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3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西北地区鸡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鸡新城疫主要靠疫苗接种来控制和预防其流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新城疫的严重程度受病毒毒株的致病型、宿主种类、年龄、免疫状况、感染途径、病毒剂量、其他病原的共同感染以及应激因素的影响,加之低毒力毒株在野生飞禽中的流行以及弱毒疫苗的普遍使用,为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2.
旨在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以及后续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TNF-α(最终浓度分别为0、10、25、50 ng·mL^-1),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培养成熟后,统计其卵母细胞成熟率及体外受精后早期胚胎的发育率,采用RT-PCR扩增牦牛 HIF-1α、 HSP 70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R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HIF-1α、HSP70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1)成熟液中加入TNF-α,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提高,且随着TNF-α浓度的升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卵裂率和囊胚率逐渐升高,当TNF-α浓度为 25 ng·mL^-1 时,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和卵裂率达到最高,分别为84.98%和66.85%,而囊胚率也达到了21.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2)随着TNF-α浓度的升高, HIF-1α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对照组 HIF-1α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1),50 ng·mL^-1 TNF-α组 HIF-1α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 <0.01),HIF-1α在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上均有表达;3)25 ng·mL^-1 TNF-α组的HSP 70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1),而当TNF-α达到50 ng·mL^-1 时,HSP 70的表达量最低。综上表明,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TNF-α明显提高了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同时还诱导了HSP 70的表达,抑制了HIF-1α的表达,为今后探讨TNF-α、 HIF-1α和HSP70在牦牛生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3.
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从3方面进行了牛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试验,即用不同离心法、不同温度上浮法、不同精子浓度等方法对COCs进行体外受精,测定其体外受精率。结果表明,两种离心法中,以上清液二次离心法的精子获能效果最好,受精率最高,该法首次采用低速离心技术,突破了离心法的传统方法,离心效果明显提高;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精子上浮效果以CO2培养箱恒温(38.5℃)上浮法最好,受精率最高;对于选择受精时获能精子的浓度,宜控制在1.0×106~1.5×106个/ml,不仅能提高受精率,还可避免或降低多精受精现象。  相似文献   
184.
酒泉地区羊同期发情技术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期发情技术的应用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人工授精技术广泛应用以及提高胚胎移植效率,保证酒泉地区羊业生产实现有计划、有组织地安全高效养殖并生产优质羊产品.本试验分别从不同处理方法、不同药物剂量、不同品种、不同季节、不同处理方法的性价比等方面,对羊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酒泉地区羊业生产选择出高效、经济、便于操作的羊同期发情技术,进而为未来当地大规模推广羊同期发情技术提供一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85.
选择具有良好体况的受体牛是胚胎移植中母牛同期发情、排卵、受精卵附植及妊娠的基础.本试验分别从受体牛不同繁殖状况、不同营养水平、不同品种以及经产牛产后不同天数等方面对受体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为酒泉地区牛业生产选择同期发情技术应用效果较好的牛只条件或标准,提供一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86.
地西泮结合抑制因子(Diazepam binding inhibitor, DBI)在动物组织广泛表达,与细胞脂肪酸代谢密切相关,而脂肪酸参与早期胚胎发育能量供应。为研究其介导的母源分泌因子调控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物质代谢和哺乳动物早期胚胎能量供给之间的潜在生物学作用。本试验通过分离并建立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外源性17 β-雌二醇(0、1×10-6、1×10-7、1×10-8、1×10-9、1×10-10mol/L),作用不同时间后(0、6、12、24、48、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蛋白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ting,WB)和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IF)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分别检测不同浓度17 β-雌二醇对输卵管上皮细胞DBI表达的影响。试验成功建立了原代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与培养体系:输卵管上皮细胞接种密度4×105个/mL,DMEM/F12 培养基+10% FBS+100 U·mL-1链霉素+100 U·mL-1青霉素,24h换液一次,细胞的纯度高达90%以上;1×10-7mol/L 17 β-雌二醇作用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6h时,DBI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最高,其它各处理组DBI表达水平降低,免疫荧光显示各处理组输卵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均可表达DBI蛋白。结果表明:17 β-雌二醇参与调控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DBI的表达,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差异性,为进一步探索母源细胞因子调控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多重生物学机制提供了关键科学突破点。  相似文献   
187.
采用组织学苏木精伊红(HE)染色与光镜检查、荧光显微镜检查和DNA电泳技术,检查了水牛健康优势卵泡(HDF)和闭锁优势卵泡(ADF)中颗粒细胞(GCs)凋亡的生物学特征。此外还应用孕酮处理早期的ADF,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方法检查该激素诱发GCs凋亡的情况。HE染色和荧光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HDF和ADF都含有凋亡的GCs,只是ADF中凋亡的GCs较多。凋亡GCs的HE染色表现细胞体积缩小,染色浓黑,荧光原位检测发现核浓缩。DNA电泳分析表明,在HDF中未发现GCs的DNA降解,而在ADF中因闭锁程度不同而表现不同程度的DNA降解,出现典型的"拖尾"带,但均未出现具有细胞凋亡特征的DNA"Ladder"。FCM检查结果见到早期的ADF存在着DNA的降解,孕酮处理使DNA降解碎片显著增加。上述结果提示,在水牛的HDF中,GCs的凋亡很少,在ADF中GCs的凋亡较多。水牛ADF中GCs的死亡,少量是以凋亡方式发生的,而坏死是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8.
衣原体病是人和多种畜禽之共患传染病。它的存在和发生严重影响着人畜健康,尤以禽为甚。我们在1989年对区内4县(市)鸡、羊、猪、牛应用间接血凝试验方法进行了衣原体病血清学调查。共检测畜禽血1406份,检出阳性130份,平均阳性率9.25%,血清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69.6。各类畜禽各县(市)阳性率和GMT分别是:鸡,武  相似文献   
189.
为研究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在不同繁殖周期牦牛输卵管不同部位中的表达差异,本研究采集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无临床病理表现的母牦牛(3~6岁)输卵管伞部、壶腹部和峡部的样品,将不同繁殖周期输卵管分别按照伞部、壶腹部和峡部分为9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  相似文献   
1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