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3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探讨不同数量大肠埃希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对奶牛睾丸间质细胞(LCs)炎性因子、类固醇合成快速调节蛋白(StAR)以及睾酮(T)分泌的影响。通过体外培养LCs,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LCs进行试验。根据E.coli和S.aureus作用数量,试验各分为6组,即用不同数量的E.coli(0、10~4、10~5、10~6、10~7、10~8 CFU/mL)和不同数量的S.aureus(0、10~4、10~5、10~6、10~7、10~8 CFU/mL)感染LCs。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炎性因子和StAR mRNA表达的变化;用牛睾酮(T)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检测睾酮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E.coli数量为10~8 CFU/mL和S.aureus数量为10~7 CFU/mL时,IL-6和IL-1βmRNA的表达量最高,与其他组相比较增加极显著(P<0.01);E.coli数量为10~4、10~5、10~6、10~7、10~8 CFU/mL时感染LCs后,StAR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ureus浓度为10~6、10~7和10~8 CFU/mL时,StAR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用E.coli和S.aureus感染LCs 12 h,睾酮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表明,LCs被E.coli和S.aureus感染12 h,能引起LCs的炎症反应,同时抑制StAR mRNA的表达,但对睾酮的分泌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2.
以妊娠前后的牦牛子宫为材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波形蛋白(Vimentin)、泛角蛋白(CKs)和角蛋白7(CK7)能否成为牦牛子宫内基质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特异标记物.结果表明,Vimentin可作为妊娠前后牦牛子宫基质细胞标记蛋白;CKs可标记妊娠前后牦牛子宫腺上皮、腔上皮细胞和妊娠早期尿囊内层细胞;CKs和C...  相似文献   
113.
响应面法优化秃疮花中生物碱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秃疮花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水平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并使用响应面法提取浓缩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以大肠埃希氏杆菌为研究对象,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秃疮花生物碱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5 mL/g、超声时间35 min、回流时间2.5 h、乙醇浓度65%,在此工艺下秃疮花生物碱含量为9.33%;其响应面法提取浓缩液对大肠埃希氏杆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0,0.15和0.35 m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15,0.10和0.30 mg/mL;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对大肠埃希氏杆菌抑制效果显著。表明响应面法对秃疮花生物碱提取工艺的优化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14.
对10个中稻新品种进行品种对比种植试验,评述其特征特性及适宜性,试图为良种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5.
为验证白纹伊蚊是否为猪蓝耳病病毒(PRRSV)的生物性传播媒介,本研究选取PRRSV GY株细胞培养物与等量新鲜猪血混合,给予白纹伊蚊自由吸食,采集不同时间段及不同世代蚊虫样本,提取病毒RNA,采用PRRSV N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同时超薄切片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1)白纹伊蚊吸染PRRSV后0h、6h、12h、18h和24h成蚊样本可以检测出PRRSV N基因特异性片段(大小为240bp),而在30h、36h、42h、48h、120h和168h后成蚊样本均未能检测出该片段;(2)吸染PRRSV后成蚊的蚊卵在其孵育24h、48h、96h和168h幼虫/蛹虫及其24h与72h成蚊,均未检测出PRRSV N基因特异性片段;(3)吸染PRRSV后的12h、24h、48h和120d成蚊样本中均未能观察到PRRSV病毒粒子。这些结果表明,PRRSV不在白纹伊蚊体内进行增殖和世代传递,白纹伊蚊只是PRRSV的一种机械性携带媒介。  相似文献   
116.
本试验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荷斯坦奶牛乳与牦牛乳乳清与乳脂肪球膜中的差异蛋白,比较功能差异,为开发不同品种牛乳提供帮助。通过离心法分离荷斯坦奶牛乳与牦牛乳的乳清与乳脂,分别提取蛋白,通过串联质谱标签(TMT)法进行蛋白质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到差异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GO功能注释、KEGG代谢通路、蛋白质互作(PPI)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牦牛乳的乳脂、乳蛋白、乳糖、总固形物和非乳脂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荷斯坦奶牛乳(P<0.05)。在2种牛乳乳清中共鉴定到可信蛋白641种,在乳脂肪球膜中共鉴定到可信蛋白543种;在乳清中筛选出差异蛋白268种,其中牦牛乳比荷斯坦奶牛乳上调70种,下调198种;在乳脂肪球膜中筛选出差异蛋白267种,其中牦牛乳比荷斯坦奶牛乳上调68种,下调199种。GO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表明2种牛乳的乳清和乳脂肪球膜差异蛋白均主要富集在细胞外空间、小分子结合和免疫反应等方面。KEGG注释及富集分析表明2种牛乳的乳清和乳脂肪球膜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补体与凝血级联等通路。差异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2种牛乳的乳清差异蛋白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  相似文献   
117.
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环境和部分组织中的纳米级、均一性膜性囊泡,主要由蛋白质、脂质、mRNA、miRNA和lncRNA等多种生物成分构成。近年来,研究学者已从不同动物的卵泡液中分离出外泌体,并证实卵泡液外泌体参与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卵子的形成及发育、动物受精、胚胎发育、以及雄性动物生殖功能等一系列生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卵泡液外泌体对哺乳动物生殖功能的调控提供新思路。作者重点阐述了卵泡液外泌体分离鉴定的方法、主要成分以及调控哺乳动物生殖功能的分子机制的最新进展,为全面了解外泌体结构功能、生发凋亡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为利用外泌体探索动物生殖理论和提高动物繁殖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际提供相关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18.
为改善牦牛卵丘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牦牛发情季节从屠宰场采集卵巢收集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进行原代分离培养和传代培养。结果显示:牦牛卵丘细胞原代培养改良后,第二代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接种后,经过2d的潜伏期,第3天细胞开始迅速生长,进入对数生长期,到第7天细胞开始发生接触抑制,进入生长缓慢的平台期;细胞可传至15代以上不老化,可用于建立牦牛卵丘细胞株。而常规方法培养的牦牛卵丘细胞传至第7~8代就开始老化,表明建立的牦牛卵丘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可行、有效,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9.
不同超排方法对奶牛超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健康黑白花奶牛30头,对不同超排方案的超排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处理1(CIDR+pFSH(CA)+PG-600法)的按时发情率明显低于处理2(CIDR+pFSH(CA)+氯前列烯醇法)和处理3(CIDR+pFSH(C)+氯前列烯醇法),分别为70%、100%和100%;处理1平均卵巢增幅为42.57±23.18,而处理2和处理3的平均卵巢增幅分别为22.94±7.97和26.26±18.68;处理2的平均黄体数大于处理1和处理3(分别为8.5、7.5和7.2),但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卵泡数处理1大于处理2和处理3(分别为2.1、0.3和0.2),三组差异显著(P<0.05);处理1的胚胎回收率低于处理2和处理3(分别为45%、86%和81%),且差异显著(P<0.05);胚胎有效率处理3最高,为80%,组2和组1其次,分别为75%和60%,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0.
生长分化因子8(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GDF-8),又称为肌肉抑制素(Myostatin),在动物体内广泛参与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如调节蛋白质、糖和脂的代谢等.本试验通过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GDF-8在妊娠期牦牛输卵管不同部位中的表达,结果显示G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