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396头适繁母牦牛和226头围产期牦牛按体况评分方法进行体况评分,并在发情季节进行了发情率的跟踪观察;对446头围产期牦牛按体况评分2.0组和2.0以下组在进行不同量补饲对比试验,旨在探讨体况基础上的营养调控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发情牦牛的体况评分为4.16±0.44,未发情牦牛的体况评分为3.49±0.45,差异极显著;妊娠母牦牛产前体况评分在2.63,产后体况评分下降到0.34的母牦牛产后发情率达到45.46%,而产前体况低于2.0,产后体况下降0.5以上的母牦牛产后发情周期不能恢复;围产期牦牛体况评分低于2.0,补饲1kg/d,围产期体况高于2.0,补饲0.5kg/d,能使17%~30%的产后母牦牛当年进入发情配种状态。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旨在考察断乳及短期断乳后对产后母牦牛发情周期恢复及怀孕率的影响。18头初产母牦牛和24头经产母牦牛进行单纯的断乳后发现卵巢周期的恢复率分别达到55.56%和87.5%,怀孕率分别达到55.56%和66.67%;对照组仅为6.67%和0%。12头母牦牛在同期排卵处理方案的第7~9天中进行短期断乳,24头母牦牛作对照,发现短期断乳组人工授精的妊娠率分别为41.67%,高于对照组37.5%,但是二者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试验表明,产后母牦牛在发情配种期进行犊牛断乳,可以极大的提高产后母牦牛产后发情周期的恢复,提高其怀孕率。  相似文献   
23.
全世界有90%以上的牦牛饲养在我国,有1 300余万头,而大多数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及青海省、甘肃省及四川省西北部。由于牦牛长期生存在3 000 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生产性能普遍较低,当年产犊的母牦牛在妊娠阶段体内能量储备消耗过多,产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  相似文献   
24.
为了对不同繁殖体况的母牦牛采取不同程度的补饲方案,研究补饲对母牦牛同期发情处理后发情和受胎的影响,从而探讨环湖地区牦牛繁殖率低下的形成机理及解决方案。试验选用青海省环湖地区3~10岁营养体况相近的受体母牦牛352头,按试验要求随机将青年牛、经产牛分为3组,分别补饲0,0.5,1.0 kg饲料,补饲时间为3个月,补饲结束后实施同期发情试验和定时授精,授精后40~60 d采用直肠检查法检查受胎情况。结果表明:补饲前与补饲后相比青年牛、经产牛营养状况差异显著(P<0.05),不同卵巢机能状态对母牦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补饲Ⅱ组和补饲Ⅰ组青年牛、经产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补饲Ⅱ组与补饲Ⅰ组青年牛、经产牛同期发情处理后的发情率和受胎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母牦牛体内营养储备状况是制约牦牛繁殖率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放牧条件下通过适度补饲能够改善母牦牛的繁殖体况和卵巢机能状态,可明显提高母牦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  相似文献   
25.
为了解牦牛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体尺性状数据表现和相关性,实验采集146头健康的牦牛性别、年龄、体高、体斜长和胸围的数据,使用SPSS软件分析牦牛各体尺指标与体重之间相关性,并用SAS软件分析性别年龄对牦牛体尺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的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牦牛的胸围变异系数和标准差权衡数值最大,有较高的选育价值。此外,性别和年龄会对牦牛的选育产生很大影响,根据牦牛性别和年龄制定合适的选育标准。根据体尺估算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牦牛,发现体尺数据表现良好的牦牛在体重上同样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26.
试验拟从怀孕牦牛的围产期补饲、犊牛的隔离哺乳及产后牦牛的同期发情处理,考察不同的方法对对产后牦牛发情及受胎效果的影响,从而探讨产后提高牦牛繁殖率的解决方案。试验1考察补饲、隔离哺乳对产后牦牛发情周期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补饲+隔离哺乳组与隔离哺乳组、补饲组及对照组发情季节的发情率及妊娠率(0~30d,30~120 d)对比差异极显著(P<0.05);隔离哺乳组与补饲组发情季节发情率及妊娠率(30~120d)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隔离哺乳组及补饲组发情季节的发情率及妊娠率(30~120d)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2考察补饲、隔离哺乳对产后牦牛同期发情后发情与受胎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补饲+隔离哺乳组与隔离哺乳组、补饲组及对照组发情季节的发情率及妊娠率(0~120d)对比差异显著(P<0.05),隔离哺乳组与对照组发情季节的发情率及妊娠率(0~120d)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隔离哺乳组及补饲组发情季节的发情率及妊娠率(0~120d)对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国医大师刘祖贻自2015年8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肺癌患者的病案共计107例,将患者初诊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该软件中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肺癌用药规律。结果 对筛选出的107首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次>80的高频使用药物有薏苡仁、白术、山楂、八月札、黄芪;常用组合主要有白术、薏苡仁、八月札,薏苡仁、山楂、八月札,鸡内金、薏苡仁、麦芽等;并挖掘出5首新处方。结论 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肺癌喜用益气健脾、消食和胃、化痰消瘀药物,治法以益气健脾、消食和胃为主,通过药物分析印证出肺癌的病机特点为“虚、毒、痰、瘀”,以“正虚”为本,体现出刘教授“调理脾胃,以求扶正”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8.
输卵管是配子和受精卵的运输通道,在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牦牛输卵管不同解剖部位功能差异的分子基础,本研究对发情期母牦牛输卵管壶腹部、峡部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筛选出139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00个基因在壶腹部高表达,895个基因在峡部高表达。基因功能分析及通路富集结果表明,壶腹部上调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上皮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增殖、细胞突起、纤毛、精子运动性、受精过程有关,峡部上调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平滑肌收缩、胞外基质、解剖形态和系统发育、精子获能和储存有关。本研究从转录组层面解释了牦牛输卵管壶腹部和峡部形态结构及功能差异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牦牛输卵管不同解剖部位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9.
肉牛的生长发育受到遗传、环境和营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调控。随着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发展,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种组学技术的应用,为肉牛生长发育调控机制的解析提供了“基因变异-基因表达量-代谢分子”等不同层次的遗传信息。该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组学分析方法,对不同组学在肉牛生长发育遗传机制解析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对多组学在肉牛生长发育遗传机制解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