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3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122.
[目的]探索土杂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体重和体尺指标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对初生、6月龄、12月龄土杂受体牛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的体重和体尺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0~12月龄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体重和体尺指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符合牛的一般生长规律。依体高(X1)、体斜长(X2)、胸围(X3)和管围(X4)为自变量,以体重(Y)为因变量,采用“进入法”建立四元线性回归模型。初生、6月龄和12月龄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体重与体尺指标的四元回归模型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5、0.983和0.922,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0、0.966和0.849。0~12月龄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的体重与体尺指标呈显著正相关,线性关系良好。[结论]0~12月龄土杂受体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生长良好,适应酒泉地区的生态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23.
为了调查新疆边境地区梨形虫在当地蜱中的携带情况,对采集于2019年4月份和5月份的新疆边境地区共25个县(市)的蜱进行形态学鉴定,提取DNA,利用梨形虫套式引物进行扩增并测序,并采用IQ-Tree软件的ML法构建不同地理株的进化关系.结果显示,采集到的1 516只蜱包括4个属9个种,分别为森林革蜱(Dermacento...  相似文献   
124.
1988年6月下旬,天祝县松山草原3000只3月龄灭蝗牧鸡10日内发病1151只,死亡283只,发病率38.4%,致死率24.6%。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组织滴虫和球虫混合感染。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7日内控制了病势,现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鸡源系武威市双城镇专业户程某提供,分别于6月9日和18日装笼运至天祝县松山滩某种羊场,运程200公里,运前未检疫。种羊场饲养阶段,阴雨连绵,圈舍阴湿。6月下旬,鸡  相似文献   
125.
魏鹏强  崔燕  余四九  李仕杰  牛静勇  张虔 《核农学报》2022,36(10):1929-1936
为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对成年牦牛皮肤毛囊生长周期转换的影响,本研究采集成年牦牛毛囊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的皮肤,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IGF-1和IGF-2在毛囊生长周期过程中皮肤的表达与定位。qRT-PCR结果显示,IGF-1和IGF-2 mRNA转录水平均在毛囊生长期皮肤中最高,在休止期皮肤中最低,且在各个时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IGF-1和IGF-2蛋白表达量均在毛囊生长期皮肤中最高,且显著高于毛囊退行期和休止期皮肤(P<0.05)。IHC结果显示,IGF-1和IGF-2在毛囊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皮肤中表达位置基本相同,主要定位于皮肤表皮、毛囊外根鞘和毛母质细胞。综上所述,IGF-1和IGF-2都参与毛囊生长周期的调控,并具有协同作用的关系,且该过程可能通过影响上皮细胞的活性来促进毛囊的生长。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IGF-1和IGF-2在牦牛毛囊周期循环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6.
选取奶牛体内生产胚胎93枚(其中囊胚54枚,桑椹胚39枚),比较研究了不同冷冻方法和保护剂对其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乙二醇处理组对奶牛囊胚的保护效果优于One-Step-Freezing组、甘油组和玻璃化组(回收率、形体正常率和继续发育率四组分别为91.0%、82.0%、66.6%;91.0%、91.0%、88.8%;86.6%、85.0%、83.3%和80.0%、66.7%、50.0%),其中继续发育率在乙二醇组、甘油组和玻璃化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桑椹胚的各项指标以乙二醇处理组最高,玻璃化组最低,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说明乙二醇处理组对胚胎的保护效果优于其它几个处理组。  相似文献   
127.
生殖激素控制卵泡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表明颗粒细胞凋亡是导致卵泡闭锁的重要原因,而颗粒细胞凋亡涉及许多因素,其中生殖激素,如GnRH、FSH、LH、P4、E、A、GH、Mel、inhibin、activin、follistatin等间接地和直接地对卵巢卵泡细胞凋亡发挥重要的综合控制作用,因此正确理解激素对体内、外卵泡及颗粒细胞发育和衰亡的调节网络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8.
金优899农艺性状稳定,米质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根据其生育特点,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可获得高产,平均产量可达530 kg/667 m2以上.  相似文献   
129.
中药产复康对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产复康的活血化瘀作用,将58头产后奶牛分为气虚血瘀证组和临床健康组,并进一步将这两组奶牛分别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气虚血瘀证治疗组和临床健康组的奶牛,分别以0.5g/kg体重、0.4g/kg体重口服产复康,连续5d。结果表明与产前相比,奶牛产后全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而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而当奶牛产后出现气虚血瘀症状后,全血液粘度、血浆粘度更加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进一步降低;服用产复康后,气虚血瘀证奶牛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已接近非血瘀证奶牛水平,而血瘀证对照组奶牛的上述指标仍高于健康奶牛。这一结果说明,产复康可以纠正气虚血瘀证奶牛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促进奶牛产后恢复机能。  相似文献   
130.
牦牛发情周期子宫组织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组织学和形态计量学的方法对发情周期牦牛子宫的组织结构及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牦牛子宫壁具有3层结构,分别为黏膜(子宫内膜)、肌层(子宫肌层)和浆膜(子宫外膜)。子宫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在卵泡期为单层柱状上皮,在黄体期上皮高度明显增加,为假复层柱状上皮。表面上皮主要由分泌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组成。分泌细胞可分为亮细胞和暗细胞2种。亮细胞呈柱状,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弱嗜酸性;暗细胞呈两侧压扁的细条状,胞质强嗜酸性。腺上皮的细胞组成与表面上皮相似。PAS反应可见黄体期子宫内膜表面上皮、腺上皮和基质中阳性分泌颗粒较卵泡期的多。卵泡期固有层内偶见嵌套腺管、扩张腺管和弥散淋巴组织,但黄体期固有层内仅偶见嵌套腺管。此外,与卵泡期相比,黄体期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的厚度显著增加(P0.01)。黄体期子宫内膜腺管的平均直径、单个腺管的面积和周长、每平方毫米内腺管的总面积和总周长都较卵泡期的大,差异极显著(P0.01),而每平方毫米内腺管的数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可见,牦牛子宫的组织结构在发情周期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