值呈下降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AL活性表现出升高趋势;通过紫叶与绿叶杜仲的对比可以看出,紫叶杜仲叶片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其花色素苷含量和M值显著高于绿叶杜仲;影响花色素苷和叶绿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有PAL活性、温度、pH值、光照等,而可溶性糖含量与花色素苷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77.
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研究的现状(英文)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知识大力发展精准农业 ,以达到改良作物表现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中国的农学家依据精准农业的原理并结合本国的实践 ,初步提出了水稻等作物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基本苗、施肥和灌溉的定量方法和关键指标 ,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精准栽培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水稻直播省工节本 ,其应用面积在亚洲正逐年增加。杂草控制和倒伏问题是制约水稻直播产量及其应用面积扩大的两大因素。水稻地膜覆盖栽培近几年正在中国兴起。地膜覆盖可增温保墒、节约用水和减少氮肥损失。但地膜覆盖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应引起重视。作物栽培已从单纯注重产量 ,转变为产量、优质、高效相统一 ,注重环境的保护 ,重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农业信息技术运用于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 ,将促进栽培技术的现代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78.
以23个不同类型的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进行再生稻比较试验,主要从品种生育期、产量、品质、抗性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华两优2882、旱优73、华两优2834、天两优616、华两优2881、新两优223、黄科香1号、黄科香2号共8个品种适合作为再生稻种植。  相似文献   
79.
10个树种光合和蒸腾性能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研究了10个树种一年生实生苗主要光合和蒸腾性能对根际水分胁迫的响应.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其生理过程均受到显著影响,不同树种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不同,树种间响应值的变化表明其抗旱性的差别,将其响应值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统计方法进行综合评判得出:金链树、紫穗槐、香椿、木瓜抗旱能力较强;沙枣、杜仲、柠条、国槐次之;葛藤、合欢抗旱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80.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在中国西北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利用组培进行扩繁是解决用于生产的优质苗木的有效方法。以四翅滨藜半木质化及全木质化枝条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取材时间、消毒方法、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质量浓度对组培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材时间以4月为宜;消毒方法先用体积分数70%乙醇表面消毒20 s,无菌水冲洗2次,再用1.0 gL- 1氯化汞(HgCl2)浸泡消毒6 min为宜;初代培养宜选用高盐培养基MS(Murashige and Skoog)+ 0.5 mgL- 16-苄基腺嘌呤(6-BA);继代培养基以MS+ 1.0 mgL- 1 6-BA+ 0.1 mgL- 1萘乙酸(NAA)更有利于茎芽增殖和生长;在1/2MS+ 0.1 mgL- 1 NAA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较高,根系发育较好。图4表4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