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徐世才 《中国蔬菜》2008,1(8):29-30
植物气味对小菜蛾有驱避、拒食、毒杀的作用,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害虫防治,但有关蔬菜提取物防治小菜蛾的研究鲜见报道。笔者研究了辣椒叶、菠菜叶、茄子叶和番茄叶的水提物对小菜蛾4龄幼虫的拒食性和生长抑制作用,以期为发展绿色蔬菜和小菜蛾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高校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开放的探索和实践,介绍了实验室开放模式、开放内容、开放管理方法和开放的效果,分析了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旨在探讨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3.
对采自陕西平河梁自然保护区蝶类标本进行鉴定,发现该保护区蝶类共8科44属68种,其中凤蝶科5属10种,粉蝶科5属15种,眼蝶科8属13种,灰蝶科2属2种,蛱蝶科19属23种,环蝶科2属2种,蚬蝶科1属1种,弄蝶科2属2种。分类统计表明,在属级阶元上,采集的44属中,蛱蝶科>眼蝶科>凤蝶科=粉蝶科>环蝶科=灰蝶科=弄蝶科>蚬蝶科,蛱蝶科居于优势地位,占总属数的43.18%;在种级阶元上,采集的68种蝴蝶中,蛱蝶科>粉蝶科>眼蝶科>凤蝶科>环蝶科=灰蝶科=弄蝶科>蚬蝶科,仍以蛱蝶科占优势,占总种数的33.82%;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单属种较多,有31属仅分布1种,占总属数的70.45%;从单属种分布来看,蛱蝶科>眼蝶科>凤蝶科>灰蝶科=弄蝶科=环蝶科>蚬蝶科>粉蝶科;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具有蝴蝶属级多样性较高的特点。区系分析表明,平河梁自然保护区的古北界蝶类有6属8种,分别占总数的13.64%、11.76%;东洋界蝶类有20属20种,分别占总数的45.45%、29.41%;广布种有27属40种,分别占总数的61.36%、58.82%;以广布种为优势成分。从世界动物地理区系看,平河梁自然保护区蝶类分布极不平衡,是以古北和东洋区共有种为主体构成的;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来看,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属华中区,共有种较多,具有较为丰富的蝶类资源。  相似文献   
24.
2010年4月,对延安市洛川县苹果示范园和常规园2块样地的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共采集到40个土壤样品,通过手拣法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标本152号,隶属于4门6纲11目。结果表明:正蚓目和鞘翅目是这2块样地的优势类群,而2块样地的其余类群在数目上则各有差异;各群落中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和数量在垂直分布上有一定的表聚性;示范园的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类群的多样性、优势度和丰富度都明显高于常规园,而均匀度则低于常规园。通过对苹果园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研究,为果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宁夏斑潜蝇种类识别及其发生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现已发现为害蔬菜和花卉的斑潜蝇(Liriomyza)种类有: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豌豆斑潜蝇(Liriomyza congesta)和葱斑潜蝇(Liriomyza chinensis),其形体小,形态易混淆.现从外部形态、化蛹特征、取食、寄主等各方面对这4种斑潜蝇加以区别,同时,总结了斑潜蝇在宁夏的发生规律,以供广大植物保护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6.
不同温度和不同浸种时间对沙芥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世才  张治科  李延清  齐龙 《种子》2007,26(1):9-11
研究了不同浸种时间和不同温度处理条件对沙芥种子萌发和发芽率的影响,得出沙芥种子发芽的最适浸种时间为9h,最适萌发温度为20-30℃的变温。  相似文献   
27.
单一的采集方式,不能反应一个地区的鞘翅目(甲虫)多样性,不同采集时间和方式都对其有影响。本文使用马氏网、飞行阻隔器和扫网法在6-8月对陕西省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灰沟样地鞘翅目昆虫进行采集。结果共采得甲虫15 659头,其中马氏网采集到20科1 323头,飞行阻隔器采集到30科10 330头,扫网法采集到24科4 006头。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鞘翅目昆虫数量:飞行阻隔器>扫网法>马氏网。2、优势科的数量:马氏网>飞行阻隔器=扫网法。3、采集科级数量:飞行阻隔器>扫网法>马氏网。  相似文献   
28.
通过建立平均降雨量、平均气温与沙芥生长期菜蛾发生量之间的模糊矩阵,预测沙芥生长期菜蛾的发生量,验证结果表明:历史符合率达100%,且2005年预报与实际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29.
沙芥别名沙盖、山羊沙芥、山萝卜,蒙名为“额乐孙、乐帮”,是分布于蒙古沙漠、沙地的十字花科2年生草本植物。沙芥原本是一种山野菜、家畜饲料,近年来在我国已把它作为新型绿色蔬菜。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小菜蛾在延安地区自然条件下能否越冬,对小菜蛾的过冷却点、低温生存能力以及室外自然条件下越冬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幼虫中1龄幼虫的过冷却点最低(-17.07℃)。幼虫的平均过冷却点最高(-14.36℃),其次为成虫(-15.25℃),蛹期的过冷却点最低(-19.45℃),这表明在小菜蛾各种虫态中抗寒能力最强的是蛹。在5、0、-5、-10℃温度条件下,小菜蛾蛹的LT_(50)、LT_(90)、LT_(99.9)均随温度的降低而缩短,99.9%蛹死亡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52.82、29.03、26.17、13.45 d,这表明小菜蛾不能在冬季温度连续低于0℃的时间超过29 d的地区越冬;另外,小菜蛾蛹的野外越冬试验结果发现,蛹在延安地区越冬死亡率为100%。结合延安地区冬季的温度变化规律,初步推断自然条件下小菜蛾在延安地区不能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