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生物炭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与滞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炭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具有许多潜在的农业和环境效益,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炭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不仅会影响它在土壤中的归趋,还可能会影响微生物群体及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以及被吸附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实验通过柱实验研究了微米级生物炭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和滞留特性,主要选取了四种影响生物炭迁移的潜在因素:原材料、裂解温度、背景溶液pH值和离子强度。实验结果显示微米级生物炭在饱和多孔介质中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但是大部分的微米级生物炭会滞留在饱和多孔介质的表面和孔隙间。生物炭的制备原材料对于生物炭的表面电势特性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了微米级生物炭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能力。热解温度越高,生物炭的表面电势越大,迁移能力越弱。随着背景溶液离子强度增加和pH值减小,微米级生物炭颗粒在多孔介质中滞留增加,迁移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72.
TRMM卫星降水数据在怒江流域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东  邹进  陆颖  潘锋 《水土保持研究》2019,(1):240-244,251
利用怒江流域12个气象站点1998—2012年的实测降水数据,采用散点斜率法和相关系数法,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分析了TRMM 3B43V7卫星降水数据在怒江流域的适用性。研究表明:月尺度上,TRMM降水数据与站点实测降水数据的相关系数R值为0.81,两者之间相关性显著;季节尺度上,夏季降水的相关性(R=0.74)高于其余3个季节,冬季降水的相关性最差(R=0.63);站点尺度上,上游和下游站点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相对误差较大的站点主要分布在流域中游。总体上来看,TRMM 3B43V7月降水数据与怒江流域站点实测数据间的一致性,呈现出上、下游地势相对开阔平坦处相关性较好,而中游地形变化剧烈,坡度较大的峡谷区相关性较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73.
【目的】为稻茬小麦优质、高产、高效协同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2017—2018和2018—2019年在江苏苏北的睢宁和苏中的邗江与仪征,分别设置传统(TCP)、高产(HCP)、节肥(RFCP)和节肥增密(IDCP)4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模式间籽粒蛋白质含量、产量、氮效率、经济效益的差异,明确高产、高效模式及其产量构成、群体质量和氮素吸收转运特征,探明产量、氮效率与农艺生理性状间关系,进而揭示高产高效协同实现途径。【结果】受年度和地点间生态条件差异的影响,栽培模式对籽粒产量、经济净效益、氮效率的影响不尽相同。不同栽培模式下籽粒蛋白质含量均>12.5%,其中HCP和RFCP下达13%—14%。2018年度,籽粒产量和经济净效益均以IDCP最高,较TCP分别提高31.5%—33.5%和104.4%—239.1%,其次为HCP和RFCP。2019年度,籽粒产量以HCP最高,较TCP提高8.1%—13.2%,其次为RFCP和IDCP;此外,IDCP因施肥少,较TCP稳定或增加了经济净效益。可见,TCP相对低产、低效益、低氮效率;HCP可稳定高产,且蛋白质含量高;IDCP最具高产、...  相似文献   
74.
浅谈三峡库区林业的生态地位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三峡库区的特殊地理区位,分析了库区林业的重要生态地位,提出在重视林业生态地位的前提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库区林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5.
桑沟湾筏式养鲍区水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9年4、6、8、10和12月5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有机污染指数(A)、营养水平指数(E)、营养盐浓度阈值法和化学计量法对鲍区的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与海带区、非养殖区同步调查数据以及鲍区历史数据的比较,研究了筏式养鲍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鲍区溶解性无机氮、磷酸盐及硅酸盐的浓度分别在2.02~9.25,0.086~0.420,0.91~18.35范围内,季节变化明显。4、6、12月A值均<0,水质状态良好;8月和10月A值介于0和1之间,水质状态较好,鲍筏式养殖区尚未受到有机污染。E值介于0~0.5,水质营养水平处于贫营养状态。磷酸盐是鲍区、海带区及非养殖区的主要限制因子。鲍区的氨氮及无机氮浓度在8月出现峰值,显著高于海带区和非养殖区,也高于历史数据,可能与鲍的氨氮排泄有关。虽然鲍区目前的水环境状况较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营养盐的结构和季节性变化趋势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6.
如何促进产业振兴,是四川省乡村振兴的一项现实问题,需要因地制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决策部署,聚焦农业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达州市达川区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  相似文献   
77.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是一个较大的基因家族,在生物体生长发育和对环境变化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配子体中克隆了6个完整的GST基因(mpgst1、mpgst2、mpgst3、mpgst4、mpgst5和mpgst6)。随后将6个巨藻GST基因分别转化至细长聚球藻(Synechococcus elongatus PCC7942)中,提取细长聚球藻转化株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PCR验证及测定转化株GST酶活进行基因功能验证,结果显示,6个mpgst基因都分别成功整合到细长聚球藻的基因组中,但只有含mpgst1、mpgst4和mpgst6基因的细长聚球藻转化株(MG1、MG4和MG6)具有耐镉性。在镉离子胁迫下,细长聚球藻转化株MG1、MG4和MG6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均显著高于野生株(P<0.05)。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巨藻GST基因的抗重金属胁迫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水库养殖水面81hm^2,年均施禽畜粪15万kg库汊圈养鸭、鹅、肥水养鱼,坝后种草喂鱼(蟹)。年鱼产量52500kg其中银鱼2500kg,河蟹1000kg,产值27.2万元,纯利18万元。  相似文献   
79.
作物种子DNA的提取及分子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适用于分子标记快速检测作物种子DNA的方法.本研究采用改良CTAB法、SDS法和碱提法分别提取4种农作物(玉米、水稻、大豆和高粱)种子DNA,用于RAPD、SSR标记检测.结果表明CTAB法较SDS法更适合于提取玉米胚和高粱种子DNA用于RAPD检测;碱提法提取大豆和水稻种子DNA纯化后,用于RAPD检测得到清晰扩增条带.三种DNA提取方法对作物种子提取的DNA均适用于SSR标记检测.根据分子标记方法选择不同DNA的提取方法提取作物种子DNA,才能快速获得准确有效的分子标记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80.
研究化肥配施不同用量园林废弃物堆肥对青稞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青稞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试验设置5个处理,即常规施肥(225kg/hm2尿素+150kg/hm2过磷酸钙,CK),常规施肥+9000kg/hm2园林废弃物堆肥(D1)、常规施肥+12 000kg/hm2园林废弃物堆肥(D2)、常规施肥+15 000kg/hm2园林废弃物堆肥(D3)和常规施肥+18 000kg/hm2园林废弃物堆肥(D4)。对青稞株高、产量、品质及根际土壤肥力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园林废弃物堆肥能够有效促进青稞株高生长;随着园林废弃物堆肥施用量的增加,青稞产量均提高,其中D1处理最高(5821.84kg/hm2),D4处理最低(4724.21kg/hm2),青稞粗脂肪、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也有所增加,但对粗蛋白有一定的负影响;化肥配施园林废弃物堆肥能够有效降低农田土壤pH和EC值,增加有机质和含水量,提高土壤氮、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