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4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364篇
林业   620篇
农学   434篇
基础科学   389篇
  369篇
综合类   3091篇
农作物   471篇
水产渔业   303篇
畜牧兽医   1447篇
园艺   610篇
植物保护   163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320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采后发病芒果果肉中分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r DNA-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发病芒果中分离到的病菌T0408鉴定为Colletotrichum asianum Prihastuti,L.CaiK.D.Hyde。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适宜pH值为5~8;环境湿度在75%~98%范围内,湿度越大,菌丝生长速度越快,在3 000 lx日光灯的光照强度下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产孢;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值为6~8,环境湿度为75%~98%,湿度越大、在3 000 lx日光灯的光照强度下连续光照有利于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92.
通过设置黑豆-油菜、大豆-油菜的轮作模式在湖南醴陵进行大田试验,结果发现黑豆表现出较强的镉富集能力,其根、茎、叶及果壳中镉含量分别为2.14、2.63、4.10及1.34 mg/kg,富集系数均在1以上。油菜各个部位镉含量较高的分别为叶与茎,达到了7.13和4.73 mg/kg。黑豆各部位镉转运系数均高于大豆,各油料作物提取的重金属主要集中在茎与叶。大豆叶的镉富集系数为2.06,茎的镉富集系数为0.86,明显低于黑豆同部位的富集能力。每公顷土地经过一轮黑豆-油菜、大豆-油菜轮作分别能够从土壤中提取73.52 g和51.68 g的镉,对土壤重金属镉的修复效率约为3%。  相似文献   
93.
通过考证认为,一年生辣椒(Capsicum annuum L.)于16世纪80年代从日本传入中国,最早的传入点是浙江。以浙江为起点,向北、西、南3个方向传播。向北方向,经江苏传到山东,虽然江苏没有接受辣椒,但山东很快接受并把辣椒当作花椒的替代品,名称由番椒变成了秦椒;再以山东为中心,继续向河北、辽宁传播,东北的辣椒是闯关东的山东人传播的;向西传到了天津、山西、河南、北京、甘肃、内蒙古,形成华北传播路线。向西方向,从浙江沿长江西上,安徽、江西、湖北没有接受,但湖南很快接受了辣椒,并以湖南为中心,向贵州、四川、云南、广东、广西、陕西等地传播,形成影响最大的长江传播路线,新疆的辣椒是在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由湖南军人传过去的。向南传播的速度非常缓慢,传到江西、福建的时间都较晚。从荷兰传入台湾的灌木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和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传入台湾的中国辣椒(Capsicum chinense Jacq.),经福建传到海南和云南。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海南省文昌市南阳镇、琼海市大路镇、乐东县黄流镇3个地区‘马来西亚1号’菠萝蜜叶片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的周年变化规律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区菠萝蜜叶片营养元素变化规律相似。元素年平均含量表现为氮>钾>磷。根据实际生产中的生育期调研分析,将菠萝蜜的生长周期大致划分为2个批次3个时期:第一批次养树期(11—12月)、花芽分化期(1—2月)、结果期(3—4月);第二批次养树期(5—6月)、花芽分化期(7—8月)、结果期(9—10月)。生长周期内,氮元素含量年变化呈现“N”字型变化趋势;磷含量在1—4月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后呈缓慢上升趋势;钾含量变化趋势与氮含量变化相似,但钾元素含量变化没有氮元素变化明显。菠萝蜜叶片中大量元素含量的适宜范围为:全氮21.03~22.15 g/kg,全磷2.86~3.40 g/kg,全钾13.49~14.47 g/kg。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菠萝蜜需氮、钾元素较多,特别是在花芽分化期和结果期,应注意增施氮肥与钾肥,磷肥应于养树期施足。  相似文献   
95.
以马来西亚1号菠萝蜜、XYS17菠萝蜜、XYS18菠萝蜜和榴莲蜜为材料,采用HS-SPEM-GC-MS进行测定分析,以期揭示不同基因型菠萝蜜资源香气成分组成差异,为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不同基因型菠萝蜜资源共鉴定出66种香气物质,异戊醇、月桂醛、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乙酸异戊酯、异戊酸丙酯等9种共有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CA分析表明,马来西亚1号主要香气成分为3-甲基丁酸戊酯、乙酸丁酯、乙酸异戊酯、异戊酸丁酯和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XYS17主要香气成分为异戊酸丁酯、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3-甲基丁酸戊酯、醋酸辛酯和癸醛,XYS18主要香气成分为异戊酸乙酯、异戊酸丁酯、丁酸乙酯、异戊酸甲酯和正辛醛,而榴莲蜜主要香气成分为异戊醇、2-甲基-1-丁醇、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异戊酸乙酯和异戊酸异戊酯。不同基因型菠萝蜜香气成分物质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为今后新品种选育和优异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
97.
<正>2014年1月29日文登市开发区宫某饲养的1只13岁的雌性德国牧羊犬发病。主诉该犬近期采食大量猪骨头后出现便秘症状,已经持续1周有余,初期患犬不停努责,最近两天停止努责;该犬4天没有进食,但饮水较多。29日早上发现其腹部异常变大,且精神欠佳,遂前来服务中心门诊就诊。1临床症状患犬整体消瘦,被毛粗乱,精神萎靡,趴卧不动,触诊腹部膀胱约有排球大小。经询问主人得知患犬前两天努责时会有尿液排出,但是量很少,与其饮水量不成正比,疑似存在膀胱积尿。  相似文献   
98.
根据野外采样和文献查阅,系统整理了可可的地理分布记录,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对可可的潜在适宜分布范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北美洲南部、中南美洲北部、非洲西部、亚洲东南部以及太平洋美拉尼西亚群岛地区均是可可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域。其中,中国海南、台湾南部、云南西双版纳、广东雷州半岛也属于可可的适生范围。经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分析法验证,MaxEnt模型的AUC(Area under curve)值为0.977,表明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各环境变量重要性的Jacknife检验表明,极端最低温度、年降雨量、年温度变化范围、最暖季降雨量对可可的潜在分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在新生儿胸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69例行胸部HRCT检查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胸部疾病的常见HRCT征象,并与DR平片进行对比.结果 HRCT对先天性胸肺发育异常疾病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DR平片(77.8% vs 38.9%,P<0.05);HRCT在发现新生儿重症肺炎特殊征象上明显优于胸部DR平片(71.4% vs 4.8%,P<0.01).结论 胸部HRCT对于肺部发育不良、纵膈病变、新生儿重症肺炎等具有较大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0.
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合欢枯萎病纯茵种,并以常规方法对合欢枯萎病病茵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该茵可在PDA、PSA以及合欢的根、茎、叶培养基上生长,在PDA及PSA上的生长情况基本一致,且茵丝旺盛,而在合欢根、茎、叶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稍差;该茵的生长温度为5~32℃,最适生长温度为23—29℃;孢子在葡萄糖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