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3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1.
为了进一步研究自噬在牦牛生殖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合成牦牛自噬相关5(autophagy related 5,ATG5)基因,并将合成的基因插入pET-32a质粒,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 IPTG)诱导表达ATG5重组蛋白并纯化,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牦牛ATG5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的效价,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 WB)技术检测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通过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和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IF)应用所制备的抗体检测ATG5蛋白在牦牛生殖器官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pET-32a-ATG5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获得了大小约为53 kDa(含His和Trx标签)的重组蛋白;制备的牦牛ATG5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 280 000,特异性良好。应用显示,ATG5蛋白在牦牛睾丸和输卵管中均有表达。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牦牛ATG5多...  相似文献   
212.
人工授精技术已成为改良甘南牦牛的关键辅助性繁殖技术手段,研究发现娟姗牛是甘南母牦牛杂交改良的最佳父本,因此建立了一套标准化、易于操作的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母牦牛的辅助生殖技术,对当地牦牛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待配母牦牛个体的筛选、群体的组建、饲养与管理、冻精质量与受精潜能的评估、牦牛发情临床鉴定、人工授精标准程序、妊娠诊断与管理等环节,对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母牦牛的标准进行完善,在夏河县多家牦牛养殖合作社进行推广应用,并通过比较授精技术优化前后母牦牛的产道疾病、受胎率与产犊率,分析牦牛生产效果。结果显示,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母牦牛辅助繁殖技术优化后,牦牛发情鉴定准确率高达85.98%,群体受配后整体妊娠率为85.86%,产犊率为92.09%,与传统授精技术相比显著提高;且授精后牦牛产道疾病发生率及胎衣不下、子宫脱出等围产期疾病发生率显著降低,说明优化后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母牦牛技术可显著提升牦牛杂交改良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213.
旨在研究RBM3在牦牛(Bos grunniens)生殖相关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4~6岁健康雌性牦牛各3头为采集对象,采集其卵巢、子宫和输卵管共9组试验样品,每组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克隆牦牛RBM3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分别在基因层面和蛋白层面检测RBM3在牦牛子宫、卵巢和输卵管中的相对表达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RBM3蛋白在试验样品中的分布定位。牦牛RBM3基因(GenBank No.:MF142258.1)被成功克隆并预测出二、三级结构,发现其与野牦牛亲缘性最近,基因编码区第51位、98位核苷酸不同于常见哺乳动物,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为稳定的非跨膜蛋白。RBM3蛋白在本试验9组样品的表达量有如下差异:在卵巢中,黄体期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P<0.05);输卵管中,卵泡期显著低于黄体期和妊娠期(P<0.05);子宫上,卵泡期显著高于黄体期和妊娠期(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BM3在卵巢中的主要表达位置是卵泡膜、颗粒层和黄体细胞;在输卵管的表达位置是黏膜上皮;子宫上的表达主要以子宫内膜和子宫腺为主。本研究结果提示,RBM3可能参与牦牛个体发情周期和妊娠过程的调控以及妊娠识别等过程,为RBM3这一冷应激调节因子参与牦牛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