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试验随机选取银羽王鸽120只,测定从初生到4周龄的银羽王鸽早期生长发育情况,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运用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 3种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其生长曲线,并对拟合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von Bertalanffy模型能更好地拟合银羽王鸽的生长曲线(R2=0.9996)。  相似文献   
22.
【目的】克隆鸭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enylosuccinate lyase,ADSL)基因的完整编码区(coding sequences,CDS),对其进行核酸和蛋白序列分析,研究该基因在各品种肌肉组织mRNA表达水平;对该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肌肉组织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 acid,IMP)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揭示中国优良地方鸭种的风味基因结构、研究其生物学功能以及与重要风味物质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鸭ADSL基因部分c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鸭ADSL基因编码区序列、蛋白结构和进化关系,利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鸭肌肉组织中ADSL基因mRNA表达水平,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组织IMP含量。【结果】①鸭ADSL基因CDS全长均为1 380 bp,编码459个氨基酸,与鸡的同源性为94.77%。②ADSL蛋白为偏碱性,有较为强烈的信号肽和细胞内跨膜结构,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构成。③鸭和鸡首先聚为一类,后与人、鼠等哺乳动物聚为一类,而与两栖、鱼类相聚较远。④ADSL基因表达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各品种内雌性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雄性(P<0.01);同一性别内胸肌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腿肌(P<0.01)(樱桃谷鸭除外,为P>0.05)。⑤IMP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各品种内雌性含量显著高于雄性(P<0.05);同一性别内胸肌含量显著高于腿肌(P<0.05)。【结论】鸭ADSL基因CDS序列与鸡的同源性极高,在肌肉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量及对应IMP含量表现为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性别、同一性别不同部位间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两者并显现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3.
利用PCR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测定中国境内8个品种(系)鸽108份样本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研究中国部分肉鸽品种(系)的遗传多态性与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在扩增的761 bp mtDNA D-loop区序列间发现3个变异位点,约占分析位点总数的0.39,具4个单倍型;8个群体内单倍型多样度为0.333~0.867,总体单倍型变异度为0.559,总体核苷酸多样度为0.00085,表现出较为贫瘠的遗传多态性,未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分化;石岐鸽与欧洲肉鸽Ⅰ、银羽王鸽与欧洲肉鸽Ⅰ、泰深鸽与银羽王鸽间呈现出较大的遗传距离,在后期配套系培育及杂交优势利用方面具较大遗传选育空间。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蛋白水平人工鸽乳对乳鸽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及肠道发育的影响,以确定合理的人工鸽乳粗蛋白水平。试验选取7日龄乳鸽19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乳鸽。分别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6.5%、18%、19.5%、21%的人工鸽乳(CP16.5%组、CP18%组、CP19.5%组和CP21%组),饲养时间为18 d。结果表明:1)各组乳鸽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2)CP21%组乳鸽胴体率最高且显著高于CP18%组与CP19.5%组(P<0.05);CP16.5%组半净膛率最高且显著高于CP19.5%组(P<0.05);各组全净膛率无显著差异(P>0.05);CP21%组乳鸽胸肌率最高且显著高于CP18%组(P<0.05)。3)CP16.5%组乳鸽粗蛋白、粗脂肪和干物质的表观代谢率均为最高,但只有粗蛋白和干物质的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之间粗脂肪的表观代谢率无显著差异(P>0.05)。4)CP18%组乳鸽的脾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