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定位站以围栏封育草地冬季火烧为研究对象、围栏封育未火烧草地为对照,对其产草量、牧草营养品质进行测定,探讨了冬季草原火烧对第二年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栏封育草地冬季火烧之后第二年地上鲜草生物量显著高于围栏封育未火烧草地,火烧之后第二年地上枯草的积累量显著低于围栏封育未火烧草地。围栏封育草地火烧之后牧草粗蛋白含量比围栏封育未火烧草地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粗脂肪含量与围栏封育未火烧草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围栏封育草地冬季火烧之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比围栏封育未火烧草地显著升高,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与围栏封育未火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表明草原火烧短期内对牧草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加速了退化草地的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22.
通过LCA原理,建立一个由6只公羊和200母羊建群的适度放牧天然牧场,模拟一个世代周期(7年),估算传统放牧模式下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藏系绵羊温室气体碳密度,不同排放源及种群组分的贡献率。藏系绵羊温室气体碳密度为13.07kg CO2eq(kg活体重)-1或24.85kg CO2eq(kg胴体)-1。肠道发酵排放的CH4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比例为79%,次之为从土壤氮输入和粪便中排放的N2O(20%)。建群繁殖种群和生产羔羊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整个系统的65%,35%由放牧期进行交易的羊产生。在整个系统构成成份中,母羊贡献最大(45%),生产期和交易期贡献率达46%。因此,在高寒牧区传统放牧模式下,可通过优化放牧方式(例如:提高母畜繁殖率减少母畜数量;缩短出栏周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旨在评价羰氨缩合尿素(carbonyl-amino urea,CAU)对反刍家畜的营养价值.首先用体外法评定CAU的释氨速度,然后以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3头藏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评定CAU对藏羊瘤胃液pH、氨氮(NH3-N)和微生物蛋白(MCP)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体外试验中,CAU饲...  相似文献   
24.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蒸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的蒸散状况有助于认识该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水循环,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观测青海省玛沁县小嵩草退化草地(34.35°N;100.50°E,海拔3963m)的水热通量,对该地区2006-2008年全年的蒸散情况进行了特征分析。研究表明,2006-2008年三江源退化草地的蒸散值分别为452.24,474.24,459.57mm,降水量分别为460.7,496.1,480.1mm,其中有75%以上的降水分布在生长季,全年水平上蒸散量与降水量之比(ET/PPT)为95% 以上,蒸散量与降水量基本持平。生长季日蒸散量1.8~1.9mm/d,而非生长季日蒸散量<0.6 mm/d。蒸散日变化和年变化均为单峰型,每年6-7 月蒸散量最大,为2.0~2.2mm/d;日蒸散峰值出现在正午左右,其最大值生长季为0.21mm/h,非生长季为0.10mm/h。退化草地蒸散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净辐射,其次为饱和水汽压亏和空气温度。随着生长季的推进,潜热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逐渐增大。与未退化的矮嵩草草甸相比,退化草地生长季蒸散量较小,而非生长季蒸散量较大,这一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的植被盖度驱动草地生态系统的蒸散。  相似文献   
25.
概述了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在当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以及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稳定和居民生活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当前鼠害防治工作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鼠害防治策略和举措.  相似文献   
26.
文中从季节动态变化出发,探讨了覆被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特点。表明:有植被覆盖区,在4月下旬到8月下旬期间的随季节进程中,土壤温度与无植被区相比是逐渐升高的,其温度升高的倾向率达0.2276℃/旬。随植被盖度的加大土壤湿度降低,0-60cm整层土壤湿度以1.2587%/旬的速率递减。植被能滞留大部分太阳辐射,发生植被的蒸散要消耗大量的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27.
草毡寒冻雏形土有机质补给、分解及大气CO2通量交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调查草毡寒冻雏形土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该区域作用层与大气CO2通量。结果表明:地下90%生物量集中于0~10cm的表土层,年总净初级生产量约935.0g/m2;土壤有机质含量在6.401~7.060%之间;净CO2通量呈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 化规律;5月中 旬到9月底为CO2的净吸收(780gCO2/m2),其中以7月最高,净吸收量明显高于非生长季的,10月到翌年5月初CO2的净排放量(383gCO2/m2);全年固定碳高达397g/m2。  相似文献   
28.
降水对青藏高原高寒灌丛冷季CO2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涡度相关系统CO2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冷季CO2通量对降水事件的响应(以2003~2005年10月和11月份为例)。结果表明:在降水事件过后的较短时间尺度内,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CO2通量会显著增加,而且增加量明显大于降水前平衡态下的正常波动值;一般经过较长的无降水时间段后的降水会显著促进土壤呼吸,从而使高寒灌丛生态系统CO2通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9.
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全球每年约有7.5×1011 t土壤从陆地生态系统中流失,由于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这样的水土流失率是土壤再生速度的13~40倍,多数农田的水土流失率高达13~40 t/(hm2*a).风、雨冲蚀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壤尤为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厚度下降,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严重威胁人类的食物供给.  相似文献   
30.
青海省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括目前青海省草地畜牧业经营状况,探讨草地不断退化、畜牧业经营效益居后的原因;结合当地气候、地理和资源特征提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举措,为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