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0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7篇
  22篇
综合类   184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下载NCBI数据库中的动物胰蛋白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用CLUSTAL X2程序进行序列比对,用MEGA3.1软件中的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序列分析表明,胰蛋白酶氨基酸有多处保守基序,且保守性较高,最典型的保守序列有催化三联体结构:His(组氨酸)-Asp(天冬氨酸)-Ser(丝氨酸)以及金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形成3对肽内二硫键.另外,此序列还具有特异性的底物结合位点,这就决定了胰蛋白酶的专一性.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被分成2个大的分支,而脊椎动物中trypsinX3物种被单独分为一支,这表明typsinX3物种与脊椎动物的同源性较低.  相似文献   
62.
重金属胁迫对高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传统的修复方法因其价格昂贵不能普遍采用,植物修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利用植物积累、吸收、降解等去除土壤、水和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新方法。通过种子萌发实验,进行了草坪植物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Schred)对重金属锌、铅、铜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1)重金属污染对高羊茅种子萌发产生显著影响,对其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影响尤为明显;(2)三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对高羊茅种子萌发与单一金属污染略有不同,可能与三种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3)高浓度重金属离子对种子萌发起到抑制作用,相反低浓度则具有促进作用。通过研究,表明高羊茅具有对重金属较强的抗性,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和尾矿废弃地的植被重建中可优先作为选择的材料。  相似文献   
63.
玉米抗南方型锈病基因共分离分子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玉米(Zea mays L.)抗南方型锈病自交系P25和感病自交系F349的F1与F349回交,并连续回交所得BC5代的F349抗病近等基因系(nearly isogenic lines,NILs)为材料,以RGA(resistance gene analogs)的方法,在抗病自交系中克隆出一条321 bp的特异性DNA条带。根据序列比对的结果,设计出新的引物作为分子标记,在96株BC7、BC4F5NILs及其亲本和杂种F1群体上进行鉴定,其中94株的田间抗感结果与分子检测结果一致,选择的有效率达97.9%。此标记扩增效果清晰,可重复性强,在抗玉米南方型锈病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不同采收期甜玉米品质性状的变化,以7个国内生产主推甜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授粉后15、18、21、24、27、30天共计6个采收期,动态监测甜玉米籽粒含水率、果皮厚度和糖组分等指标。结果表明:(1)参试甜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在授粉后15~30天呈下降趋势,其籽粒含水率变幅为80.09%~68.76%。不同甜玉米品种间籽粒含水率的平均下降速率各异。‘京科甜608’、‘京科甜533’和‘中农大甜413’籽粒含水率下降速率相对缓慢。(2)参试甜玉米品种果皮厚度随授粉后天数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授粉后21天左右。不同品种间籽粒平均果皮厚度以‘京科甜608’和‘米哥’最低,为78.40 μm;‘中农大甜413’最高,为91.63 μm。(3)参试甜玉米品种籽粒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授粉后15~30天呈降低趋势,‘京科甜533’、‘京科甜183’、‘京科甜608’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授粉后15~24天相对较高。蔗糖和山梨醇含量随授粉后天数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授粉后21~30天,蔗糖含量以‘京科甜158’和‘米哥’含量相对较高。籽粒发育初期(授粉后21天之前),籽粒中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之后蔗糖逐渐增加。不同品种间,‘京科甜533’、‘京科甜183’、‘中农大甜413’和‘京科甜608’籽粒中总糖含量均高于‘米哥’,其籽粒中糖组分主要以果糖和葡萄糖等还原性糖为主,而蔗糖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5.
为滨海盐碱地区筛选适宜的苹果砧穗组合,分别将苹果品种金矮生和嘎啦嫁接到M9T337自根砧与M9T337中间砧(基砧为八棱海棠)上,比较了不同砧穗组合在滨海盐碱地区树体生长、光合性能、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金矮生和嘎啦M9T337自根砧的树体冠幅和单位面积枝量小于M9T337中间砧,中短枝比例高于中间砧;叶片SPAD值和除蒸腾速率之外的其他光合参数均高于M9T337中间砧;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产量均高于M9T337中间砧。综合分析认为,矮化自根砧苹果在滨海盐碱地区的栽培性状优于矮化中间砧。  相似文献   
66.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赤水河河源段等相关河段开展了一系列涉水工程项目,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2020年9月和11月,2021年3月、5月和10月对赤水河河源的倮倘河段和母享河段进行了5次水生生物调查,探究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并利用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个河段浮游植物共计7门14纲16目28科51属113种,其中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最多,分别占总种类数的46.90%和37.17%。浮游动物共分析鉴定出34种,其中轮虫和原生动物种类最多,分别占总种类数的52.94%和32.35%。底栖动物共计2门8科10属(种),其中节肢动物门7属(种),占总种类数的70.00%;软体动物门3属(种),占总种类数的30.00%。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H)平均值为2.93;马格里夫指数(Margalef,D)平均值为1.95;均匀度指数(Pielou,J)平均值为0.66;3种多样性指数判断调查流域处于轻中污染状态。浮游动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61;马格里夫指数平均值为1.83;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4;3种多样性指数判断调查流域处于轻中污染状态。通过...  相似文献   
67.
