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5个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生育期明显缩短,株高降低,产量结构各因子也随播期的推迟而呈明显减少趋势。苏北地区中熟中粳品种安全播期6月29日之前,迟熟中粳在5月上中旬播种可以正常成熟,早熟晚粳于5月上旬播种能够成熟,中熟晚粳在播种期范围内,均不能正常成熟。  相似文献   
22.
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适宜黄淮稻区的18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田间种植,设置4个施氮水平(0、225、300和375 kg/hm^2),研究各品种氮肥利用率和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各品种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及其农艺性状差异显著;株高、有效穗数和全生育期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结实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呈负相关关系;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单株谷重和氮肥农学利用率随氮肥的施加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隶属度函数和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综合评价氮肥利用效率最高的3个品种为连粳16117、连粳15号和新粮12号.  相似文献   
23.
黄淮海稻区水稻品种的穗颈瘟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黄淮海稻区育成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及其基因型,[方法]收集了来自本稻区5个不同地区的水稻品种,连续两年通过稻瘟病菌接种鉴定和田间病圃自然诱发对供试品种进行了稻瘟病抗性鉴定,并利用4个抗病基因Pita, Pib, Pi54和Pikm的分子标记,对水稻品种基因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以抗性等级为表型值对品种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黄淮海稻区水稻品种发病率较高,分别达 85.2%和 65.9%。Pi54和Pib检出率分别达 84%、65%。同时抗性聚类分析表明Pi54和Pib在本稻区的抗性贡献率却很低。[结论]黄淮海稻区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弱,携带的抗瘟基因的抗性在不断减弱或丧失,需加强稻瘟病主效抗性的发掘、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24.
短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发现拓宽了两系核不育系种质资源,可促进杂交水稻的发展。本研究介绍了短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遗传及其QTL定位,并阐述了其育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适于黄淮稻区的18个粳稻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0、225、300和375 kg/hm~2),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施氮水平下,各品种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及农艺性状变异显著;株高、有效穗数、全生育期以及单株谷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及结实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千粒重、每穗粒数、氮肥农学利用率和穗长等性状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利用隶属度函数和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出氮肥利用率最好的3个品种为盐稻15198、连粳7号和津粳优2186。  相似文献   
26.
齐口裂腹鱼又名雅鱼,丙穴鱼,细鳞鱼。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为高档食用鱼,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对齐口裂腹鱼进行流水养殖成鱼,取得了成功。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流水池条件1.水源条件齐口裂腹鱼生活于天然水流条件中,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环境稳定。我  相似文献   
27.
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的籼粳分化度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利用25对籼粳特异性SSR标记分析81份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籼粳分化程度,品种TDj值变异幅度为0773~0962,以中熟中粳类型品种最高,晚粳类型品种最低。49对多态性SSR引物共检测到13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为2~5个,平均为267个; 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068~0657,平均为0362,第11染色体平均位点等位基因数和平均PIC值最高。在三个生态型粳稻品种群体中,中熟中粳品种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最多,而迟熟中粳品种的平均位点PIC值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均高于中熟中粳和晚粳品种,表明在DNA水平上迟熟中粳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中熟中粳和晚粳品种。中熟中粳与迟熟中粳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最高,遗传距离最近,而中熟中粳与晚粳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最低,遗传距离最远。UPGMA聚类结果表明,同一育种单位育成品种的品种间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8.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主要病毒病害之一。目前由于缺乏规模、高效的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体系,制约了抗黑条矮缩病水稻资源的发掘,限制了抗黑条矮缩病的育种进程和基础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所需灰飞虱的有效接种密度、带毒率及播期等,提出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有效接种的灰飞虱密度在800万头 hm-2左右较为合理,而带毒率应不低于5%。并进一步对现有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的循回期、接种虫量、接种时间及虫龄等进行了优化。利用上述鉴定体系,2010年对来源于20个国家的共1240份水稻种质进行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初步获得发病率低于10%的品种34个;2011、2012连续两年对该34个品种进行多年多点重复抗性鉴定,发现来自东南亚地区的3个品种Kanyakumari 29、Madurai 25和Vietnam 160连续3年发病率均低于10%,表现较高的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进一步分期播种鉴定的结果表明,Kanyakumari29在3个播期、3个鉴定点的发病率均低于12%,而Madurai 25和Vietnam 160发病率均低于9%。此外,在人工接种条件下Kanyakumari 29、Madurai 25和Vietnam 160的发病率均低于9%。因此,多年多点田间鉴定和人工室内接种鉴定的结果均表明,Kanyakumari 29、Madurai 25和Vietnam 160稳定、高抗黑条矮缩病。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田间鉴定与室内鉴定相结合的黑条矮缩病鉴定体系准确、可靠,可用于黑条矮缩病的大规模鉴定,该体系的建立及高抗黑条矮缩病水稻资源的发掘为水稻抗黑条矮缩病基因的鉴定及育种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9.
 设置人工长短日照、高低温环境对太湖流域20份晚粳水稻品种的光、温敏感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20份晚粳品种都表现出强感光性,而且多数品种基本营养生长期较短,具有较强的感温性,抽穗期长短与品种的感光性呈显著正相关。利用一套抽穗期主基因近等基因系分析这些晚粳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结果表明, 太湖流域晚粳品种几乎都同时携带主效显性感光等位基因E1和显性早熟等位基因Ef 1,在E2位点主要为非感光等位基因e2,在E3位点,部分品种携带感光等位基因E3或E3t;在Se 1位点,携带的主要是非感光等位基因Se 1e,还有部分品种为主效显性感光等位基因Se 1n;另外,大部分品种还携带可以部分抑制Se 1、E1表达的隐性感光抑制因子hd2。  相似文献   
30.
阐述了中稻1号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介绍了近年来区试及高产示范情况,总结了中稻1号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