核桃种质资源工作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中国核桃种质资源的工作现状,包括资源收集与保存、鉴定评价、规范与标准、共享利用等;根据目前核桃种质资源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为核桃种质资源的遗传育种、保护珍稀濒危资源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等方法,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干热河谷冲沟侵蚀劣地坡脚堆积区(PJ)、坡底沉积区(PD)和平地漫流区(PM)土体性质和裂缝形态发育特征,并探讨了土体性质对裂缝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侵蚀劣地坡积区不同部位土体性质差异显著,其中土壤体积质量及黏粒质量分数均表现为PDPJPM,毛管孔隙度为PMPDPJ,有机质为PMPJPD;不同部位土体性质极值比:黏粒质量分数最大(1.94),有机质(0.65)次之,再次是毛管孔隙度(0.27),土壤体积质量(0.09)最小;PJ、PD土体性质变化主要受物源特性和沉积方式的影响,而PM土体性质主要与植被分布以及漫流有关。(2)干热河谷侵蚀劣地不同部位土体裂缝形态特征差异也十分显著,其中裂缝长度密度(Lc)及连通性指数(K)均表现为PDPJ≤PM,面积率(Rc)、面积周长比(APc)及加权平均分形维数(AWMFRAC)则整体上表现为PD≥PJPM(Ⅲ号坡积区的Rc除外);表明裂缝发育强度(Rc)及复杂程度(APc、AWMFRAC)PD最高,其次为PJ,再次是PM。(3)相关分析表明,长度密度与土壤体积质量(p=-0.782)、黏粒质量分数(p=-0.626)均呈显著负相关,连通性指数与黏粒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618),这表明土壤体积质量及黏粒质量分数对裂缝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9.
菌根化育苗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侵染作物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系对于作物吸收磷具有重要作用,但该结果大多来源于室内受控试验,有限的田间试验因环境条件、试验材料与接种技术等差异致使AMF菌剂应用效果不一。本研究通过玉米菌根化育苗和田间移栽,分析了接种AMF对玉米生长、养分吸收、籽粒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期推进菌根技术的实际生产应用。【方法】以自交品系玉米B73为供试作物,于2018年5月至10月在北京市延庆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田间小区设置基施磷(+P)和不施磷(–P)处理。供试AMF为Rhizophagus irregularis Schenck&Smith BGC AH01。玉米种子催芽后,分别播入加入AMF菌剂(+M)和菌剂过滤液(–M)的育苗钵内,培养两周后移栽至田间。玉米在田间条件下生长至拔节期时,使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叶片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取样测定地上部与根部干重和养分元素含量,同时测定菌根侵染率;在玉米完熟期取样,测定籽粒百粒重、籽粒产量及养分含量。【结果】无论田间施磷与否,接菌植株根系的菌根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均显著高于不接菌植株。不施磷情况下,+M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根系干重,玉米生长的菌根依赖性(163.7%)显著高于施磷情形(124.1%)。–P–M处理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P+M处理玉米叶片的光合参数、玉米地上部和根部磷含量与+P+M均无显著差异。与–P–M处理相比,–P+M显著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和百粒重,同时也提高了籽粒中锌、锰、镁等矿质养分的含量,且与+P+M处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玉米幼苗接种AMF后再移栽到田间,可以显著提高拔节期玉米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促进玉米地上部和根部对磷及锌、锰和镁的吸收,进而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籽粒产量和养分含量。本试验条件下,菌根化育苗可以达到与施磷同样的效果,在保障作物不减产的前提下减少磷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70.
春、夏、秋季节在我县经常发生辣椒病毒病,尤其在老菜区发病较重,果实畸形,商品性较差,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和质量,经济损失惨重。辣椒病毒病症状较为复杂,病毒类型有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2种。现将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